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广场的生态化设计

2022-03-19 21:49杨莹张晓燕
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化案例分析意义

杨莹 张晓燕

关键词:生态化 城市广场 设计 案例分析 意义

引言

城市广场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映射表现,我們回看其进程发展,会发现这是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写照。从人类活动方面来看,城市广场不仅仅满足了城市居民需要进行户外活动的需求,更是充当了大型聚集场所的功能;从景观设计的方面来看,由于城市广场娱乐性、高密度性、聚集性等特点,让它成为了一座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这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城市形象方面看,城市广场是城市名片,同时也承载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扬的功能。城市广场的设计与该地区的文化与艺术紧密结合,同时给予城市功能性场地,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

一、生态化城市广场设计理论支持

生态化设计系统最开始被提及是在1973年,生学家霍林对生态化景观的定义是“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本状态,同时保持系统结构功能稳定的能力”,在1960年代这一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领域;到90年代之后,生态化的设计才不断拓展到风景园林的学科上;到了21世纪初,在许多公共设施以及室内设计中,就已经运用上了生态化概念。

(一)弹性设计理念

弹性设计理念最早被大众所知,是在2018年的IFLA世界大会,那时,弹性设计已经成为了环境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如此,诸如燕尾洲公园等公园设计,也已经运用上了弹性设计理念。可以说,弹性设计理念已经成为被许多设计师认同的新兴理念之一,并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得到完善。

关于弹性设计的广为运用,最主要的原因是,运用弹性设计的设计作品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突发状况。由此可以得出,弹性设计的方式也不会是单一的,更多的是需要根据有限的场地,结合尽可能多的空间,做出最多的可供变化的设计。我们可以把运用了弹性设计的景观在遇到外部突发状况时,所做出的表现简单概括为承受-弹性-再造。由此表现形式,可以更加拓宽我们的设计思路。

(二)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可以根据它的名字来理解,就是如同海绵一般,可以吸取水分,并把其储蓄在自身内部的一种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无疑是现在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必要命题。海绵城市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利用自然,使城市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的一种现代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落实到广场上的方向即是雨洪管理和太阳能运用。

(三)“共生”理念

共生理念的本质,使主张将空间外部敞开,弱化空间的边界,让城市可以与空间相连。通过共生理念设计出来的私人空间,往往会和公共空间有着很强的连接性。这种连接性的好处,就是可以扩展私人空间的范围,让私人空间能够与自然环境进行亲密接触,而自然环境也可以依靠私人空间有更好的发展。亲密接触加上互相支撑就是共生理念的核心。

二、城市广场生态化进程与现状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命题。

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用最小的破坏,尽可能地满足人类对于城市建设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在主要修建时不能破坏,也要注意在修建后,如何更好地修复。以上的这些疑问就是我们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就需要考虑清楚。先思考、先设计,再进行建设,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手段。而我们也需要再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景观设计也可以被叫作土地的设计,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让一片入地上的人造与自然的东西最为和谐与美观相处。

中国城市广场经历了历史的演变,经历与西方城市广场的融合与发展之后逐步固化成现代样式的城市广场功能。1980年大连市对斯大林广场的“黄沙地、大杨树、集会一身土”的现状进行改造,引入多样的植被、树种,建造了西式风格的现代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提供多样功能的城市空间的同时,实现了环境的改善。同一时期,兰州的东方红广场改造也出现大面积的绿化、种植池,还建立了假山、瀑布、流水等园林小品元素,设置了提供给市民休憩的石凳、长椅。1994年上海也完成了人民广场的改造,丰富了广场的绿化种植,草坪绿期延长至4到6个月,生态进一步完善,面积也从6万平方米增至9万多平方米,设计了造型感的绿地种植,还建造了音乐广场,至此,人民广场有了绿地与鸽子广场的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以草坪、单一种植为主的广场设计被慢慢迭代,广场设计开始注入绿地环境设计与思考。同时城市建设者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没有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过度干预环境空间后,对自然造成了生态破坏,而这些问题,在经济、科技以及设计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得到了新的答案。例如南昌心仪广场,就是通过掉蓄池、雨水花园等替代掉草坪、单一种植等设计,实现更好的生态循坏。

