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多维审视

2022-03-19 20:54陈璐任慧英
邓小平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志气骨气

陈璐 任慧英

〔摘要〕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举措,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青年教育论述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源泉,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丰功伟绩为根基。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之基,站稳人民立场,锤炼品德修为以振志气;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愛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以强骨气;提升理论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坚定四个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以增底气。

〔关键词〕青年教育工作;志气;骨气;底气;时代新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1-0088-11

〔作者〕陈璐,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21

任慧英,西安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西安71002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青年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4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以跨越百年的大历史观,回顾了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奋斗征程,肯定了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新要求,再次强调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②。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是党对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当下青年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何以理解:志气、骨气、底气的核心要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被认为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如王充所讲“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此外,气还被引申为人的精神特质、态度和风格,如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唐·刘禹锡《蜀先主庙》)。志气、骨气、底气所表现的也是人们应有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者各有其内涵,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志气表现为崇高坚定的理想

志气即心志气力,是指积极上进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勇气与决心,是责任与担当,是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表现为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古人云:“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①志向决定方向,志存高远,方能行稳致远。青年人不能没有志气。

志气源于情怀。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②年仅26岁的毛泽东能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救国救民的情怀。一百年前,面对中华大地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局面,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们立志救国于危亡、救民于苦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革命之胜利而奋斗,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通过不懈努力,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每一位党员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

(二)骨气表现为刚强不屈的人格

骨气即体貌气质,是刚正不阿的正气、无惧牺牲的节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宁死不屈的浩气,表现为刚强不屈的人格操守。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指的就是做人的骨气。人无骨气,难以立足于社会;国无骨气,难以立足于世界。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人民从未屈服。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华大地涌现无数仁人志士,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骨气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革命先驱李大钊宁死不屈、大义凛然,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陈独秀的两位儿子是党的早期英烈,次子陈乔年在走上刑场时留下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①的豪迈言辞。一代代青年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作出奉献和牺牲,铸就铮铮铁骨,他们身上有中华民族的骨气。中华民族的骨气是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所说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②的豪言壮语,是钱学森为中国人争气、为国争光的信念和追求,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③的宣示,更是“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④的磅礴宣言。骨气是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民族气节。

(三)底气表现为坚定必胜的信心

底气即发自内心的正气、才气和豪气,是战胜一切艰险的自信,是源自内心的力量,表现为坚定必胜的信心。所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七古·残句》),就是绝对自信的体现。底气决定人的魄力、决定国家的话语权。一个人的底气源于其个人能力,一个国家的底气源于其强大实力。

中国共产党人从不缺乏必胜信心。在长征途中,即使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革命必胜信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⑤底气源于灿烂的中华文明。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夏商周到盛世长安,从青铜玉器到四大发明,中华文明是唯一连续未中断过的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底气源于国家实力的提升。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用40余年时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别的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开辟的伟大事业,是青年的强大底气所在,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底气所在。

二、何以必要: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现实考量

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是立足新时代,党对青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事关教育根本任务、事关时代新人培养、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大问题。

(一)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①。時代新人不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教育的新要求相适应,而且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目标指向。立德为根本,即培养高尚品德;树人为核心,即培养高质量人才。前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后者注重个人能力素养。两者在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统一于教育实践。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也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时代新人是对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人”问题的阐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发展条件和环境都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人才主体提出了新标准,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时代新人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理想信念、能力本领和责任担当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后继有人的基础上,实现“后继优人”。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时代新人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要求。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有理想要求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②,坚定理想信念以振志气。要引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对国情、世情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青年人明确自身历史使命,将个人命运与人民需要、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有本领要求青年勤学善思、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以增底气。正如习近平所说,“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③。青年要将提高理论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增强获取知识的紧迫感,丰富知识储备,在理论与实践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有担当要求青年敢作敢为,勇于担责,锤炼担当精神以壮骨气。敢想、敢为、敢当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明确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的责任担当,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青年要自觉承担作为时代新人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年是最有朝气、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鸦片战争以后,中华大地陷入到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局面,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的最大主题。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探索,为救国救民开展了不屈斗争。在天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背后,都有为民族复兴大业而努力的青年身影。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发动起义时37岁,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彼时28岁,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也仅28岁。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这些尝试都没能成功扭转旧中国面貌。1919年,一群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追求民主与科学,掀起五四运动这一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21年,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代表们齐聚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投身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的领导力量。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青年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近七成烈士是不到30岁的青年。①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适应能力强的青年锐意进取,投身改革浪潮,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活跃主体。一代又一代青年用行动和热血浇筑了中国梦的昨天,为当代青年作出表率。

