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莘植
“我回来了。”我大声喊着,可屋里却没有人回应我。
走进客厅,卧室里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唉,他肯定是听到我的喊声了。年幼的弟弟似乎在房间里奔跑,屋里传出阵阵欢笑声。通过门缝,我看到爸爸用手指轻刮着弟弟的小鼻子,他们畅快地笑着,爸爸的脸已经笑成了一朵花。(门缝里看到的一幕是“我”渴望而又久违的幸福。弟弟被父亲宠溺的温馨与文章开头“我”回家却无人回应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一门之隔,距离是那么近,但这份爱却可望而不可即,巧妙点题。)
我很少看到爸爸笑,只有在弟弟面前,爸爸才会这样笑。我转过身,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缠着爸爸,那时他也是这般笑着对我说:“我的小丫头,我的‘小棉袄’……”那时的天是蓝的,风是清的,但不知从何时起,渐渐地,爸爸和我疏远了。一天下来,只要没事,我就不会主动和爸爸讲话。同样,他也不会主动和我说话。在我心里,他是那么凶,他的一个眼神飞来,我都会心头一颤,如临万丈深渊。当然,我也不会自讨没趣地找他说话。明明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如同隔得很远、很远……(插叙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与现在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腹心事的女孩一字一句地吐露心声:之前“我”是父亲的“小棉袄”,现在呢?“我”看到父亲怎会如临万丈深渊?父女之间的关系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设置了悬念。)
我从小就爱画画。有一次,我想买一些画画的颜料、工具,粗略估计了一下,大概需要200元。支付宝是爸爸的,妈妈说买什么要和爸爸说一声,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坐在我身边,我几次欲言又止。我和爸爸明明距离那么近,但我们的心却隔得那么远。(描写“我”的矛盾心理,点题恰到好处。)但为了画画,我还是鼓足勇气,硬着头皮说:“爸……我想买……”爸爸会同意吗?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又要买什么?整天就知道买买买……”爸爸皱起眉头,仍然没有抬头看我,“长大了,说话要大方一些,扭扭捏捏的,像什么样子?弟弟比你小得多,说话都比你干脆……”为什么又是弟弟?我心一紧,瞥了一眼被玩具包围的弟弟,算了,我还是不说话了。(“为什么又是弟弟”,看到这里,我们仿佛能够理解父女关系变化的症结,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弟弟被玩具包围着,还被父亲夸“说话都比你干脆”,而“我”鼓足勇气想跟父亲提买画畫的工具,却被他无端斥责。父亲偏爱弟弟的态度令人心寒,也发人深省。文章只写了这一个生活片段,却具有代表性。)
曾经,我也尝试过和爸爸交流,但每次爸爸都曲解我的意思,最后以他的摔门离去而结束。(又一次提到了门,这是隔开“我”与父亲的“心门”;一门之隔,那么近,却那么远,文章多处点题。)久而久之,我也不想再找爸爸交流了,我觉得他不理解我。其实我也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每次都拿我和弟弟比较?为什么每次谈话,他脸上好像都写着“我是你爸爸”?他和我说话,除了讽刺还是讽刺。(父亲对“我”说话的态度,“我”理解为“讽刺”。从心理描写中可见,此时小作者的心是敏感而脆弱的。“言为心声”,语言表达细腻而又真实。)
去年夏天,太阳毒辣,我想买一瓶防晒霜,我觉得这个想法一点儿都不过分,毕竟班上很多同学都买了。于是,我提了这个请求,爸爸的回复是:“那是人家,你看人家学习那么好,而你却这么差……”我的脑子嗡的一声响,买防晒霜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当时觉得他不可理喻,简直没办法和他交流。从那以后,我和爸爸之间仿佛多了一道门。看上去,我们离得那么近,心却被隔得那么远。(女孩长大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提出买防晒霜保护自己的皮肤,却被父亲斥责,还要和同学比较。难道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护肤了吗?看得出小作者是满腹委屈。文章所选的生活片段很有代表性,也解开了读者心中的疑团。父亲不能理解“我”,是矛盾的根源。)
夜深了,窗外繁星点点,屋内静得只能听到时钟指针转动的“滴答”声。我睡了,带着满腹的心事。(屋外繁星点点,一片美好,但屋里的“我”,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以美景衬伤感,通过环境描写自然过渡到下文的美好“梦境”,将小作者内心的渴望渲染到极致。)
晚饭时,爸爸主动找我说话,满脸慈爱地问:“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呢?”我很诧异,爸爸竟然主动和我说话,还问我对他的意见。我豁出去了,把平常对他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虽然您是爸爸,但是我说的话,如果您有什么不认同的地方,可以和我慢慢讲清楚,我一定会听,希望您不要动不动就吼。您总是说:‘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提要求,只能听我的,因为我是你爸。’我知道自己成绩不好,我会努力,但是不能剥夺我和您交流的权利啊……”爸爸耐心地听着,微笑着,大手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梦境里的父亲是如此温柔,和现实中的父亲截然相反。通过梦境写心理活动,很有画面感,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一惊,原来只是一场梦!
梦中的我们,距离是那么近,心也那么近;现实中的我们,距离那么近,但心却那么远。我们交流的机会也许永远只能停留在梦里吧,真希望这个梦永远都不会醒。(梦终于还是醒了,但小作者不愿意从美好的梦中醒来,此时老师仿佛看到一个满腹心事并委屈到极致的小女孩满眼泪水惊醒的画面,读者的心也为之牵动了。文末点题,虽已收束全文,却有着令人回味的力量。)
总评 孩子的心思敏感而细腻,相信这是很多读者读完此文之后的感受。小作者一开始将“门”作为文章的一个角度,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文章开头打开了“门”,却无人回应;透过“门缝”看到自己渴望已久的温馨画面,却与自己无关;一次次试探性地交流均以父亲摔“门”而去告终。我和父亲只有“一门之隔”,如此近,但心的距离却如此远,远得令人心寒。小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代表性的生活片段:提出买画画的工具和防晒霜,这两件事都不是无理要求,父亲虽然没有拒绝,但言语间却总拿孩子和他人比较,听来字字句句都是讽刺。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有要求但过于苛责,这是造成他与孩子隔阂的根源。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叙述的口吻说心事,很真实,感情的表达有着一种打动人心的朴素力量。老师想对小作者说:孩子,咱们暂且把生活中种种不顺当成对自己的考验,父亲也许依然是最爱你的那个人,所以对你有所要求,只是父亲不善表达。生活如海洋,需要有潮起潮落的变化和波澜起伏的情节,才能格外壮阔!
(讲评教师 冯榕青)
184850118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