三、城市广场生态化的意义

城市广场的生态化是城市广场设计与现代化结合进程的必然结果,城市建设需要对减少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生态化设计后的城市广场可以实现低生态影响开发,符合我国现在对于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通过这样的生态化建设,能够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更好的相处方式,也让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城市广场的生态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提升了广场的生态适应性

进行生态化赋能的城市广场,其本质是提升广场对于环境气候变化的应对系统提升,将广场自我属性使气候变化降临时自我消化和吸收,通过这种过程,让广场自身可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生态性的设计改变了城市广场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体现了人在适应自然、融合自然的路上更进一步。

(二)降低了城市运维成本

平衡状态对城市良好发展、城市高效运维都是重大背景基础。

环境的变化是常态,资源可对人工环境加持,亦可对人工环境造成破坏,城市广场通过生态化的设计可抵抗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与干扰,同时也减轻了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因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排斥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广场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它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提升自身的使用功能,是城市居民能否提高幸福指數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可提供给市民必要的休闲与活动场所,释放市民的身心压力,保证城市的秩序与稳定性,这些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而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广场设施,无疑可以提供给市民长久的幸福体验。

四、城市广场的生态化案例研究

(一)德国弗莱堡市扎哈伦广场

生态化广场的一个重要案例就是扎哈伦广场。扎哈伦广场的占地面积约为5600平方米,是德国弗莱堡市一座重要的基础建筑。同时,它也作为水敏性城市设计的代表,有着极强的研究价值。

文化上,该场地原为铁路院内一块用地,设计师不仅选用了有历史感、多功能的座椅来呼应铁路、轨道的意向,还将原有的轨道体系再次利用,把它作为地面铺装进行镶嵌。不仅如此,除去原有的轨道体系,地面铺装还采用了以往铁路院场地的可利用材料。将旧铁路院可利用的所有材料都进行尽可能的回收利用,不仅仅减轻了经济压力,也更为环保,同时也保留了铁路院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可谓一举三得。

生态策略上,设计目标旨在打造一个可呼吸的城市,设计将种植池人行道路都作为雨水渗透关口;与此同时,重新设计了地下的渗透过滤系统,通过优化系统,来减轻水压负载,更好地进行污水处理,以使其可以应付比较极端的天气状况。整体广场生态循环里即是完成了渗透、过滤与地下水汇合、蒸发的生态闭环。在处理面对10年一遇以及100年一遇的水灾问题时,一个地表防洪区起了巨大的作用,它能让雨水补给地下水位,而不是继续向以前那样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这样以来,不仅仅可以减轻污水处理系统本身的负担,还可以让雨水不被污染,不在经历污染再净化的多余步骤,更好地实现广场的生态循环。

(二)费城迪尔沃斯广场

迪尔沃斯公园坐落于美国费城,该改造项目占地2.5英亩,处于市政厅、费城交通枢纽的位置。但长久以来对于费城人民来说这一块地方总让人退而却步,迪尔沃斯公园建造于1970年代的广场和下方的公交大厅和众多楼梯令这一块地区错综复杂,不仅缺少坡道、电梯,还由于过度划分而阻断了街道和下方交通走廊的连接,另外,由于公园本身将成为覆盖下方交通系统的“屋顶”,这种建造方式难度很大,技术要求高,这也是整个工程建造中的一个重要难关。设计师经过多番讨论得出几条策略:(1)找到功能与自然的平衡,即街道和公园的平缓过渡。公园的设计有意识地保持在水平层面,设置一个有高差的造型感凉亭,通过细微的高差为下方交通大厅带来自然的光线和新鲜的空气。考虑到街道遮阴的需求,广场边缘种植台升于地面的种植池,同时也可以将广场与交通要道分隔开,加以植被的形式与布局在街道和公园中找到一个平缓的过渡。(2)找到可持续利用自然的方法,用树木、灌木界定出活动吃场地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街道噪音,为建立四季皆宜的良好景观,团队选择种植了能够反映中大西洋生态区特征的本地植物:在4月至5月开花的鼠刺和荚莲、夏季开花的山月桂和走马藤、秋季变成金黄色和红色的槐树和枫树、橡树叶绣球和红枝山茱萸,以及在冬季依然能够保持姿态的黍属植物和紫色画眉草。同时为减少径流并达到费城严格的绿色基础设施标准,场地中的雨水将被捕捉并引流至遍布整个公园的雨水收集和过滤系统当中,加上种植区,公馆的雨水系统可减少38%的非渗透地表面积。在增加了近半英亩的绿化带和三分之一英亩的透水铺装之后,Dilworth 公园现在的透水率超过了50%。而经过渗透的雨水在地下蓄水池收集,经过过滤系统的过滤进化,可以得到重新利用,形成较好的生态循环。(3)创造多元的活动情景。在为通勤者创造更高效、有秩序的街道的同时挖掘广场更多可能功能,它还是一个令人舒适和放松的空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休息,父母可以带着他们的孩子来这里玩耍,工人们在此享用午餐,整个城市因此凝聚在一起。团队在完成最终设计之前曾经测试了无数种场景,最终决定在南面种植草坪、在北面建造咖啡厅,然后在广场中央设置可以编程的戏幕喷泉。

