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晓 杨 柳 李素明 黄少珠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 518100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复杂、无法预估等危险因素,导致患儿可随时出现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危重情况,治疗需尽早启动早期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其死亡率[1]。既往在诊断小儿危急重症时,主要以儿科医生或PICU医师凭借自身经验及患儿临床表现给予病情判断及实施相应救治措施,但由于临床经验是有限的,对于病情隐匿的患儿,无法及时做到准确地识别病症,导致病情持续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恶性事件发生[2]。因此,本研究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危重患儿住院期间护理干预中,旨在探讨其对病情早期识别、意外时间发生率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危重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5±1.06)岁,支气管哮喘10例,急性呼吸窘迫9例,重型肺炎11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3.69±1.12)岁,支气管哮喘9例,急性呼吸窘迫8例,重症肺炎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1)所有参与患儿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2)临床发病或病情加重时间均<7d;(3)患儿家属或法定监护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资料齐全,可完善PEWS评分的患儿;(5)无心血管障碍的患儿。
1.3 排除标准 (1)颅内出血且发生窒息的患儿;(2)凝血功能障碍者;(3)严重感染的患儿;(4)中途退出研究的患儿;(5)中途死亡者。
1.4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其危重呼吸病症特点,展开呼吸道清除管理、祛痰等措施,密切观察意识与呼吸症状,保持呼吸道顺畅;根据呼吸情况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障呼吸循环稳定,并佩戴面罩有效隔离致病菌,预防二次感染发生,根据医嘱用药并给予营养支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具体措施如下:(1)儿童早期预警评估:①由护理人员负责收集患儿意识、循环、呼吸3项指标,并予以评定;②根据评分分级,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人员配置予以干预。(2)分层干预:预警评分0~1分,病情为轻微,仅需密切留意患儿意识、呼吸循环及体征变化即可,无须进行特殊护理干预;预警评分2分,通知患儿责任护士对其体征、呼吸、意识三项指标变化进行评估,检测呼吸道是否分泌异物,并检测是否出现发热、疼痛等现象发生;预警评分3分,需增加检测频次,并及时通知主任级别医师,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每隔半小时检测体征,同时予以初步医疗处理,随时向医生报告患儿病情进行程度,同时实施供氧祛痰,并建立人工气道,药物支撑等抢救措施;当预警评分≥4分时,则直接送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进行治疗,准备急救物资,行24h不间断监测患儿意识、呼吸、瞳孔异常等体征,若患儿出现病情加重时实施心肺复苏等抢救举措,尽最大努力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1.5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病情早期识别率,并予以对比。(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心源性休克、突发死亡、意识改变等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并予以对比。(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PICU监护时间与住院时间,并予以对比。(4)采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评估照顾者出院准备情况,该量表8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0~32分,分数越高表示照顾者准备度越好。
2.1 早期病情早期识别率差异情况 观察组患儿病情早期识别率为93.33%(28/30),较对照组的70.00%(21/30)高(χ2=5.454,P=0.020<0.05)。
2.2 意外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0.05),见表1。
表1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n(%)]
2.3 P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CPS评分 观察组患儿P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C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P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CPS评分对比
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快、危险因素多,在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仅凭医生的临床经验与直觉,缺乏统一、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严重影响护理干预效果,易导致意外事件发生[3-4]。因此,在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判断方法,不仅能提高早期病情判断准确性,还对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通过收集患儿意识、呼吸、心率、收缩压、体温等生理指标,可快速且准确地判断出患儿疾病现状,及时做出相对应的急救措施,根据收集的基础指标结合患儿实时体征表现,分值量化危重程度,使真正危重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5];同时对存在潜在或隐匿病情的危重症患儿,采取及时的防治举措,利于未明显暴发疾病体征的患儿,并制定对应的治疗举措,提高患儿治疗效果[6-7]。此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具有操作简单、技术需求较低,无须学习特殊临床技能,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操作要点,而这一优点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为患儿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减少意外时间的发生概率[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病情早期识别率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危重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中可提高病情早期识别率,有效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P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C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进一步表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用于危重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中不仅能提高病情早期识别率,还能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缩短患儿PICU监护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其身体恢复,也能提高照顾者准备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方法,缩短患儿早期病情诊断时间,使患儿能够尽早接受治疗,避免错失救治的黄金时间,同时利用收集的基础资料结合患儿现状,有利于后期治疗制定更加符合患儿病症的治疗方案,有效促进其身体恢复,缩短PICU监护时间与住院时间,也能使得照顾者准备度提高[10]。
综上所述,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用于危重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中可提高病情早期识别率,可有效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促进患儿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