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秀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528041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思维迟缓、人际交往冷漠等。2017年WHO统计[1],全球约有3.22亿抑郁障碍患者,患病率约为4.4%,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4.2%,抑郁障碍已成为世界致残疾病中的第4位。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对家庭、人际关系、学习、工作、日常饮食睡眠及其他身体功能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疾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指不是以自杀为目的,直接或故意损伤身体,且不被社会及文化所认可的行为[2]。报道[3]显示,抑郁障碍是NSSI的重要诱因,18.0%~44.0%的抑郁障碍患者将出现NSSI行为。抑郁障碍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已获得多数学者认可,但关于抑郁障碍出现NSSI行为是否将加重认知功能损伤,尚未获得足够关注。认知功能是影响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MDD伴NSSI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对于丰富心理康复医学资料及指导心理治疗有积极帮助[4]。本文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了MDD伴NSSI与不伴NSSI患者的认知功能差异,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心理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MDD患者61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关于MDD的相关诊断标准。NSSI行为参考DSM-5的标准:(1)实施自伤时候伴有一种或多种期望,如从紧张感觉或认知状态中获得解脱;解决人际交往问题;自伤可带来积极的情绪状态;(2)自伤行为不仅限于揭疮痂、咬指甲,且不被社会及文化所认可;(3)自伤行为不仅在重度、谵妄等意识状态异常下发生,无法从疾病状态中获得解释;(4)自伤行为在人际交往、学习或其他功能领域引起显著的应激反应或损伤;(5)在过去的1年中,超过5d未出现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但自伤行为仅造成轻微或中度的身体伤害;(6)自伤行为与人际交往、负面心理有关,且NSSI想法无法被有效控制而频繁出现。符合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NSSI。根据是否有NSSI分为对照组(不伴NSSI,42例)与观察组(伴NSSI,19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7.84±4.69)岁;受教育年限7~19年,平均年限(10.42±2.81)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24~45分,平均HAMD-17评分(34.35±6.75)分。观察组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42±4.69)岁;受教育年限7~15年,平均年限(10.18±2.64)年;HAMD-17评分25~47分,平均HAMD-17评分(34.60±6.49)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中关于MDD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周岁;(3)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听力,可配合完成相关量表的评测工作;(4)知情知悉并同意本研究内容。排除标准:(1)既往颅脑损伤、脑卒中、脑肿瘤疾病;(2)精神发育迟缓、智力障碍;(3)严重心、肝、肾脏器官功能病变、肿瘤患者;(4)药物滥用、酗酒、吸毒者;(5)癫痫发作史;(6)无法配合或拒绝研究内容者。
1.3 方法 (1)抽象思维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采用128张反应卡(6个分类)实施测验。测验指标包含完成分类数(CC):测试所完成的归类数,用于反映被测试者不同类别概念的掌握程度;正确应答数(RC):代表测试中完成对应原则应答正确的数目;错误应答数(RE):代表测试中错误应答的数目;持续性应答数(RP):代表测试过程中明知某属性分类错误,但仍旧延续该属性实施分类数;持续性错误百分数(PREP):代表测试原则改变后被测试者无法放弃旧的分类原则,仍旧延续原先的规则实施分类数占总应答数的百分比。(2)执行功能。采用连线测验-B 部分(Trail Making Test-B,TMT-B)评估,该实验将1~12数字与英文字母A~L各12个呈现无规律摆放,要求受试者按照数字与字母交叉连接的方式规律摆放,摆放顺序为1→A→2→B…12→L。记录患者完成该摆放顺序所耗费的时间(s)。(3)记忆功能。采用WMS-RC 中数字广度—倒背(DS-RO)测试,该测试将2~9位数组成的数字串展现给被测试者,先顺着念,后将展示的数字撤去后,由患者背出数字,以患者能记录的最大位数为最终计分,计分范围为2~9分。(4)注意力。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该测试将5~11位数组成的数字串出现在屏幕上,选择数字任意3个数字作为观察点,如“4”“7”“9”等;当数字串中出现目标数字作为观察点,点击鼠标确定,测试数字组数为100个,计算正确反应数,CPT得分为对应的正确反应数(分)。
2.1 两组患者抽象思维功能评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RC显著低于对照组,RE、PRE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WCST评测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及注意力比较 观察组的DS-RO及CPT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MT-B、DS-RO及CPT测验结果比较
2.3 MDD患者抽象思维功能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及注意力相关性分析 MDD患者的WCST测验中RC、RE及PREP与TMT-B、DS-RO及CPT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MDD患者抽象思维功能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及注意力相关性分析
抑郁患者普遍存在即刻记忆、语言功能、注意力及延时记忆功能下降。Brand等[5]研究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经WCST测验的RE、RP、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学习能力指标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且上述评测结果与抑郁障碍患者的HAMD评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提示,抑郁障碍不仅引起了认知功能损伤,且抑郁越严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越明显。抑郁障碍可经海马体损伤及HPA轴功能紊乱,引起语言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思考、逻辑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抑郁是NSSI行为的重要诱因,但关于NSSI是否可引起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心理医学上尚不明确。
抽象思维功能、执行功能、记忆功能及注意力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WCST是抽象思维功能的重要评测方式,抽象思维功能损伤不仅涉及前额、叶皮质,还包含顶叶、颞叶及基底节等区域。研究[6]发现,WSCT测验中的RE、PREP、RP与智商呈负相关性,即完成WCST测试中的错误越多,患者的智商越低。RE与 PREP反映了患者在概念形成、纠正利用及可塑性的功能,RE与 PREP越高说明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越严重;RP被认为是脑损伤及额叶局灶性损害的敏感性指标,反映了患者的认知转移能力,RP越高,说明患者对外界指令接收、判断及行为控制能力越理想;CC与RC是反映患者对不同类别概念掌握的能力,CC与RC越高,说明患者在逻辑判断与注意力水平越高。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RC显著低于对照组,RE、PRE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DD伴NSSI患者与不伴NSSI患者比较存在抽象思维功能下降。DS-RO是反映延时记忆的良好测试方法,体现了脑部后顶叶及前额叶的功能;CPT是反映注意力的测试方法,体现了脑额叶功能。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的DS-RO及CPT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DD伴NSSI患者与不伴NSSI患者比较存在记忆功能与注意力下降。
认知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额叶与纹状体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更为精确的是基底神经节与眶额皮质功能失衡有关,这些功能的失衡可引起集中注意缺陷、记忆缺陷及执行障碍。一项同时检测了额叶功能与抽象思维功能、记忆功能的研究[7]发现,额叶功能的异常可同时引起WCST分类错误数及延时记忆错误数增加。本文结果发现,MDD的WCST测验中RC、RE及PREP与TMT-B、DS-RO及CPT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了MDD患者的抽象思维功能的RC、RE及PREP指标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注意力有内在的关联。由于目前对MDD患者伴或不伴NSSI认知功能研究较少,暂无法获取准确的病理、心理学上的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综上所述,MDD伴NSSI患者认知功能低于不伴NSSI的MDD患者,且MDD患者的WCST测验中RC、RE及PREP指标与执行功能、记忆功能、注意力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