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2022-03-21 23:40强仕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胃炎治疗

强仕军

摘要: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进行辩病辩证分型诊治。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慢性胃炎进行综合辩病辩证分析得出中医的辩病辩证诊断,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方药进行辩证施治。同时治未病也是中医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慢性胃炎  中医辨证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病理变化多局限于胃粘膜层,病变实质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的侵袭,胃粘膜发生再生改造,最后可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且症状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饭后胃脘部腹部疼痛不适,暖气、食欲减退、泛酸、烧心、呕吐、恶心或消瘦、盆血、腹泻等。

1.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中医无“慢性胃炎”的称谓,西医的慢性胃炎相当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吐酸”、“嘈杂”、“纳呆”等病症。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可由寒邪入侵、热邪阻滞、饮食不节、饥饱不均、过食辛辣、酒酪肥甘、胃气受伤或情绪不和,肝气不舒,以致胃气失和,气机不畅,气滞而血瘀,久则脾胃气虚,进而阳虚生寒或气阴两伤,阴液亏损所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喜燥而恶湿,胃气主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主升,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肝主疏泄,脾胃得肝的疏泄,其升降正常,肝为脾散精,疏泄胆汁以助消化,条达情志以疏畅气机,脾胃肝相互资生,相互影响。若肝失疏泄,则横逆犯胃克脾,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肝失滋养而疏泄失调。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重在使脾、胃、肝三者功能恢复协调,以求达治疗目的。

2.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部分慢性胃炎病例进行综合归纳分析,主要有:(1)寒邪客胃型;(2)饮食停滞型;(3)肝气犯胃型;(4)肝胃郁热型;(5)脾胃湿热型;(6)瘀血停滞型;(7)胃阴亏虚型;(8)脾胃虚寒型。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首先必须分清寒、热、虚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现分别概述如下:

(1)寒邪客胃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痛增,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宜散寒止痛。宜用局部温熨、生姜红糖汤、良附丸等方加减治疗。方药:高良姜6g、香附子9g、吴茱萸5g、陈皮9g、紫苏叶9g、甘草6g、胡椒4g、枳实9g、山楂15g、神曲15g、鸡内金10g、半夏6g、生姜9g等中药随证配伍。

(2)饮食停滞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部、腹部胀满不适,嗳腐吞酸或吐食,或失气后痛减,苔厚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宜用保和丸、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方药:山楂15g、神曲15g、莱菔子10g、半夏6g、陈皮9g、茯苓15g、连翘15g、枳实9g、砂仁6g、槟榔8g、木香6g、香附9g、厚朴10g、白芍15g、大黄6g、芒硝8g等中药随证加减配伍。

(3)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部胀痛,攻撑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止痛。宜用柴胡疏肝散、沉香降气散等加减治疗。方药:柴胡9g、白芍15g、川芎9g、香附9g、陈皮9g、枳壳9g、甘草3g、郁金9g、青皮12g、木香6g、川楝子9g、延胡索10g、沉香5g、旋复花6g、砂仁6g、白蒺藜4g、绿萼梅5g、降香5g等中药随证加减配伍治疗。

(4)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痛热势,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热和胃。宜用化肝煎、左金丸加减治疗。方药:陈皮9g、青皮9g、白芍15g、丹皮12g、山栀10g、黄连10g、吴茱萸8g、香橼6g、佛手6g、绿萼梅5g等中药随证配伍治疗。

(5)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腕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口干口苦口腻喜冷饮。口臭不爽,时有头重如裹,全身困圈不适,口舌生疮,大便秘积,腑行不畅,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濡滑数。治宜:清胃泻热利湿,和中止痛。宜用泻心汤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方药:玄胡10g、黄芩10g、黄连10g、霍香10g、佩兰10g、黄柏12g、大黄6g、金铃子15g、蒲公英6g、银花6g、连翘6g、虎仗5g等随证配伍治疗。

(6)瘀血停滞型慢性胃炎:癥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或吐血、便血、舌质紫黯、脉涩。治宜失笑散、丹参饮、调营敛肝饮、黄土汤、归脾汤等辨症虚实治疗。方药:五灵脂10g、丹参15g、大黄9g、甘草3g、当归15g、川芎15g、阿胶15g、枸杞子12g、五味子3g、枣仁6g、茯神6g、三七10g、白芨10g、灶心土15g、地黄15g、白术12g、炮附子、党参30g、黄芪30g、龙眼肉10g、木香9g、远志6g、大枣12g等中药随证加减配伍治疗。

(7)胃阴亏虚型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隐隐作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沉。治宜养阴益胃。宜用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左金丸等随证加减治疗。方药:沙参15g、麦冬12g、生地12g、枸杞子12g、当归、川楝子6g、白芍15、甘草3g、香椽6g、佛手6g、绿萼梅5g、黄连6g、吴茱萸5g等中药随证配伍治疗。

(8)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迟缓。治宜:温中健脾。宜用: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随证加减治疗。方药:黄芪30g、白芍15g、桂枝9g、炙甘草8g、生姜8g、大枣12g、饴糖15g、吴茱萸5g、瓦楞子5g、干姜10g、陈皮6g、半夏6g、茯苓15g、椒目5g、防己5g等中药随证配伍治疗。

3.中医诊断疾病必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以阴阳五行、病因、病机为其指导思想,强调必须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临床辩病辨症治疗。同时,未病先防也是中医的一大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对慢性胃炎有着西医不可比拟的防治作用,但是必须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收集临床资料,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辩证准确,方可施治,合理配伍,才能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药特有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危北海.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3:194

2.徐珊.论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7;21(2):2

3.唐旭东: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病机与治疗方法讨论.中医杂志 1998:39(11):687

4.李锦川,卫亚敏,郑宪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治疗350例临床分析.河南中医药学报 1996; 11(5):46

5.任宏义,牛灵地,鲁光华等.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粘膜活检对比观察.中医杂志 1992;33(8):41

6.郑嘉岗,卢林耿,断艳霞等.慢性胃炎与微观辩证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中医杂志 2000;41(8):490

7.李灿东,高碧珍,兰启防等.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中医杂志 2003;44(1);55

1947500783285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慢性胃炎治疗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