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

2022-03-21 23:28黄庆享杜君武解盘石郎丁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育人模式课程思政

黄庆享 杜君武 解盘石 郎丁

[摘 要] 专业课程思政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学科、专业应积极发挥行业特色,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构建“三全育人”的关键,也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总结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融合途径,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的有机融合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为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德才兼备;矿压思维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2019-88);2021年度西安科技大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JG21096)

[作者简介] 黄庆享(1966—),男,新疆沙湾人,工学博士,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煤炭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161-04 [收稿日期] 2021-09-03

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构建“三全育人”的关键,也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2]。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的专业中推进,进一步确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内容及推进方式。

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而专业课程思政旨在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培养学生树立基于專业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目前,课程思政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和实践,尚无统一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不同的学科、专业应积极发挥行业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生态和法治意识等。

本文总结了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的深厚底蕴,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思想政治育人路径和模式,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融合,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一、课程简介及发展历程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被誉为“采矿方法创新发展的灵魂”。课程对标新时代采矿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将矿山压力的基本概念与采场巷道岩层控制原理融会贯通,利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求解对工程现象进行解释,运用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探索性,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元素。

课程由我校于20世纪60年代参与创立。1961年首开“矿山压力”选修课,编写了《矿压实验指导书》。1977年刘听成教授主编了我国首部统编教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1984年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和我校刘听成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了全国煤炭系统首批规划教材;1988年我校石平五教授参与主编出版了《矿压习题集》。1998年矿压实验室被批准为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配合大学生课外“导师制”改革和“科研带动实验教学”等省教学成果,形成了课程实践与创新培养特色。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和我校石平五教授主编了“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黄庆享完成的《浅埋煤层岩层控制》开辟新章节编入教材,丰富了教科书的内容。2004年我校开始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了教学规范性和综合性实验,建成了30套试题库,2009年批准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10年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14年获批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网络资源得到大力建设与发展。2019年课程被认定为陕西省一流课程,2020年通过全国课程评估,2021年西安科技大学的伍永平和黄庆享参编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历经60年薪火相传,课程已发展为采矿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形成了“授业与思想政治育人相结合,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融入古人煤炭开采智慧,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化石能源赋存特点是“贫油、少气、富煤”,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我国悠久的煤炭开采文化和历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1973年在沈阳市新乐遗址发现的精煤制品,经工业元素分析,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资源。先秦时期的著作《山海经》中,有三处关于石涅(煤炭)的记载,《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和《山海经·中山经》中的“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具体记述了用立井开采、井下支护、充填和排出瓦斯等技术。可见,我国古代学者早就在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理念,与现代科学采矿理念吻合。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吸取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古人智慧。

(二)融入煤矿行业法律法规,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

煤矿瓦斯、煤尘、火灾、水害和顶板事故五大灾害制约着矿井安全持续发展。因此,在课程授课过程中,融入煤矿行业《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矿井防治水细则》《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现场生产事故案例,教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矿压思维解决事故能力,增强风险预防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职业素养。此外,授课过程融入保水开采、绿色开采等科学采矿理念,使学生明确煤炭资源的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树立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校史校情和行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岁月激荡,几经更迭,采矿系依次经历了西北联合大学、西安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六个办学时期,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久远、底蕴最深厚的专业。“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作为采矿工程的主干课程之一,60余年来,秉承学校“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与学校发展一脉相承。结合采矿专业艰苦的特点及西部煤炭的重要地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传承实践“胡杨精神”,锻造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阐述西安科技大学采矿人的“胡杨精神”,弘扬“立足西部,扎根煤炭,创新奉献”的情怀,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

(四)讲述煤炭行业优秀事迹,培养学生专业自信和创新精神

通过讲述我校刘听成、吴绍倩、石平五等老一辈名师大家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领域的辉煌成就,熏陶和培养了学生的敬业情怀和工匠精神。我校伍永平、黄庆享等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矿压人”的优良传统,潜心钻研浅埋煤层岩层控制、大倾角煤层岩层控制等行业难题30余年,在煤炭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他们著书立说,出版了《大倾角煤层长壁综采理论与技术》和《浅埋煤层长壁开采岩层控制》等专著,开辟新章节编入国家规划教材,形成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了课程知识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一等奖10余项。用矿压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专业自信,增加专业热爱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此外,通过讲述毕业生在生产一线的先进事迹和贡献,例如“同煤杯第二届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全国煤炭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煤炭工业突出贡献总工程师”“煤炭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煤炭工业中青年优秀总工程师”等杰出人才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扎根西部、献身煤炭事业的决心。

三、“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育人的有机融合途径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将煤炭开采的悠久历史、煤炭行业法律法规、校史校情和行业特色、名家大师和杰出校友先进事迹、现场事故案例、国际岩层控制现状等融入教学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探索授业与树人并举、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合的科學路径。

(一)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活跃教学氛围

通过“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利用慕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章节和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引导思考、激发兴趣、教研互促、教学相长、立德树人”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增强案例式教学,教研互促式发展

结合实践创新的特点,依托教师丰富的科研素材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实现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问题提出—知识获取—问题解决—效果验证”四种途径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将科研案例贯穿于课堂教学。通过建立“师生科教”创新小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实践创新氛围,实现教研互促和教学相长。

(三)引入国际岩层控制理念,探索开放式学习模式

以我国与苏联的长壁开采岩层控制理论为基础,融入介绍美国岩层控制理念与技术。激发国内外先进的岩层控制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开展“课程学习+实习实践”一体化思想政治育人路径

以学生为中心,依托重点科研实验室,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依托丰富的科研案例,通过“课堂讲授+集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索式学习;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建立了“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的路径。同时,已在陕煤集团(浅埋煤层)、川煤集团(大倾角煤层)、神宁集团(富水煤层)等特色鲜明的矿井开展了与矿压密切相关的实践。

(五)开展智能矿压课程教学改革,紧扣煤炭行业前沿

基于新工科智能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背景,紧扣采矿行业智能化发展热潮,与时俱进地更新教材内容,融入西部煤炭智能开采下的矿压特色内容,使学生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矿压知识。

四、“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过程

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案例教学4学时,研讨式教学4学时,课内实验4学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以“思想政治育人视角,注重落地实践”为原则,梳理重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想政治要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例如,在绪论章节中,通过引入古代煤炭开采及应用情况、煤炭社会属性及地位、校史校情等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建立专业自信心,弘扬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勇于为中华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见表1。

五、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融合实践体会

近年来,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升,由2016届的20%左右上升到2020届的近80%,18人获评“全国煤炭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校生创新实践热情高涨,开拓进取精神不断增强,荣获30多项国家级、省级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奖项。授课团队由全国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领衔、老中青结合,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思想政治育人要落地,教师理念是关键

立德树人要落到实处,应该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传帮带”效应,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年轻教师。利用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此外,专业课教师应切实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的教学方式,助力课程思政教学,促进授课教师思想政治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融合要巧妙

专业课程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属于隐性教育。授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唯物辩证法进行甄别和筛选,不能生搬硬套,夸大其词。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正面引导,精准切入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与学校发展一脉相承,底蕴深厚,内含诸多思想政治元素。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新时代煤矿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探索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的有机融合途径,并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教学内容、授课对象和行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采矿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翊,范存辉,刘向君.“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地学学科为例[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2):33-46.

[2]马滢,马中军,宋建阳.工科专业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4):83-8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A/OL].(2020-05-28)[2021-08-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100500783250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育人模式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