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2-03-21 22:23王旖旎
人民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王旖旎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等得到显著改善。但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终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西部民族地区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等影响,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近几年,在党和政府大力施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力度下,当地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实现了脱贫。但西部民族地区自身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想要在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还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应寻找好切入点和突破点,下大力气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他们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首先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未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它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持续推动,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要科学谋划好二者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脱贫攻坚难度较大,按照时间节点安排,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之前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一体来设计、统筹考虑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各管各”的现象,甚至没有为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乡村振兴预留足够空间,难以展现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衔接需要进一步完善,融合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思想未能有效达成共识。脱贫攻坚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溫饱问题,较好保障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以及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问题。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促进贫困群众观念由“被动扶”向“主动兴”转变,全面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西部民族地区思想文化较为封闭,少数贫困人口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较差,存在短期思维,虽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对于乡村振兴参与意识不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西部民族地区一些地方还处于乡村振兴宣传发动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动融合意识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存在就脱贫攻坚谈脱贫攻坚,就乡村振兴搞乡村振兴,将二者割裂开来的问题,对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衔接的统筹谋划不够。一些地方前期为了尽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未能很好考虑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问题。

再次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未能充分协同对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针对特殊情况,采用了一些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这些政策普遍带有福利性质,如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这些政策在脱贫攻坚战中产生了较好的帮扶效果,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需要考虑长远的具有普惠性质的社会投资。能否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对政策的承接和延展。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已实现初步互动,通过脱贫攻坚改善了贫困状况,但扶贫政策的效应存在边际递减倾向,需要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目前有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资源分散,推进二者融合衔接的政策手段和工具还不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协同效果不理想。

最后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工作体制机制未能有效协调衔接。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为产业扶贫、人才帮扶、文化扶贫、生态扶贫以及党建扶贫等。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为乡村产业振兴建设高效乡村产业,乡村人才振兴构建专业人才队伍,乡村文化振兴夯实精神基础,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乡村组织振兴构建新时代下的乡村治理体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从中寻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突破口。在脱贫攻坚战中制定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其中有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制度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机制可进行有效衔接。协调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有序推动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和长效稳固的提升机制十分重要。

一是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衔接。解决农村问题,开展乡村振兴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融合第一、二、三产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西部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众多,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少地方缺少产业支撑,无法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但产业兴旺正是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保障,是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因此,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关键要解决的就是产业振兴问题。首先,对脱贫攻坚中诸如易地扶贫搬迁等后续产业扶贫任务做好规划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其次,以产业扶贫为基本,对产业进行转化升级,将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由过去产业扶贫模式转变升级至产业振兴的发展思路上来,以此盘活各种生产要素。再次,西部民族地区要根据各自的民族特色、区域优势,突出当地的特色产业,解决乡村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最后,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产业化放在第一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整合、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深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度,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二是教育扶贫与乡村人才振兴相衔接。西部民族地区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加之教育基础设施欠缺,一些适龄读书的农村子女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直接导致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本土人才欠缺。人才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大短板,在保障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吸纳外来高水平人才,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动能。首先,在五年过渡期内要将在脱贫攻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帮扶干部人才留住,把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干部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育等人才帮扶政策制度,延伸推广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来,避免出现“人才断崖”现象。其次,要继续落实脱贫攻坚中实施的各项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开展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人群返乡创业,吸纳愿意扎根基层、热爱农村的青年干部支援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最后,要创新农村人才管理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拓展培养新渠道,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体自主培养、自我奋斗的内生力量,努力培养一批真正懂农、爱农的人才,为实现乡村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

三是精神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衔接。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发挥贫困群众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软实力有待开发,但是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不够。要发挥好当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将文化软实力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总结归纳脱贫攻坚工作中乡风文明行动等工作经验,在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结合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的乡规民约,让“等靠要”的懒人文化在乡村中绝迹,让乡村文明诠释乡村振兴,实现精神扶贫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衔接。其次,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重视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和人才培养,使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久远、发扬光大。最后,加强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打造成集传统文化與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文化古村。

四是生态扶贫与乡村生态振兴相衔接。西部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尽管土地广袤,但多以高原、山地、盆地等为主,可耕种的耕地面积较少,由于长期以来生产方式粗犷落后以及毁林毁草进行开荒的行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实现乡村振兴,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首先,要继续秉持脱贫攻坚所遵循的生态与经济同发展的思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由于生态问题使得农民再度返贫。其次,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如持续开展天然林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治理、石漠化治理生态工程、水生态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及后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增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活力和后劲,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最后,乡村生态振兴还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要使低收入区域生态建设主体投入成本和机会成本得到有效补偿,原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可加大相关政策倾斜。要增加绿色产业生态补偿项目,实现生态减贫多元化、层次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生态振兴的良性循环。

五是党建扶贫与乡村组织振兴相衔接。无论是党建扶贫还是组织振兴,都需要建立系统的、长效的保障机制。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地区严格实行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为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西部民族地区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脱贫群众进一步提高生活经济水平的压力较大,为此,要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与乡村组织振兴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首先,要总结运用脱贫攻坚战中建立起来的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成功经验,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制度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实落地,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促进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其次,针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老龄化、稳定性差等问题,要通过人才帮扶和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如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等,支持当地开展好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工作,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要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多样性的特点,实施不同的乡村治理方式,吸纳更多的当地少数民族干部,代表少数民族群众发声,建设好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作者为广西财经学院广西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20年3月6日。

②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16期。

③《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7日。

责编/于洪清 美编/王梦雅

3070501908297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