祝晓静
摘要:目的:分析对乳腺术后患者实施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7例接受乳腺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性原则将之划分为48例常规组与49例观察组,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对观察组采取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方面显著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出现积血2例(4.08%)、感染0例(0.00%),引流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常规组患者出现积血6例(12.50%)、感染5例(10.42%),引流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前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手术患者术后予以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诸引流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切实改善,同时还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乳腺手术;切口内负压吸引;临床效果;护理干预
在对患者实施乳腺手术后,如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引发切口区域血肿、切口下位置积液以及切口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而,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有效止血的同时需要对术后引流环节的工作予以充分重视,缘其对诸并发症发生率会产生直接影响。此次研究即聚焦于此,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7例接受乳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对其实施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97例接受乳腺手术患者。遵循随机性原则将之划分为48例常规组与49例观察组。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9~78岁,年龄均值(55.42±9.0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8~79岁,年龄均值(61.54±7.23)岁。一般资料方面,2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同观察组具有可比性。本次观察研究业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实验的患者均对各程序有所了解并签署了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范围处于18~80岁之间;(2)患者参与此次观察研究遵循自愿原则。
排除标准:(1)患者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有精神障碍疾病。
1.3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予以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动态监测其生命体征、引流状况,并对其他临床症状进行密切关注。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加压包扎,待患者术后即应使用多头布胸带对其进行加压包扎,但是需要控制好紧松程度,以不影响患者正常呼吸为宜。(2)细致观察患者引流液量及其颜色与状态,注意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并将相应结果予以全面记录,及时排查患者引流液异常问题,并将之报送主治医师,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展开处理;(3)患者在乳腺手术后调整体位或是进行下床活动的过程中易产生引流管扭曲、变形、牵拉、折叠等问题,护理人员在进行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时需要注重对管道的保护,切实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对患者切口处的状态予以观察,若出现敷料污染、切口渗液等问题,应立刻对之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并对敷料进行更换,确保切口区域始终保持无菌、干爽状态。除此之外,如若部分患者出现愈合不良,可以选用银离子敷料,有效避免切口区域的感染。(5)正确体位指导,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且麻醉清醒之后,叮嘱其保持半坐卧位,可选择使用枕头将患者患肢予以提高,并指导其尝试深呼吸。(5)心理护理,在对患者予以持续中心负压吸引的过程中,负压阀内可能会产生部分气流声,滋生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向其明晰负压吸引的重要性,并告知其属于正常现象,提高其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引流相关指标:具体包括乳腺手术患者引流量(mL)、引流时间(h)、住院时长(d)、疼痛评分(分);(2)引流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积血、感染等引流并发症发生例数,引流并发症发生率=(积血例数+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作为处理所观测到数据的分析软件,并以 为计量资料相应的表达方式,[ (%)]为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研究组与常规组之间引流相关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引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则采取 检验,P<0.05视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观察组引流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引流量(16.13±5.25)mL、引流时间(26.27±2.68)h以及住院时长(7.02±1.84)d方面显著低于常规组的引流量(22.46±7.12)mL、引流时间(30.37±4.35)h、住院时长(10.65±2.58)d,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情况见表1。
引流并发症方面,常规组出现积血6例(12.50%)、感染5例(10.42%),引流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观察组出现积血2例(4.08%)、感染0例(0.00%),引流并发症发生率为4.08%。观察组引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情况见表2。
3 讨论
切口内负压吸引在多类手术后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一术式在实施过程中若未予以科学护理,极易引发引流管阻塞、脱落等问题,同时催生患者切口处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患者出现皮下积液的原因主要在于,止血过程不够彻底、引流工作不顺畅、淋巴漏、合并感染等,由于乳腺手术往往涉及较大的范围,对患者形成的创面较大,若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淋巴管结扎、止血不够彻底,会引发渗血渗液问题,引流不畅即造成皮下积液。因此,对患者术后予以科学有效引流,对于其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有基于此,本次研究对乳腺患者术后实施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析,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方面显著低于常规组;观察组引流并发症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常规组(22.92%)。且上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能够切实保障负压引流的通畅性,从而大大降低引流不良事件发生的幾率,对于患者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数据中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长的缩短即对此予以了印证。
此外,实施切口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还需要对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予以充分重视:其一,秉持细致化原则加强对负压装置的清洁冲洗工作,临床实践中可能存在部分患者引流物过于粘稠的问题,故而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加大生理盐水滴入速度与数量,从而对引流液浓度进行稀释,有效防止引流液黏附现象出现。其二,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引流液脓性物质含量、坏死组织比例过高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够及时会加大堵管发生率,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自身内负压吸引护理业务技能水平予以持续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实践的要求。
综上所述,对乳腺手术患者术后予以内负压吸引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诸引流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切实改善,同时还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旭,隆建萍,马秀芬,张清霞,毛红岩,独晓燕,杨涛.不同脂肪纯化方法对乳腺手术后瘢痕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24):39-42.
[2]王怡,孙霃平,秦悦农,刘胜.乳腺术后三阴方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健康生活质量的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7483-7488.
[3]甘文彬.盐酸肾上腺素局麻后经乳晕切口进行乳腺手术治疗对病变组织的清除情况[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 38(S1):2-3.
[4]岳隆基,邱宇飞,朱健,王建刚.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用于日间乳腺手术镇痛的效果[J].武警医学,2020,31(03):207-210.DOI:10.14010/j.cnki.wjyx.2020.03.005.
[5]梁润霞.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术后切口负压吸引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4):75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