(三)普拉斯基公园广场

普拉斯基公园坐落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该项目是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市中心唯一一处绿地。景观的历史文化中有古老的米尔河生态系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河岸与农业景观的逆袭日渐薄弱。设计的概念是让城市中心与潜在的生态和文化历史相互关联,通过创造景观空间,恢复生态环境等措施,建立花园广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普拉斯基广场北设计成一个通透的城市公共空间,可容纳街头表演、社会活动以及社区庆典等丰富的都市活动。在生态洼地边缘还设置了用当地特色石块堆砌的大型水池,吸引许多儿童和鸟类。

景观中的生态湿地连接了所有设计元素,并串联起大部分公园周围的地表径流,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工程师与市长通力合作,确保充足的资金以完成该繁复的设计项目。可想而知,由米尔河沿岸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构成的生态洼地将是一连串长长的绿色景观,可以过滤雨水并改善水质的同时,生态湿地为野生动物带来了生存环境。种植选择紫苑、柳叶马利筋和唐松草,不同色彩为公园带来了四季不同的美景。这样的策略减轻了原有环境的生态压力,同时提高了公众对城市绿色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的认知。

进一步为广场生态化做出努力的是景观设计师为公园引入了可渗水的地面和分散的花岗岩等元素,得到了社区的广泛认可,并有助于其向广大公众展示环境伦理,同时为了保护珍贵的古树,也为了让孩子在拥有玩耍空间的同时,父母也有自己的空间,在刺槐下的悬浮甲板设置在树干根部上方,提供更加可持续的结合。在场地资源的重塑上,新的设计移除了原先所有的混凝土地面,并引入了公园极为需要的绿色空间,为城市中心带来集会和娱乐的场所。

五、城市广场生态化设计原则

(一)五大准则

1.整体性原则: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代表着城市风貌与城市象征,在进行城市广场生态化设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景观设计的手法与周边城市肌理、城市建筑风格之间的契合。景观生态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景观元素,而是以塑造更好的城市为目标进行的分项优化。

2.生态原则: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就是让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到有机的结合,这也是让城市更有活力的关键。但人工美与自然美并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设计者可以利用自然美的某些功能属性来实现人类活动场地条件的需求,也可以在人工界面进行生态考虑,使用可持续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

3.实用性原则:城市广场的设计需根据使用者(即用户)以及功能需求出发,需要融合众多的要素,例如建筑、人群、需求、地理环境等,都是影响定位的条件。同时,设计前期需调研、问讯、考察、对标,在设计的初期需明确设计的目标、设计的挑战以及设计的原则。

4.文化性原则:城市广场当地的地形、地貌、气温与气候是组成整体景观体验感的重要元素。城市广场需深挖、创造该地块独有的美学意义与价值,深挖该地块独有的场域条件,尽量采用该地区的材料、文脉元素、植被种植特色以适应当地氛围,从而为该地块创造更多独特的城市活力。

5.经济性原则: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单单只考虑到设计的功能与美感,而不考虑设计背后所需的资金材料,那么就失去了設计为人服务的本质。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消耗。根据已有资金,考虑更具效益的设计方向时一个设计师的职责。当然,也不能仅仅考虑当前的利益效益,景观设计是一个长久的项目,在设计中,也需要将更长远的利益选择加入考虑当中。要牢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强设计的整体观念。

