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俞杰 邹友爱 范冰涛 党文辉 张君枝 杨浩
洛阳人特别注重孩子十二岁生日,在洛阳也被称为“成人礼”。这一天家里都会安排给孩子举行“成人礼”仪式,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家宴招待亲朋好友,有条件的甚至要在酒店设宴。洛阳地区的儿童12岁“成人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些年12岁“成人礼”在洛阳周边有明显的扩散趋势,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虽然社会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是一些年轻的父母对12岁“成人礼”的仪式、起源、意义等不甚了解,笔者对此做一阐释。
12岁生日“成人礼”的仪式
孩子12岁生日当天早上六点整,母亲在家给孩子梳洗打扮好,肩头披上一块舅舅送的红布,父亲在门外点燃一挂鞭炮,鞭炮一响孩子就往干爹干妈或者舅舅家里去,路上不能回头,到了干爹干妈或者舅舅家拜见一下长辈,然后大家一起举行家宴或者去饭店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这一天的仪式也就算是圆满结束了。新时代洛阳人民还给12岁“成人礼”增加了其他的内容与含义,如生日当天身着汉服,眉间点朱砂,写“人”字,拜父母等等,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标志性仪式,“成人礼”通过庄严而神圣的仪式,给孩子们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懂得自己已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12岁生日“成人礼”的意义
洛阳地区流行的“成人礼”仪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孩子学会感恩、树立理想、懂得责任,把孝敬父母、努力学习、成功成才的寓意始终贯穿其中,在仪式过程中明白成人的意义,认识到自己由儿童变为少年即将成为大人的角色转变,需要主动承担起大人的责任和义务,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和理想。
12岁生日“成人礼”的问题及方向
随着“成人礼”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一些不良风气,这种不良风气不仅不能起到教育觉醒孩子心智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养成爱慕虚荣的性格,一些重内容、轻内涵,重仪式、轻责任的现象如仪式规模越来越宏大奢华,这其实是在舍本求末。家长们不可忘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想也会变得复杂,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时一定要通过仪式感,唤起参与者的责任感。在娱乐和吃喝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有严肃和诚挚的仪式和祝福,即使家庭殷实也不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可将成年人的一些不好的思想和习惯潜移默化地带给孩子。
12岁生日“成人礼”起源说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及调查了洛阳市老城区六十余位老人,发掘整理了数个洛阳地区儿童12岁生日“成人礼”的起源传说。
本命年起源说:生肖文化从古至今对中国人生产生活影响最大最深远,起源于先民的动物崇拜,并逐渐发展为图腾崇拜。后来由多种图腾逐渐变为以十二生肖图腾传播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中国喜欢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份,每一个生肖动物代表一年,每轮回一次正好是十二年。一个人在这种轮回中凡遇到自己生肖的那一年就是这个人的生肖年,就被称作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普遍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认为本命年顺遂,自己的人生将平安喜乐,甚至再上一个台阶;如果本命年不顺,则会遭遇许多不幸,不但当年生活困苦,未来的人生发展也遇阻。这种风俗文化其实暗合着一些客观道理和人生发展规律,第一个本命年是12岁,这时是儿童步入青春期的一个临界期;第二个本命年是24岁,此时往往人们由少年步入青年正是事业和爱情刚刚起步的一个临界期;第三个本命年是36岁,古人说三十而立,此时正是一个人事业和家庭的重要转变时期,如生育、事业瓶颈或者机遇、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和医疗等等众多事情接踵而来;第四个本命年是48岁,古人说四十不惑,这一时期也是人生历程中个人身心及家庭事业出现重大变化的临界期,以此类推亦复如是。所以古人也常将本命年叫作“槛”,把过本命年叫作“过槛”,寓意不言而喻。所以每逢本命年,人们要穿上红内裤,系上红腰带,穿上红袜子等等,本命年即将过生日的人,也往往会收到一些隆重的生日礼物和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愿,为的是避祸祈福。12岁是人的第一个本命年,所以人们更加重视。
