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震
语言是一篇作文的“外衣”。由于中考阅卷时间有限,考生的作文必须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所以这件“外衣”就尤其重要。
本文僅就中考作文语言中影响“外衣”美的常见问题进行说明,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请大家看下面一段例文:
“①我选了一个粗树杈骑上去,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竹竿。②一把撸下榆钱,拿到手里,在鼻尖上嗅嗅。③一股清香在鼻翼中萦绕,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篮子里。④每到差不多一篮时,才舍得尝一尝。⑤最后到了家,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⑥瓦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半片云朵都不曾见到。”
这段文字,粗粗一看,似乎还可以,但细细一品,语言上还是有不少问题。比如第③句中写“一股清香在鼻翼中萦绕”,鼻翼这个位置是不能说“鼻翼中”的,这属于用词不当。而且后半句没有主语,按照主语从前的原则,说把一股清香小心翼翼地放到篮子里,显然这是个病句。
此外,第①句中写到了“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竹竿”,那么第②句中榆钱又是怎么撸到手里,这里交代不清,逻辑上就存在问题。还有第⑤句写“最后到了家”,第⑥句又写到了室外的景象,这里的先后顺序,也值得探讨。
一段很短的文字,就有上面提到的几处错误。其实这也是很多初中生共同的问题:基本功不够扎实,文章中的病句和逻辑不通的地方经常出现。那怎么能写出好的语言呢?初中生都学过病句修改,写完文章,一定要认真修改。多加训练,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有效避免出现上面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品味语言美的问题,不是说用了几个好词,把几个好的句子拼凑到一起就是语言美。语言是为中心服务的,脱离中心,刻意追求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起不到想要的作用。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疏影云淡,月明星稀,湖面掠起的涟漪,荡出青春燃烧岁月的痕迹;尘埃渐起,烟雾蒙蒙,漫漫江头,书房内的我正和台灯共同奋斗。”
这段作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丝毫看不出与内容的关系。又是湖面,又是江头,我们也不清楚他的书房到底在哪里,里面还引用了曹操《短歌行》里的句子。总之,这段文字就是一个大杂烩,为了环境描写而描写环境。究其原因,还是同学们对语言的“美”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这就需要多读一些好的文章,慢慢提升自己的语言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