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2022-03-19 23:48陈浩雯张颖王小艳郭赛雅
中国市场 2022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

陈浩雯 张颖 王小艳 郭赛雅

摘 要:文章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果为学生干部的幸福感高于非学生干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幸福感依次递减;需求层次中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人数最低;生理需求的满足上女生高于男生;安全需求的满足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的满足上城市高于农村。基于此,本研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入手,提出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对策,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幸福感;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0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1-0023-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1.02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幸福(感)”一词共出现6次,并着重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幸福是人的根本需要,是人的永恒终极追求。我国学者对幸福(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幸福的研究比较广泛,社会民众对幸福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1]。且大学生正值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处于生理成长和精神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幸福的正确认识,培养追求幸福的能力,日益成为大学生精神成长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国内外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颇多,但是对幸福感的综合研究比较少,尤其是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的更少。基于此,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期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增强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2 对象与方法

文章选取安徽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依托網络平台,发送链接至朋友圈和各个群聊,辅之实地调研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0份,其中,男生84位,女生136位;大一学生48位,大二学生57位,大三学生108位,大四学生7位,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共两个量表,即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级、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家庭地域、是否为学生干部等基本信息。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共9个项目,采用七级评分法,用于调查受试者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由8个项目组成,生活满意度只有1个项目。在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的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8,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

3 结果

生理需求(93.64%)和安全需求(92.27%)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已得到满足,社交需求(76.82%)和尊重需求(63.64%)多数学生认为得到满足,但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同学只占被测人数的22.27%,表明该需求大多数学生未得到满足。大学生幸福感均值为10.22,标准差为2.24,故大学生的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差异性检验可知: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家庭地域上的差异不显著,而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以及年级上的差异显著,且学生干部的幸福感略高于非学生干部。根据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幸福感最高,大二、大三其次,大四最低。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与各维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在生理需求层次的满足上女生略高于男生;安全需求的满足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的满足上城市要高于农村。针对“何种因素最让您感到幸福”这一问题的回答,排在前三的依次为:和同学的人际关系较好(78.64%),家庭关系和谐(72.73%),生活有目标(70%)。其次是身体健康(67.27%),生活费充足(63.18%),学习成绩优异(60%)。其结果说明社交尊重类的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让人觉得幸福。

4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需求都比自我实现需求满足程度高,且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同学不到被测人数的1/4。由于学校设有食堂,提供住宿,城市公交地铁设施完善,社会治安好,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故生活压力较小,生理和安全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通过宿舍、课堂、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处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中,故大学生社交和尊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大多数学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可能是执行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缺少机遇以及阅历尚浅等原因。

大学生整体幸福感状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学习生活较为满意,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原因可能是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接受教育等基本需要获得较大程度的满足,生活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学习和就业,相对较为单一。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幸福感不强,对学习生活不太满意的情况,故需要学生调整心态,采取合适的措施提升自身幸福感。

从大学生幸福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的差异看,非学生干部的幸福感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心态更好,自信程度更高,拥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此外,学生干部往往有更多组织活动、锻炼管理和沟通能力的机会,参加各项比赛的渠道,可以在各项学习工作以及活动中更好地锻炼、提升、认可自己。故担任学生干部对自身接纳、个人成长、价值实现有着重要作用,其幸福感体验可能会更强。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幸福感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大一最高,大二、大三其次,大四最低的特点。大一的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对大学生活还保持着好奇和新鲜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和想象,情绪高涨,压力较小。大二、大三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与过渡后,开始对自我及其发展、同辈及其关系、学校及其资源有了新的认识,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标与未来。因此,在行动前的选择与带着问题前行的过程中,可能会迷茫与彷徨,影响其幸福感。大四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使他们的幸福体验感下降。由此可知,需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以及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指导与就业帮助。

性别在生理需求的满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比男生更易满足。究其原因,可能女生食量小,男生食量大,在同等生活费水平上,男生会出现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故男生感到其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安全需求的满足上具有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安全需求上更易满足。独生子女往往获得父母全部的关爱,其自信心和安全感更强;非独生子女因父母存在的偏心行为而感到不公平甚至可能出现自卑、厌恶的情绪,家庭归属感不强,感到不幸福。家庭地域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需求的满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普遍比农村学生更易满足,可能原因为城市的生活水平、小区治安、教育条件比农村的高。

由调查可知,人际关系较好和家庭关系和谐的社交需求,生活有目标的自我实现需求最让人感到幸福,且社交需求的满足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大学生大都处于18~24岁,对精神需求相比其他方面要求更高,故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异性的友谊、同学的情谊、老师的交往等。因此,要认识大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5 对策和建议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群体,提升其幸福感,不仅会影响自身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状况。针对当前大学生幸福感总体状况以及幸福感在个体特征上的差别,结合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入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幸福观,认识到幸福感不只是低层次的物质精神滿足,还有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树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潜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更有价值的幸福;在学习之余,也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保持开放、友善的心态,与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诚信待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会换位思考,包容和接纳人与人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差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和谐愉快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其次,父母应该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品行,使之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幸福;在教育方式上应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大学生成长发展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沟通、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升其幸福体验。高校也要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关注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引导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重视学生的幸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培养学生认知幸福、体验幸福,进而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校园,加强就业指导,增强校园竞争力。

最后,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日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创建公平开放的就业环境和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完善信息平台,为提升高校学生幸福感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提供重要途径,同时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异,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使落后地区的学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仝立强,魏垚.90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引导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2):99-103.

[2]陈中建.幸福感教育:大学生精神成长的现代性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14(9):111-115.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转向与生成——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010357598)的研究成果。

1873501186243

猜你喜欢
幸福感大学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