讨债鬼起源说:洛阳老城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老洛阳人说这可能也是洛阳儿童12岁“成人礼”习俗的来源之一。从前洛阳邙山上有一对夫妻,婚后多年一直膝下无子,以前生了几个孩子都是养不到12歲就夭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两口年龄也越来越大,不禁对老来膝下无子感到担忧,天天祈求上天能赐给他们一个孩子。这一年他们又生下一个男孩,老两口老来得子喜出望外,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对孩子是呵护有加,视如珍宝。
有一天孩子生病,老爷子去城里给孩子抓药,回家的路上路过老城的城隍庙,老爷子便进去跪拜城隍,祈求城隍能保佑儿子早日康复,祷告完刚准备起身回家,此时听到庙外有两个人边走边说话朝城隍庙这边过来,老爷子暂停脚步,站在门后,这时听到有女人问:“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另一男人的声音答道:“我不是想你了吗?”女人说:“这家伙前世欠我们的太多了,咱们还得找他继续讨回来,你还回到他们家去,”男人悻悻说:“那好吧,我再去一趟,等到12年后我再回来找你”。刚回到家就听到妻子的哭嚎声,看见儿子面无血色,双目紧闭,已经去世,老爷子悲愤地想起刚才在庙里听到的对话,心里完全明白了。原来自己欠了讨债鬼的债,以前夭折的几个孩子都是讨债鬼。老爷子把在城隍庙听到小鬼的对话偷偷地记在心上。
后来妻子又生了一个男孩。夫妇俩非常高兴,老爷子去城隍庙拜城隍,希望能够保佑自己的孩子。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城隍说让他给孩子认一门干爹干妈,让孩子的舅舅给孩子准备一块红布,孩子12岁生日那天有大劫数,一定要在鸡叫三声后肩头披着舅舅给的红布,在家门口放一挂鞭炮后从家门走出去到干爹干妈家里,路上无论谁叫他都不要回头,到了干爹干妈家以后呆过午时三刻才能够出门回自己家。孩子长到12岁生日那天老爷子按照梦中的嘱托,依嘱而行,果然孩子过了12岁以后一切如常,后来长大后娶妻生子为二老养老送终。老城的老人还说给孩子认干爹干妈也是为了骗小鬼,12岁那天躲在干爹干妈家里,小鬼就找不到了,那块红布可以辟邪而且是舅舅送的,舅舅谐音“救救”意为救救孩子。
古代“成童礼”起源说:“成童礼”是古代中国贵族教育子女所行的一种礼仪。《礼记》中说:“成童,舞《象》,學射御。”“成童”即长成大孩子(12~15岁)。“舞《象》,学射御”。古代“成童礼”与流传至今的洛阳12岁“成人礼”年龄基本一致,而且意义也比较类似,“成童礼”学射御即为学习射箭和驾驭战车,也是告诉孩子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要学习本领,要保家卫国,承担起保护国家和家庭的责任。《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12岁开始,男孩女孩开始步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古人婚育较早,12岁左右进行“成童礼”,的确也符合身心发育的特点,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好处,而且古代交通和人际交往也不方便,“成童礼”广告亲朋也是一种便于向社会宣示家里的孩子已经进入成年,获得了一定的权利和责任,而且可以古人成婚需要三媒六聘,简单理解就是男女婚配必须有中间人说媒,举行“成童礼”可以让更多的亲朋好友知道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尽早为其张罗结婚对象。现代人恋爱结婚自然与古时不同,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古人基本一致,而且现代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甚至有早熟的趋势,所以做好青春期的生理教育仍十分重要。无论是“成童礼”还是“成人礼”还是“成年礼”其实都是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民俗礼仪,其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场成功的成人礼,可以促使一个人的心智觉醒,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与权利,进而为人生的下一步做好心理准备。
宋代李格非说:“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魏赵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因“成周雒邑”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也应该是后来河南地区称“中州”或“中原”的由来。最早应是见于1963年陕西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文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等。何尊为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系名“何”者作于周成王五年。由全文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今洛阳一带。洛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深厚悠久,且洛阳地理位置相对来说位于中部地区,这都非常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洛阳地区儿童12岁“成人礼”文化习俗历史传承久远,社会影响力大,在新时代中生命力强,传播广泛,我们应该正面积极地推广洛阳地区儿童12岁“成人礼”文化习俗,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和载体。
作者单位:陕西军大法医司法鉴定所
35285019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