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璞 孙保燕 梁冬艳 李泓德 甘达驱 杨鸿达
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不仅关注实体建筑本身,更要关注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景观发掘,让其不再是一个“建筑空壳”。
村落历史景观
建筑风貌。大象无形大声无音的开拓者。江头村,古称埋头坊,始建于唐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该村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理学文化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辈于1488年迁入后,因格外注重教育且出仕者众多,爱莲家族日益鼎盛,周氏成为江头村第一大族。据说旧时风水先生美其名曰:“三重玉带拦腰水”。护龙河蜿蜒南流,与江头村村落相映成辉,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所以护龙河又称凤凰河,江头村则是双龙进脉、凤凰宝地,享有“中国魅力景区”之美称,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水见三弯,福寿安康;北水南行,节节高升。”周氏子孙勤于读书,“两袖清风归去来,满庭尽是读书人”,人杰地灵的江头周氏家族,孕育了经久不息、代代相传的廉政文化。其古民居是广西目前唯一完整分布着明中晚期、清早中晚期、民国时期古建筑群的传统村落。
“盘根错节”的村庄街道。入村道路连通贞节牌坊与凤凰桥直达村庄内部,三条古街巷:秀才巷、举人路、进士街盘根错节的分布,与鳞次栉比的山墙、“五代知县”等牌匾相互辉映,诉说着村庄文化悠久的历史,映射出先辈们的累累成就与高尚节操,每块牌匾都是江头村廉政文化的“见证者”。
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江头村古建筑群颇具规模,有古殿、古亭、古塔、占桥、古牌坊,还有古祠、古屋、古阁、古楼、古院、古巷、古道、古井、古碑等,建造技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村庄建筑和布局均按照“旺文启智”的风水格局打造,60%以上为明清时代建筑,青砖墙体,榫卯结构门窗,层高多以一层为主。映射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周敦颐的理学文化遗痕,诉说着周氏家族廉洁执政的家风家训。
廉政文化资源。高洁傲岸的廉政文化。该村以“科举仕宦文化”“爱莲文化”为特色, 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 (第六批)名录;2006年5月,村内古建筑群与长岗岭村古建筑群一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头村爱莲家祠是桂林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周氏家族承袭先祖周敦颐爱莲思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的江头村周氏爱莲文化,在800年的历史中走出176位清官。其蕴含的爱莲文化价值对当前我国的廉政工作以及培育廉洁奉公的党员干部群体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村庄特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道出了廉洁为公的执政理念,并以“莲”作为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江头村位于桂林漓江的上游福地,古韵神奇灵川。在这里北宋周敦颐的后人用漫长的百年时光再现了“莲”的精神与情怀。
村落旅游现状
村落文化活化利用不足。在古建筑保护修复中,村庄仅仅在重要门户家门口设置牌匾对其原主官职进行标注。收集的仕宦历史、族谱等资料,仅在爱莲家祠文渊阁内集中展示。缺乏对名人轶事、建筑介绍等利于记忆、提高趣味性的故事的介绍,对文化内涵活化不足,很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突出。
建筑风貌杂乱。由于前期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导致现存的建筑群中出现个别较为突兀的个体建筑,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貌美感。村民为了自住或开办农家乐进行修缮时,由于缺乏相关意识,破坏了“原真性”,使得原有的典雅、古朴的风格不复存在。
同时,村落居民为了发展旅游业,修建一些现代化风格的民宿,以现代化彩瓷做立面装饰,内贴瓷砖,对周围路面进行不规则硬化,也使得村庄建筑风貌杂乱。
“杂乱式”村庄产品售卖。江头村旅游产品售卖处于“杂乱式”发展状态,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内涵,发挥廉政文化精神,缺乏相应的组织领导,未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出售风格。
旅游线路规划杂乱。村庄整体旅游规划呈现自发性,从进村路口开始,设有许多分叉路口。由于江头村村落肌理布局多样,巷道错综复杂,令大多数游客难以感知,使其缺乏趣味性。
村民收益现状。在大量的走访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村庄廉政文化基地的建设,并没有提高大多数村民的收入,却要承担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只有不到17%的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得经济利益,由于付出与收益远不成正比,让村民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迷茫。
