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 尚国荣 陈方 郑丽媛
编者按:2021年,是农广校职教供给侧改革的元年。这一年,在全国18省29个县市布局试点,聚焦中职教学,对“十四五”期间的改革任务和路径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和全方位推进。北京市昌平区农广校以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为突破口,实现“三个满足”目标导向,满足经营家庭农场的人才需要、满足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需要、满足一线从业者持续发展的个体需要。浙江省农广校、云南省农广校就“发展怎样的农民职教,怎样发展农民职教”的问题上,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成功入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有经验,有困惑,也有思考。本期专题聚焦农民职业教育,刊发一组文章,敬请关注。
2021年,中央农广校启动了中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北京市农广校昌平分校成为全国29所试点校之一。按照中央农广校“一县一方案、一班一计划、一年一调整”的指导思想,昌平农广校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昌平区“十四五”规划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依托草莓、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完善、提升农业价值链,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内容,在中央农广校和北京市农广校的指导下,结合昌平区地方产业特色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开始实践具有昌平区情实际、农情特色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五化”模式。
一、专业课程“生产化”
专业课程“生产化”,是指体现农民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生产实践。前期通过对农民学生的来源、学历层次、产业知识的掌握,开展专业课程内容调研,把农民学生反馈的要求进行梳理,确定从生产实践入手,按照中央农广校家庭农场从业者能力体系要求,形成专业课程所需要的知识点,编排成课程学习内容,开展教学工作。
以昌平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专班专业能力课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为例,昌平农广校教学前期与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依据生产实践对社员开展调研、走访,并结合昌平区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归纳整理出社员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需求。昌平农广校根据这些需求和果树生长管理各时段需要掌握的内容,围绕季节和周期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生产的主动权,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工作。(见图1)
二、课程标准“动态化”
课程标准“动态化”,是指在遵循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情农情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农广校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对课程标准采用“一边谋划、一边设计、一边实施、一边推进、一边调整”的动态化循环,找准定位满足农民学习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的要求,课程标准“动态化”的核心是新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模块的动态化,突出专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教学过程,创新专业课程标准以期达到教学改革目的。
昌平农广校按照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教学标准初步制定了教学指导方案和相关的课程標准。以农产品营销课程为例,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设计不局限于传统的营销知识,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动态化”。(见图2)
图2 2021年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农产品营销课程“动态化”教学内容设置图(说明:上图中虚线部分是根据未来发展而预想出来的教学内容,适时更新课程标准、增减课程内容)
2021年12月7-9日,昌平农广校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农产品营销课程中,把这些新内容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受到该专业学生的欢迎。
三、教材讲义“活页化”
实现课程标准“动态化”,要求在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中创新实践教材讲义“活页化”。
教材讲义“活页化”,是指在编写制作教材讲义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动态化”梳理出适合农业生产、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的内容。“活页化”教材讲义的内容通常是单个任务,紧贴农民的生产实践,做到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强调“活页化”教材的应用性,最终有效服务于农民学生。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对农民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本质在于转变农民的观念,“活页化”教材的内容可以及时增减,力求汲取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从而实现培养目标。重视提升教育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各类实用技术的传授,要特别重视现代农业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的教育,并且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民学习新的农业技能。为此,在实行专业能力课程教材讲义“活页化”的工作中,可以采取多种新颖活泼的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把理论性、可读性、通俗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页教材里设置“学习提示”,内容里穿插“小资料”“小贴士”,为方便农民学生复习和阅读,还设置“课程小结”“复习思考题”。通过教材讲义“活页化”让农民学生一看就懂、一问就清、一学就会、一用就明。昌平农广校按照“以农民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弱化教材的“教学材料”特征,强化教材及教学资源的“学习资料”功能,按照德技并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四、教学实践“柔性化”
通过教材讲义“活页化”探索使用的方式及手段,力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实践“柔性化”。
教学实践“柔性化”,是指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农民学生为主体,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农民的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从专业课程“生产化”、课程标准“动态化”、教材讲义“活页化”,到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工作,即教学实践“柔性化”是做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一步。在教学策略上做到“四个结合”,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落实中央农广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采用培养计划“四灵活”机制,即灵活确定农学比例、灵活安排学期课程、灵活确定教学重点、灵活组合教学手段,让农民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实践好。
五、评价反馈“个性化”
评价反馈“个性化”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前、学中、学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见图3)
学前充分进行调研,考虑农民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各不相同,通过调研,找到更贴近不同农民需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学习过程中,评价农民学习主动性和知识有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农民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还应考虑专业能力课的知识是否有效,学习成果要当堂巩固。学习后,关注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农民经过学习后,是否对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有一定作用,是否对其产业增产有一定作用。农民个人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经过学习能否为个人发展提供长久、积极、向好的动力。
昌平农广校通过“五化”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教育工作中教学目标与自身需求脱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自身需要、教学方式与自身要求不相适应、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服务产业、农学结合、实用开放、方便农民、科学规范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农业产业特点和培养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要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满足经营家庭农场的人才需要、满足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需要、满足一线从业者持续发展的个体需要“三个满足”目标导向。
当然,昌平农广校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的“五化”模式实践刚起步,探索还在路上,还有很多不尽完善、有待突破的问题,昌平农广校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中央农广校和北京市农广校的带领下,学习借鉴其他试点校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五化”模式,使农民中职教育成为昌平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孵化器,为昌平区农民的增产增收、现代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以及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昌平分校
文中图表制作:李泽翰)
315450190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