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

2022-03-19 01:48张仲
高考·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方法

摘 要: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之下,极大地优化了高中地理的教学形式,并且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创新自主模式,发展学生主动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发展,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加强,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致使学生只能选择被动地学习,完全没有举一反三的意识,在课堂上不敢向教师提出疑问,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若是碰到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就会感到手足无措[1]。基于上述提到的情况,久而久之,并不利于新课标的推进,更难以改善教学氛围。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增强教学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指引每一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假如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教师将会难以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加强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一段时间,需积极指引学生们展开自主预习,使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为他们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预习任务,使其能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以确保课前预习有良好的效果。

二、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水平

我们国家的教学体制,在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师生间的互动也是越来越亲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正在持续增强,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最大化的提高。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理念,改善过去的教学观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计划出适宜的教学方法,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激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促使师生间的互动更加和谐,从而确保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把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等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首先,教师通过课件为学生们展现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实例,并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们表现此节教学需要讨论的问题,比如:讨论太阳的形状、温度等;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源来源;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此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以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以上的问题,教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带动热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进行师生互动,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此节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師为学生讲解有关“土地荒漠化”的知识时,可以先从教材中所阐述的“荒漠化”形成所需的自然要素、人为影响因素入手,引导学生根据“荒漠化”的形成特点来猜测一下,或根据日常新闻报道提到的信息来判断一下我国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的地理区域。高中生根据此前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新闻报道中接触过的信息大致可猜测出我国西北地区具备“荒漠化”现象出现的自然要素,教师可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景观特色展示,肯定学生的猜想,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度。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疆域内年平均降雨分布、年蒸发量分布所形成的图与我国的地图进行重叠,将“荒漠化”的教学定位在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区,为学生呈现这一地区真实的“荒漠化”景观,突出这一地区“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加速影响。然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经过荒漠化治理后这一地区的景观变化,连续多年拍摄同一地点的画面经过快速播放可直观展示出治理前后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性。

三、革新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们在学习上的热情主要来自教学手段的变革,而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合作教学。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理念,对合作学习提出要求,积极变革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使其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展现出个人优势,深入挖掘他们的合作潜能,激起每一位学生的竞争意识,完善课堂教学合作体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效率[2]。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问题:对我国东北进行定位,并做好记录;要求学生回忆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业区位,并说出大体方位;判断此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从而绘制地形剖面图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认知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地理综合思维,帮助他们增强区域空间结构之间的认知,培养其地理实践的核心素养,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四、优化课堂提问环节,指引学生探究式学习

提问始终都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提问或者是在完成提问后,直接告诉学生们答案,致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学生们对知识也没有深刻的理解。针对上述情况,教师一定要注重优化课堂提问环节,按照地理知识的重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灵活地设计问题,以对话、指引的方式对学生们展开提问,创建相应的情境、设置悬疑,引起他们自主思考,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以此扩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工业区的区位选择》这一章节的时候,为有效指引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可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建出问题情境。如:对工业区合理选址的目的?如果现在我们都是企业家,那么在筛选厂址的时候,会考虑什么因素?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们马上进行思考。通过问题的指引,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

五、借助现代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感知认知

地理这一学科对比其他学科来看,有着很强的复杂性,应用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们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意识到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展现地理知识,达成对知识的形象化处理,以此带给学生们多样化的感官刺激,丰富他们的感知认知,进而使其在舒适、愉悦的氛围进行学习,加强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学习《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这一知识的时候,为有效丰富学生的感知认知,就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上课之前的一段时间,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学生们收集一些关于景观的资料,等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再通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他们进行相应的展示。比如:华山的险峻等,通过景观之间的对比,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创造美的能力,并且也理解了大自然在創造美的同时,会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不同的美。如此一来,教师在实际活动中,采取现代教育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每一位学生的感知认知,强化了他们的理解。

六、融入生活化元素,使教学内容紧贴生活

知识起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地理知识亦是如此。此外,在新课标理念中也明确指出了要让教师回归生活,讲授和生活有联系的地理知识,因此,把生活教学相结合,是当前主要的教学方向。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注重让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密切注意生活中包含的地理现象,找寻和学生们知识背景,以及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等到正式教学的时候,形象地呈现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进而促进学生们知识思维向应用思维转化,使其深刻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指引他们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在最大限度上强化每一位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内容时,为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使其意识到地理这一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进去。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接收到一些时事报道:某地因暴雨出现洪涝;某地因高温发布橙色预警,那么为什么暴雨和高温不会同时出现呢?出现上述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时,学生们在听到这两个问题之后,都开始进入到思考,教师应紧抓学生这一情绪,引出此节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教师把生活元素和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其应用意识的提高。

又例如:在学习有关“气压、风向、气旋”等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融合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讨论2021年的河南、山西等地连降暴雨与台风的关系,当年10月末11月初的全国大范围断崖式降温与海上气旋的关系。通过与学生身边气候、天气变化的联系,教师可将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探究性大幅度提高,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领悟地理,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地理不能再死记硬背,让学生学得容易,让教师也教得容易。

七、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中,着重要求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应积极改善过去的教学的观念,结合当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展开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们脱离课本的束缚,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及思维来有效分析各种地理规律,充分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内化所学知识,促使其核心素养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山地的形成》这一内容时,为最大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在讲解完理论性的内容之后,带领他们进行相应的活动。在科普地理知识的中外纪录片中常有地理学者通过观察山体中特殊石块的形态、排列方式等途径来判断山地形成的方式,判断山地在形成前是否在海洋之中,判断山地隆起的方向。教师可截取纪录片中的片段来指导学生如何寻找这些特殊的石块,并鼓励学生在休息日去公园远足、徒步时注意观察和寻找,将看到的特殊石块形态拍摄下来,回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收获。比如: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到学校周围的景区,详细观察石块受挤压情况,若学校不允许外出也可以由地理组教师外出去寻找和拍摄有特征的石块,带回影像资料来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指引学生们按照相关地图和所得到的信息,绘制断层。如此一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形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也能够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教师讲授的地理实践技巧真实应用在生活中,用来研究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八、在保持教师威信的同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保持教师的威信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平衡“教”和“学”的关键。教师保持威信才能让学生在看到震撼的视觉效果时也能够听从指挥保持课堂安静,为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份保证;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敢说、敢做,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堂管理和学生引导,有技巧地“掐”掉学生因学得快而翘起的“小尾巴”,真切地鼓励还没能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学生不要放松,让学生知道教师并没有因为成绩不优秀而放弃他们。这样宽严相济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让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避免让部分学生因为聪明才智优于其他同学而变得骄傲自满。比如: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在完成讨论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环节中按照学习层次由低到高来安排展示顺序,让地理基础较差、接收能力不够快的学生先展示,给学生足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地理基础较好、接收能力较快、思维较为灵活的学生后展示,在前面几组学生展示成果的挤压下,这部分学生必须要拿出更扎实的结果、更具创新价值的内容,让他们知道如果只停留在浅层学习和思考层次并不能应付得了教师给予的任务,也不能从其他普通同学中脱颖而出,让这部分学生知道“学得快”不算本事,引导学生向“学得深”“综合思考”的方向努力。

结束语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与“学”属于一种平衡的关系,教师要明确,自己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的,以此促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综合性成长,在了解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改善观念,充分发挥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章钦,邬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试探与思考:结合校情生情对标适度调整教学内容[J].教育界2021,(26):65-66.

[2]崔玉阁.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J].地理教育,2020(S1):37.

作者简介:张仲(1983— ),男,汉族,江苏盱眙人,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中学一级,学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147250051122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