(二)城市广场生态化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升,现代城市广场对功能、空间、手法等作出了许多新的提升。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生态观念引入。在许多发达的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它们的城市广场生态化设计早以起步。他们对其研究广泛、深入,其理论也逐渐成熟。它们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广场生态化设计的案例,而这些案例,也为这些国家的广场生态化设计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与理论也在之后更好地在广场生态化设计中得到运用。

如今,国内的城市广场生态化设计也大有发展,诸如广州海心沙市民广场。此广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可以说,这很大程度上是海心沙市城市形象的代表。此广场不仅仅担当了城市居民活动地点的重任,同样,也是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建筑场所。可以说,此广场地理环境优越,承载功能较重,在设计上难度很大。建造此广场,主要遵循了谦逊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表述“自我”的原则。在地理位置上,与博物馆、观光塔、歌剧院等连结在一起,运用自己中心位置的特性,将一抹绿色融入城市中心。同时,没有一步到位的规划各个区域的互动内容,而是提供充分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在生态建设上,广州海心沙市民广场表现出了强烈的亲水性。这是由于珠江亲水、爱水的感情,在设计广场上,也希望将这样的感情通过此广场进行体现,展现出城市自身特有的风貌。

同样,深圳华侨城 OCT 生态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广场的代表。它是中国第一个生态广场,在国内生态广场建设道路上是避不开的重要案例。通过对此广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设计时,有两个重中之重——一是生态,而是理性。为了饯行这两个特点,广场在设计时,回避了夸张的处理手法,而是用最少的建筑,做最充沛的表达。

(二)广场绿地生态策略

1.储水系统:为了更好地利用好雨水资源,在选择广场铺装时应选用透水铺装为主,透水铺装将多余的雨水收集并再利用或更好地融入地下水系统,为环境保护添砖加瓦。为进一步储备雨水供给、留存,可以利用地势高差可以设置蓄水池,从下游和泵站相连形成循环系统,为区域内收集和储蓄雨水提供很大便利。蓄水系统同样可以沉淀出浑浊层以上的大清水层,经过生态循环净化处理流出,并通过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的处理,更好地净化水质。但在夏季因蓄水池容易生长藻类漂浮,难以采用这种方法做净化处理,这样就需要引入工程过滤系统来达成目的。

2.覆土建筑:在实际设计中,为兼顾服务功能需求,城市广场中往往有一些用于服务类型的公共建筑,或者是有满足设施需要的一些建筑,可采用覆土的形式进行生态化设计。最好的例子,应该就是绿色草坪屋顶,绿色草坪屋顶最大的有点就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屋顶的渗水问题。因为绿色植物可以很好地做到收集雨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降雨充足的一些地区屋顶压力的问题。甚至,还能在第一道环节,就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与此同时,植物可以让空气中湿度增加,这就小气候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如果有些建筑屋顶,没有做绿色草坪的条件,而又想要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则需要充分地利用建筑自身的排水系统,让雨水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实现生态有机循环的目标。

3.雨水湿地:雨水湿地是现在景观设计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手段。简单点来说,就是在设计时通过高差创意将雨水径流进行逐级净化,让雨水在充当景观的同时,也得到了净化。不仅如此,通过此方式净化后的雨水,会进入到地下的蓄水系统中,并通过蓄水系统,得到再次利用,实现生态系统的循环。

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映射表现,我们回看其进程发展,会发现这是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写照。从人类活动方面来看,城市广场不仅仅满足了城市居民需要进行户外活动的需求,更是充当了大型聚集场所的功能;从景观设计的方面来看,由于城市广场娱乐性、高密度性、聚集性等特点,让它成为了一座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这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城市形象方面看,城市广场是城市名片,同时也承载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扬的功能。城市广场的设计与该地区的文化与艺术紧密结合,同时给予城市功能性场地,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城市广场的生态化是城市广场设计与现代化结合进程的必然结果,城市建设需要对减少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生态化设计后的城市广场可以实现低生态影响开发,符合我国现在对于新型城市建设的模式。

1433501705317

猜你喜欢
生态化案例分析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