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除戾气,正确表达

2022-03-19 00:27傅天米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负面新闻正义感漠视

傅天米

近年来,负面新闻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暗流涌动。推动负面新闻占据新闻主流的根本原因,在于日益暴露问题的公民表达。

许多人认为,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围观改变世界。但无数事实强有力地证明,过度围观有戾气。试看,那些诸如校园霸凌、民众纷争等负面新闻背后,每一场起哄围观最终都演变成了哄客的狂欢,每一场议论最终都脱离了事件本身。或许我们该反思:人们对于负面新闻的围观,其本意是否出于悲悯?其行为是否已越过道德底线?

面对社会的不公与真实,许多人采取漠视甚至反感的态度。事实上,大部分对生活真实苦痛的报道及抒写,正是为了唤醒人们内心的善良本性。直面生活艰辛在某种意义上赋予了生命沉重的意义,倘若抱着围观取乐的态度,唯恐天下不乱,难免会歪曲新闻播报的本意,让舆论环境对苦难痛苦脱敏,久而久之,面对受害者的泪水,人们也许不会再眼含同情,自然不能代表正义发声。

相反,围观环境中另一个极端则是过度的正义感。起哄围观者在非理性的状态下,忽视了被遮蔽的真相,削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围观“围”不出一个妥当的解决方案,无节制的起哄使本来合理的诉求转为非理性的报复,甚至成为违法的伤害。呼唤正义本无过错,但无视法律红线,忽视前因后果,则会引发类似“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恶意伤害,围观起哄者的行为便与其本来的善意背道而驰。

在负面新闻的背后,不仅有漠然取乐者、行为过激者,亦有偷换概念、忽略问题者。他們大肆宣扬“受害者有罪论”,以一句“不要生气”剥夺了受害者愤怒的权利,仿佛在暗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愤怒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传递着受害者对他人关注的呼吁。因此,忽略愤怒就是忽略问题所在,选择沉默就选择不作为。面对负面新闻,最起码不向受害者提出指责,这才是有良知的体现。

消极的公民表达无益于感知生活的痛感,甚至可能对受害者造成隐性伤害。阅读痛苦,体会痛苦,尊重痛苦,当下的我们,尤其需要这样的表达指导。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学生,指导老师:王新村】

点评

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也有深刻的思考。文章对“负面新闻”出现后的“公民表达”谈了独到的认识。

首先提出“过度围观有戾气”并分析,然后批评“面对社会的不公与真实”出现的“漠视甚至反感的态度”,再评析“围观环境中”的“过度的正义感”,又对“受害者有罪论”进行了批驳,最后以“表达指导”总结并回扣首段观点。语言论辩力强,富有杂文风格。

1062500783212

猜你喜欢
负面新闻正义感漠视
还原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负面新闻”导写及例文
网络负面新闻及其传播特点分析
正义感、移情与司法裁判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华章
临终
网络环境下高校负面新闻的危机公关应对策略探析
长大的理想
所谓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