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夜话
合 树叶轻响拂夜风,草虫低语唤远星;灯光透窗萤火舞,又听得,屋内传出说话声。
女 凑近窗前往里看,呀!入眼的情景令人吃惊;
男 见一男一女隔桌对坐,唠着闲嗑儿忙个不停。
女 那男的独臂无双脚,
男 女的是无手无臂两袖空;
女 看那男的,單手摘菜多灵便,肯定是,天长日久熟把巧生;
男 那女的,在用双脚把花绣,飞针走线做女红。
女 看得我,心酸脑胀眼噙泪。
男 可 听话音儿,他们是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忆先前,泪眼濛,含辛酸,裹伤痛;提眼下,喜盈盈;叹气后,豪气生,开怀笑,蕴深情——他们是有问有答、言来语去、断断续续地说个不停。
女 (白)那位说了,你快别在这儿胡说八道了!我知道咱中国有苏绣、有湘绣、有蜀绣,可就是没有听说过还有能用双脚绣花的。哎!——这你还别抬杠,今天唱的这两人不但是真人真事儿,还非常的有名,他们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云南省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组的农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详细的情况容我以后再慢慢地细说。现在咱还是先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吧。
男 你说咱俩可真的缘分不浅,两个残疾共度一生。
女 咱结婚时都不看好,担心咱度日艰难有始无终;你却说,我是你的手活计不落,你是我的脚沟坎儿踩平。
男 你也说,身残志不能残心要坚定,别人家能致富咱家也能;
女 可生活现实多么残酷,画饼难以把饥充。
男 生活磕碰难免争吵,
合 绝望之际也想轻生!
男 别人家劳动生产生活起居的寻常事,
女 到俺家却诸般艰难数不清。
男 开春后,我去山沟山洼围水坝,
女 你只手难把镐锹擎;
男 你用脚插秧在稻田内,
女 我一溜歪斜费尽工。
男 入了夏,我定株修苗汗如雨,
女 又累又热你手臂麻木头发蒙;
男 你松土锄草双脚磨烂血浸土,
女 我咬断牙根儿忍着痛。
男 到秋来,我掰下玉米无处盛放,
女 我背着篮子你往里扔。
男 冬日里,我劈柴洗菜生火做饭,
女 我缝补衣服照看孩童;
男 添了孩子就添了欢笑,
女 充满生机充满温情。
男 日子虽苦苦中作乐,
女 有盼头有期望干劲儿倍增;
男 赶上了好时代春风化雨,
女 惠民的好政策指路明灯!
男 有道是人勤地不懒,
女 地增产家增收粮囤丰盈。
男 农闲时搞副业也是收入,
女 腰包鼓提高了生活水平;
男 一水儿的电气化多么方便,
女 你看咱这大瓦房赛过皇宫。
男 有一双好儿女都有出息,
女 多省心早自立知道用功。
男 大女儿学习好要强上进,
女 似鲤鱼跳龙门金榜题名。
男 咱儿子打小儿就脑子好使,
女 培训班学电商懂得经营。
男 咱一家这好日子来之不易,
女 更感念政策好党的恩情。
男 是啊!我是心潮澎湃又难以言表。
女 所 以呀!我才用心绣金字,一针一线绣真情。
男 你的用意我知道。
女 那起先,你还极力阻拦是为何情?
男 唉!这些年你缝补衣物就吃尽了苦,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你要用脚绣花痴人说梦,脚趾夹针僵硬不灵,颤颤哆嗦地半天扎一针还歪歪扭扭;看了再看拆了重缝,可就那么脚一歪再一抖,针尖儿入肉冒血红。你脚疼我的心打颤,默默对视眼被雾濛。
女 (夹白)老东西!还怪知道疼人儿唻。刚开始是有些不灵便,你看现在多轻松;闭着眼下针也有准儿,不偏不斜正当中。
男 (夹白)是哩!你是越绣越好了。你看——红底儿金字多漂亮啊!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看着就养眼!就提神儿!就鼓劲儿!——哎!就差几针儿了。只要你努力加把劲儿,没准儿今晚能完工。
女 就 是呢!今晚不睡觉,我也要绣好这幅字,待清晨同它共看朝阳升。
合 这正是,无脚攀爬脱贫路,踏平坎坷大道通;无手用胸捧红日,托起碧空万里晴;身残志坚心有爱,攻坚战场排头兵;用脚绣出心里话,长征胜利续长征。(完)
点评:
笔者一向认为,不是所有的好题材、好故事都适宜曲艺形式去表现,但李志永却用他的新作《脚绣》“更正”了笔者固有的狭隘、偏见。《脚绣》告诉我们,“说什么”与“怎么说”只要在作品中凸显有机平衡的品质,同样能够引发共鸣,让受众喜爱、欢迎。诚然,抵达它的前提是作者对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运用的曲种形式,都有深刻乃至烂熟于心般的认识、了解。笔者很欣慰,《脚绣》的作者似乎做到了这些,整个文本就是夹评夹叙地说故事。“脚绣”不仅是吸引笔者不得不往下看下去、听到底的“书扣”,似乎更像耐人寻味的“诗眼”,令我读后不得不为中国新时代中这对残疾夫妻书写出的“惊人诗篇”而感叹不息,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作品竟然没用半句“时尚口号”,所有的演绎都在“见一男一女隔桌对坐,唠着闲嗑儿忙个不停”中完成与实现。作品的高级不仅在于其“切入点”的巧妙,还在于作者在故事表达中非常自然、贴切地把曲艺唱词佳作惯用的“垛子句”功夫体现得淋漓尽致:“可听话音儿,他们是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忆先前,泪眼濛,含辛酸,裹伤痛;提眼下,喜盈盈;叹气后,豪气生,开怀笑,蕴深情—他们是有问有答、言来语去、断断续续地说个不停”。虽然作品没有提及观众此处“叫好”的提示,但笔者却在心底为之拍手不止。《脚绣》为演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非常宽阔的空间。当然,这只是笔者点评时的遐想。究竟如何,还须用演出实践去具体验证。
(点评人: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剧 孙立生)
(责任编辑/陈琪颖)
30165019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