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炎君
写文章时巧妙地选取角度,能使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名家巨著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有一段“明湖居听书”,历来受人赞赏。这段文字的妙处不仅在于描写得精细逼真,更在于内容安排得巧妙绝伦。作者在主角王小玉出场之前,先借琴师和黑妞的高超表演,层层烘托,步步蓄势,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令人击节。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作《变色龙》,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这一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随着狗的主人的身份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丑陋嘴脸细致描写,将一个媚上欺下、在狼面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的沙皇鹰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篇小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叙述角度的巧妙,使矛盾尖锐集中,主题突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国记者罗森塔尔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写下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文章发表后,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叙述角度的巧妙,文章没有描写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写了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作者以看似平静的叙述,表达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痛控诉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以直逼人心的力量震撼着生者的心。
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有一段对女主人公小芹的描写同样角度巧妙:
“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作者没有正面写一句小芹长得如何美,如何有魅力,而是通过她“洗衣服”,青年们“也都去洗”;她“上树采野菜”,青年们“也都去采”,从侧面衬托出小芹的美丽和魅力。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运用很广泛,“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即为侧面描写的经典。而且对人物不做正面描写而做侧面烘托,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14650118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