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芳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手术部,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外科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Indirect hernia,IH)的主要手段,可取得优良疗效,但患儿自控能力弱,围术期配合度不足,尤其在麻醉诱导时,易出现严重焦虑情绪,术后麻醉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主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精神错乱、哭闹等,影响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1]。强制性手段虽能快速完成麻醉诱导,但可能引发患儿强烈应激反应,极大损伤其身心健康[2]。因此,应给予接受手术治疗的IH患儿有效护理干预,以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度。不同年龄阶段的IH患儿存在不同特征,基于此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更好满足患儿需求,达到干预目的。本文选取我院IH患儿92例进行观察,旨在探讨基于年龄差异化的护理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的IH患儿92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为男性,均行外科手术,按入院时间划分组别。常规组45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13±2.16)岁;病灶位置:左侧28例,右侧17例;体质量13.6~47.2kg,平均体质量(29.86±7.43)kg。研究组47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85±2.02)岁;病灶位置:左侧31例,右侧16例;体质量13.8~46.5kg,平均体质量(32.17±7.06)kg。2组年龄、病灶位置、体质量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2019年《腹股沟疝日间手术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3]中IH诊断标准,经B超、X线、CT检查等证实;具备外科手术指征;ASA分级为Ⅰ~Ⅱ级;首次发病。(2)排除标准:伴有沟通交流障碍、血液系统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腹腔粘连;需急诊手术;既往有腹股沟手术史;病历资料缺失。
1.3 方法 (1)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策略,措施如下:术前告知IH患儿、家属手术注意事项、配合要点;观察患儿心理动态,给予其针对性疏导,鼓励患儿坚强面对;麻醉诱导时陪伴在患儿身边,或为其提供喜欢的玩偶,给予其安全感;术后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口鼻部位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为患儿更换切口敷料,确保敷料干燥,并鼓励患儿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下床活动。(2)研究组在常规组的而基础上采取基于年龄差异化的护理干预策略,措施如下:①护理前准备。a.评估准备。手术前1d,手术室护士开展术前访视,与IH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兴趣爱好、性格等。b.关系准备。手术室护士以亲切态度与IH患儿接触,尽可能满足其要求,消除患儿不安心理与陌生感,拉近护患关系,提高对医护人员信任度,提高治疗配合度。c.环境准备。布置IH患儿专用手术室,以不影响手术开展为前提,在墙壁上粘贴色彩鲜艳的卡通人物贴画,地面铺设泡沫地板,准备音响用于播放欢快的儿歌,设置玩具箱盛放各类玩具。②护理实施。手术前30min由手术室护士将IH患儿带领至手术室,实施基于年龄差异化的护理干预策略,以缓解患儿心理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具体内容如下。a.3~6岁。该年龄段IH患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游戏是其主要活动内容。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可依照前期评估掌握的患儿兴趣爱好,为其提供音乐、卡通片、玩具等;以童趣化语言,选择浅显、需思考且患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如“你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是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等,以缓解患儿紧张情绪。b.7~10岁。该年龄段IH患儿情绪与情感等处于外露状态,以语言安抚为基本护理策略,可播放同一年龄段患儿积极面对疾病的案例视频,鼓励患儿向其学习,并辅以语言暗示,如“你一定可以比他(她)做得好”,对于积极配合的患儿给予口头表现、物质奖励(如发放勇士奖章)。c.11~14岁。该年龄段IH患儿生理已逐渐发育成熟,期待被当作成人看待。手术室护士应采用成人化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告知IH患儿对手术产生害怕、紧张感是正常的,无须隐匿,成人也会产生相同反应,鼓励其勇于表达并寻求帮助;指导患儿进行深呼吸,并采用握手、拍肩等成人交往方式给予其安抚与鼓励。
1.4 观察指标 (1)焦虑程度:以斯宾思儿童焦虑量表(SCAS)评估2组术前1d与麻醉诱导时焦虑程度,共33个条目,总分0~132分,48分以上代表存在焦虑,分值与焦虑程度成正比[4]。(2)麻醉诱导配合度:共分为3个等级,完全配合:情绪平和,无反抗行为;部分配合:略显激动,有反抗情绪但无反抗行为;不配合:情绪失控,做出哭闹、喊叫等反抗行为。完全配合、部分配合计入总配合[5]。(3)手术与麻醉苏醒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4)躁动评分:以5级躁动分级法评估2组入PACU即刻、5min、15min与30min 躁动情况,其中1分代表处于睡眠状态,2分代表清醒且安静合作,3分代表易怒但安慰后可停止,4分代表哭喊且安慰难以停止,5分代表非常躁动,需特殊护理防止出现损伤[6-7]。
2.1 2组焦虑程度比较 术前1d,2组SC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时,2组SCAS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1。
表1 2组SCAS评分比较分)
2.2 2组麻醉诱导配合度比较 研究组麻醉诱导配合度为93.62%,较常规组的60.00%高(χ2=14.748,P<0.05),见表2。
表2 2组麻醉诱导配合度比较[n(%)]
2.3 2组手术与麻醉苏醒情况比较 研究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手术与麻醉苏醒情况比较
2.4 2组躁动评分比较 研究组入PACU即刻、5min躁动评分均明显较常规组高,入PACU 15min、30min躁动评分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4。
表4 2组躁动评分比较分)
IH的发生主要与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增高相关,若得不到及时干预,可引起嵌顿,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威胁患儿生命安全[8-9]。目前,对于IH尚无治疗药物,需通过手术才能治愈,但患儿身心未发育成熟,手术耐受性、心理承受力、配合行为均较差,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与术后康复,需给予细致、周到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普适性,但无法保证适用于每例患儿,故临床效果有限[10]。不同年龄阶段护理对象的护理需求存在差异性,按护理对象所处年龄阶段提供差别化护理服务,更具可行性、实用性[11]。本文结果显示,麻醉诱导时,2组SC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SCAS评分较常规组低,麻醉诱导配合度较常规组高(P<0.05),提示基于年龄差异化的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IH患儿,可降低麻醉诱导时焦虑程度,提高麻醉诱导配合度。分析原因为该护理模式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兴趣点、性格、身心发育特征设计并实施护理活动,可快速转移患儿对不良刺激源的注意力,帮助其形成对即将接受的医疗活动的合理印象,减轻恐惧感,缓解不安情绪,从而主动采取配合行为,推动麻醉诱导活动顺利开展。
有研究指出,受年龄、陌生环境、术前焦虑等因素影响,IH患儿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概率为12.00%~80.00%,危害较大,会增加患儿腹压,影响手术效果,延长PACU停留时间[12]。因此,本文依照不同年龄段患儿各方面特点,正确评估焦虑产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以缓解患儿恐惧、焦虑情绪,提高其配合度,进而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顺利度过该时期。本文结果显示,基于年龄差异化的护理干预策略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策略,可明显降低IH患儿入PACU 15min、30min躁动评分,缩短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说明给予不同年龄段IH患儿相应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术后苏醒与躁动情况。
综上所述,基于年龄差异化的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IH患儿,可降低麻醉诱导时焦虑程度,提高麻醉诱导配合度,改善术后苏醒与躁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