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时,因在指挥大厅激动得泪流满面而被全网热搜的“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孙振莲,来为我们讲述“80后”航天人的奋斗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
我叫孙振莲,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五所,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型号主管。我们的首任所长就是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共和国军工战线的楷模。吴运铎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作为吴老单位的航天后备军,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航天梦。
故事要从我的家乡讲起。在黑龙江东北部,一座小城与俄罗斯隔江相望,那里就是我的老家——森林之都伊春。那时的我,不知道什么是火箭飞船,对嫦娥和月亮的一切美好幻想,都源于当时家中的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
一天清晨,电视机里播放了这样一条新闻: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任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发表了《要卧薪尝胆》的重要讲话:“经济建设是中心,国防建设也要加强,如果当年没有‘两弹一星,恐怕早就要挨打了。我们要卧薪尝胆,一定要争这口气!”年幼的我,也下定决心要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2003年,我正在备战高考,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上半年SARS席卷全国,全国艰难抗疫,直到7月战胜疫情。就在同年的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入太空,杨利伟成了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中国航天递交了一份令全国人民振奋的答卷,这也出现在了我当年高考的考卷中!就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与一个普通的我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了!
我考上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这个时候,航天对我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遥远模糊的想象,我沿着西三环骑车到军事博物馆,就会看到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航天”。
我们在学校接受了最严格的军训,学会了驾驶坦克,当我握着坦克操纵杆时,我觉得骨子里红色血脉都在偾张,我想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
2010年大学即将毕业,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航天。幸运的我,赶上了航天的加速时代,我加入了长征五号型号队伍,我们要建设最先进的发射场,研制最先进的运载火箭。
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积蓄能量的时光,我们一批批年轻人加速成长。
我们来到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有一个叫“星光”的村庄,那时还没有修路,我们跋涉于椰林和荒地之间,走路都要很小心,因为有蛇,竹叶青和银环蛇都有剧毒。在那里,我们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低温火箭加注系统。
同时,我们创新研制了活动发射平台,实现了我国低温运载火箭全流程测发一体化集成。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我带着我刚出生42天的孩子,来到海南发射场。面朝大海,仰望星空,大火箭强劲的轰鸣,让大地震颤,海天回荡,整个世界都听到了中国梦澎湃的脚步声。
崭新的型号,崭新的出发点,我们准备接过长征火箭家族的接力棒,然而,接到的却是当头一棒。所有的长五人,永远都忘不了2017年7月2日这一天,长征五号遥二失利,中国航天陷入至暗时刻。那天晚上,试验队员们从大厅回来,直接去了会议室,食堂准备了加班餐,试验队三百多人,没有一个人吃饭。回想2016年遥一成功的晚上,歌手在食堂现场演唱了《飞天利箭》,为我们首飞成功喝彩,食堂一片欢腾。成功有多喜悦,失败就有多荒凉。
那段时间,大家压力巨大,一项项重大任务在等着我们。记得长征五号李东总师写过一首词:怎堪回首说断箭,泪满面,肝肠断。风霜寒暑十三年,一夕霜过,江东父老,愧疚无颜见。
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悲伤,只能夜以继日地埋头归零。(质量问题归零是指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五条标准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一共是三次归零,2018年11月试车宣告失败,2019年4月完成了第二次归零。正当大家都充满信心、准备出征时,可改进发动机氧涡轮泵突然出现裂纹,我们再次铩羽而归。捕捉到我们情绪的变化,长征五号第一总指挥李明华第一时间为我们讲党课。他说:“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泪奔跑。”我知道,他讲航天事业的发展脉络,是让我们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最勇敢的脚步从来都是无路标可寻;他讲航天人的心路历程,是告诉我们老一代的航天人去了,生命的火焰化作太空永恒的星光,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后来者不尽的力量源泉。
终于,设计师系统通过先进的方法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发动机试车成功。
经过908天的含泪奔跑,2019年12月27日,长五火箭复飞圆满成功。那天,在指挥大厅里,央视的镜头无意间记录下我的镜头,没想到全网刷屏,网友给我取名叫作“笑着笑着就哭了的小姐姐”。其实不只是我,我们所有人这908天都是在“含泪奔跑”。王珏总指挥说:“中国航天发展不仅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更多是从挫折中奋起。”我想这是对中国航天冥冥中的安排,经历了至暗时刻,就像伦勃朗的画,在玄黑色的背景下,使光亮更光亮。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上下艰难地抗击疫情,中国航天两型火箭相继失利。这样的危急关头,长五团队挺身而出。2020年5月5日,长五B火箭首飞成功,用实力回击了对中国航天的质疑,点燃了抗击疫情的火炬。
然而,来不及庆祝,因为距离火星探测的发射窗口仅剩两个多月,如果错过了窗口期,中国的探火计划就要推迟26个月。留给我们发射支持系统恢复的周期只有二十多天。
五月的海南,室外将近40摄氏度,不工作都喘不过气来,队员一天都没有休息过,热到中暑,喝几口藿香正气水后继续坚持,大家靠着一碗碗绿豆汤,坚持了26天。
支承臂主管在设计现场肾结石复发,由于疫情隔离的影响,没有人可以及时替换他。他咬牙坚持,疼了就吃止痛药,扛过了一次次的发作,直到完成所负责的工作才去医院就诊。他的名字叫徐铮,铮铮铁骨的铮。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有人争分夺秒。
终于,2020年7月23日,长五火箭不负众望,将天问一号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2020年11月24日,长五遥五火箭再次成功发射,将嫦娥五号送入预定轨道。看到探月工程标志上的那双脚印,我感慨万千。长征五号从2006年立项,历经14年长途跋涉,一路风尘仆仆,在征服星辰大海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在问天的路上,有钱学森院长从美国归来那天“漫卷诗书喜欲狂”的脚印,有任新民院士拐杖布鞋走荒漠的脚印,有龙乐豪老院士一夜白头后带领大家在挫折中奋起的脚印。这些脚印,凝聚成了中国航天人的三大精神,刻入了中国航天人的集体人格。
2021年2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
2021年,是建党百年,更是载人航天年。我们按计划陆续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建设,很多试验队员在发射场已经坚持了一年八个月的时间。脱去蓝色的工作服,大家都是一个个平凡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坚守自己的岗位,力量虽小但是点滴之水可以汇聚成江河,汇聚成庞大的力量,推动国家的进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我带着孩子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喝着嫦娥奔月的咖啡,欣赏我们航天队伍从月球带回的土特产,给她讲妈妈的故事。回看指挥大厅里向上攀升的火箭速度与高度曲线,让我忽然间领会了我们故事背后的航天梦。我在想,我是何其的幸运,短短三十年,个人命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我从一个边远地区的孩子,到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航天梦。航天梦不再是简单的三个字,也不只属于新闻报道,而是属于平凡的我们。
再想到这短短的三十年,中国航天快速发展,一颗颗航天器、一枚枚新火箭成功发射,其中闪着耀眼光芒的“嫦娥” “天问” “空间站”格外醒目。我们正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奋勇前行,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