村庄人口现状。据调查,村庄60岁以上老人占村庄现居人口的56%,18岁以下儿童占村庄现居人口的21%,妇女占村庄现居18~60岁人口的79%,严重缺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村庄游客现状。从(图2)可以看出村庄游客年龄多数为30~55岁桂林市内的在职人员,无法从多途径平台达到吸引多年龄段、多地区、多国人员游览的目的。
优化解决措施
建筑风格整治。为更好协调江头村整体风貌,保留历史特色建筑风格。目前,团队已对江头村全部古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建模存档,所获成果中既包含江头村整体三维数字模型,又包含单体古建筑及门窗等细部构件的三维数字模型,并将具有独特的廉政文化教育意义的模型进行单独建档保存;既有基于大空间实景坐标体系,又有利用BIM技术建立古建筑及雕花配件的数字动态族库,为后续对该村落建筑的设计、施工提供可动态组合的三维数字模型。团队所研发的技术可做到完美再现村庄整体布局、村落风水、建筑风貌,将廉政教育的载体及隐形内涵永久保存,为其后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文创产品开发。通过收集每户留存的古币、石碑、石刻、木刻、拓版等,开办文物陈列馆,同时建立三维电子模型并进行存档和3D打印,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创产品。通过此举,既解决村民收入低且来源单一无保障的问题,还可改变昔日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盛行的村庄产品“杂乱式”售卖的风气,由内而外逐步打造美丽和谐的廉政文化“领头村”。
建立数字博物馆。利用全景漫游系统,建立文物线上展馆及红色文化线上教育基地,吸引更多受众,提高村庄知名度。游客在进行游览时可无偿获得所游览景点提供的特制精美扑克牌一张,游客可以通过扫描该扑克牌上的二维码,免费浏览当下对应景点的特色文物线上展示,多游多得,每张扑克牌仅限单用户实名注册使用,获得使用权限的用户可实现云端快速浏览。上述方案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游客游览的趣味性,还达到了村落景观旅游宣传的目的。
融媒体宣传。通过短视频应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利用数字化电子档案、旅游VLOG、廉政文化宣传、特色文创产品售卖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多年龄段、多地区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桂林“文旅双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扩大江头村的知名度,打造廉政文化品牌村。
打造沿路一村旅游线。开发建立“特色党建线路”“青少年历史文化学习线路”“古民居形制科普线路”等多条围绕廉政精神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在科学的规划下解决原有路线的弊端,提高游览完成度,同时使得先前的混乱路线和路标稀少致使游客体验感一般和趣味性低的问题得以解决。新路线还通过“错峰错景点”交替游览,提高游客容纳量。
预期旅游效益
江头村预估效益。上述措施经实施后预估首年收益与原有收益对比(如表1)。在正常经营下,经计算投资回收期为0.87年,预测将在第一年开始盈利,收入180.05万元,净利润达到36.7万元。两年内,预计收入247.3万元,净利润达到89.7万元。三年内,预计收入298.06万元,净利润达到121.39万元。
桂林市发展规划预估效益。依据江头村成功案例改造其他传统、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古村落,打造桂林人文旅游线,计划联动桂林市自然景观旅游的首年预估收益同比增长30%。江头村将作为范例村为桂林市其他的古村落提供可参考的第三产业发展商业价值,其他古村落相应进行本村的经济发展改革,与此同时“蝴蝶效应”使得村落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引进村落的外来投资不断加大,在“鲶鱼效应”下大大刺激了村落当地人以及其他投资者,吸引他们注入更多的资本,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江头村作为参考,村民收入途径如下:景区门票收益分成,加入旅游公司从事讲解、收费等,房屋租赁及附加产业投资,特色产品售卖,特色旅游表演等方式,平均收入增长60%左右,引发外出务工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的态势,让这一群体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力量,提供新思路,创造新价值。
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在发展中散落在广阔大地上的瑰宝。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文旅游意识的逐步提高,打造“文旅”与“景观”一体的旅游线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桂林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大方向。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