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兰
摘要:由于现在教学理论的改变、社会的发展,道德的重要性开始显而易见了。人人讲道德,已经是社会的风气,可以说道德是为人的根本,以德服人,道德从小就要开始培养,才能达到骨子里的道德,以提升个人修养以及法治的教学。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年龄小,缺少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从现在来看,教学不完善,有很多弊端,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道德修养课和法律知识课的讲解,完全忽略初中生基础性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有些老师的讲解有问题,没有清楚地将道德法制问题讲述给学生,这是大错特错。老师作为传授学生的人,就是教其应该学习的知识以及如何正确做人,引导学生正确步入社会。所以,要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善,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加强初中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次系统地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各种教学方式不断地涌入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育主管部门主张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是一个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主题,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探索优秀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门课程,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导航灯”,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教师非常重视道德与法治,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根据道德与法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涉及道德与法治的案例很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案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例如,当涉及“友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朋友相关的案例,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友谊,教师可以提供与友谊相关的积极和消极案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从而珍惜友谊。同时,教师也应解释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友谊案例,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使学生理性地对待友谊。根据笔者的观察,许多中学生特别重视与同学的友谊,有些学生甚至会为同学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学生对友谊的重视确实值得称赞,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他们应该在坚持原则、不违反社会规则的前提下重视友谊,使学生在积极和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点,开展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将教材知識延伸到课堂之外,走进生活之中,来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进一步认知与理解。同时,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还能灵活地应用教材的知识点,以便学生加以内化吸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并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由此一来,这样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讲解模式的局限性,还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真正让道德与法治知识“活”起来、“动”起来,促使学生获得教材内容之外的深刻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得以提升。
比如,在教学《师生交往》一课时,需要学生懂得礼仪及其作用,了解生活中的基本社交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交往态度,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热爱,能够正确处理与教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小矛盾,进行场景模拟,促使学生在活动之中,既能掌握与人相处之道,又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文明礼貌行为,以此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生活礼仪行为奠定好基础。
三、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教育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环境,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以及课堂表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得道德与法治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教育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只有深入课堂,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才会不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加顺畅。
例如,在学习《成长的节拍》一单元内容时,这是学生开始接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课,本节课要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学习以及生活计划,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和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开学场景的视频或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学生既充满对初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有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迷茫,更具有初入初中生活的新鲜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鼓励学生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特点以及爱好,快速帮助学生相互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能够融入初中集体,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交谈会,让学生想一想在初中生活中要完成哪些学习计划以及设定哪些学习以及生活目标,引导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比如在学业上需要学习哪些科目,如何阅读更多的文章等,在体育锻炼上,帮助学生设计每日运动的计划,例如每天进行50个俯卧撑或者跑步20分钟等,帮助学生增强个人体质。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此时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结束语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倾向于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学空间也拘束在课堂中,授课方式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少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一线教师应该主动求变、识变、应变,转变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国新.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新课程导学,2020(S1):12-13.
[2]钟舒月.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科普童话,2019(39):195.
[3]王金莲,田兆勇.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J].科普童话,2018(25):35.
18825017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