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沈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每当我读到唐代诗人李白写下的这首乐府诗,就仿佛看见了敦煌大漠里,王昭君站在玉门关前最后踌躇不前的回眸。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绍的,便是一首描述“昭君出塞”故事的琵琶文曲——《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由无锡市的音乐家阿炳,也就是华彦钧,由这一历史故事激发灵感所创作的。
阿炳是一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也是正一派道士。他因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遭遇挫折而退缩,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间乐曲。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了不向命运屈服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对了,阿炳也被喻为中国的贝多芬。
阿炳的音乐作品,似乎大都受到了他自身复杂坎坷的人生经历感染,譬如他所创造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等,这些有名的乐曲,似乎摆脱了那种“欣赏式”的音乐感,上升成有着深厚内涵沉淀、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
“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出塞》展示了具有丰富历史感的文化内涵,全曲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对王昭君出塞时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充分刻画,将昭君心中的哀怨与对国家大义的情感交织融汇,化为三步一回头的形态展现出来。
乐曲共分成三段,生动地描绘出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
第一段,节奏由慢而快,渐强的旋律,展现了少女进入边关后,在独属于中原女子端庄大方的沉静面容下,潜藏着因远离故土而引发不安、愤激的情绪。
随后的第二段,乐曲进入了一个纷乱的阶段,或许是因为沿途的寂寥和荒芜,迎面的风沙触动到昭君的内心。此时她心中对于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和对于和平未来的向往产生了感情的碰撞,单一的节奏好似她不平静的心跳,充满着对未来的不安与忐忑。
进入乐曲的最后一段时,或许是匈奴人民对昭君的友好,和昭君对塞外生活的逐渐适应,少女的那一抹惆怅逐渐消散,音乐开始变得轻快活泼,明亮了起来。
《昭君出塞》中,阿炳以荡气回肠的琵琶音,将王昭君这位为了和平而远离故土的伟大女性的故事娓娓道来,乐曲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催人泪下。现在只要你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昭君出塞》,认准阿炳的单曲,就可以开始聆听啦。
3006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