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奋发有为,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下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国梦的实现。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更应具有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因此,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上,要引导青年人传承奋斗精神,提升奋进共识,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青年力量,确保中国梦“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③。

三、何以可能: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支撑

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教育论述的科学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丰功伟绩。这三者为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重要支撑,使其成为可能。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青年教育论述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教育论述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青年运动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青年工作实践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这一概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挖掘到相关论述。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强调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指导,认为“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①。列宁十分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培养,他在《致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中提到:“祝你们能完成你们肩负的重大任务——培养建设新生活的青年一代。”②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教育。毛泽东强调青年人要将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底气。③邓小平强调“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要有理想,守纪律”④。江泽民指出:“当代中国的一切有志青年,都应该积极投身到实现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来。”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寄语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⑥。习近平提出要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青年教育论述科学真理的时代升华,是对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文化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精神沃土,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⑦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文明的传承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支撑。回顾人类文明史,中华文明是唯一连续未中断且不断发展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浓郁人文精神、深厚道德理念等要素,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文化养分。古代圣贤孔子就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性。汉苏武牧羊十九载持节不屈,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典故,都是对志气、骨气、底气的赞美和褒扬,需要青年人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坚实底气所在。贯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理念、崇高精神,是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重要源泉。青年要主动学习、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的实践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三)历史根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建立的丰功伟绩,蕴含着无比宝贵的智慧和力量,赋予了青年人无比坚定的底气和信心,是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根基所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沉沦的历史,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上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结束了人民受压迫奴役的苦难,消除了绝对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未来。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国青年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在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振志气、强底气、增骨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革命”为中心,以“救国”为目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这一时期,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集中体现为不畏强权、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设”为中心,以“兴国”为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集中体现为自力更生、团结进取、发愤图强的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改革”为中心,以“富国”为目标,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期,青年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集中体现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乐观积极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复兴”为中心,以“强国”为目标,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广大青年“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①。

四、何以实现: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的路径选择

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民族的希望在青年,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增强青年人志气、骨气、底气,既要立足新时代,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也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弘扬光荣传统,厚植爱国情怀,还要关注青年自身发展,提升其理论水平,坚定“四个自信”。

(一)振志气: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

立志就是确定奋斗目标,它是一切行动开始的前提。明代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中指出了立志的重要性:“志不立,如无舵之舟。”习近平鼓励青年要树立远大志向,“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②。他寄语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③。增强青年人志气,关键是要引导青年树立崇高志向,坚定理想信念,与人民共命运,锤炼高尚品德。

其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理想指引前進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一百年前,面对风雨如晦的国家,新青年努力探寻民族复兴之路。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志向远大,理想坚定,因而能够一往无前。新时代青年要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与精神。一方面,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努力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与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树牢对党忠诚之志,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培养豪迈志气,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增强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自觉与自信,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另一方面,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④,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引,心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家国情怀,把牢理想信念这一人生“总开关”,增强“精神之‘钙”⑤,立鸿鹄之志,守报国丹心。要做到个人成长同国家未来发展紧密结合,信念追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其二,锤炼品德修为,站稳人民立场。提升品德修为是青年建功立业的基础。作为引领社会风气的先进力量,青年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体现了整个民族的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因此,要引导青年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美德,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年要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遵守社会公德,提高个人品德。在奋斗中锤炼品格,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良好的道德习惯、积极的道德行为。

“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①,人民情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色。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志,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之志,厚植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善于感悟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出的强大力量,清醒认识当下社会进步是广大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使其成为青年奋斗的内生动力,坚定“为了人民”的价值目标;增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认知,站在人民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拜人民为师、向人民问策,保持和人民的紧密联系,凝聚“尊重人民”的价值认同;将目标和认同转化为主体自觉的价值实践,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坚持问题意识,聚焦人民需求,为民解难,增强担当意识,为人民付出、奉献,树立服务意识,扎根人民当中,推动“服务人民”的价值实践。

(二)强骨气:弘扬光荣传统,厚植爱国情怀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人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增强青年人骨气,要引导青年人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同步伐。

其一,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征程上接连赢得胜利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党史是弘扬光荣传统、把握精神谱系最生动的教科书。青年要自觉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学习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汲取历史经验中强化历史思维,用大历史观分析处理问题,通过学习党史来教育、激励自己。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一系列非凡成就,其原因就在于形成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这些都是党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武器。青年要从党的厚重历史和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弘扬光荣传统,淬炼红色信仰。要读懂百年大党缔造奇迹的密码,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

历史原因,认识党为人民和国家作出的奉献,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其二,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讲,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①要引导青年认清发展大势,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自觉抵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勇于与一切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树立爱国心和报国志,坚持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投身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如前文所言,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青年手中。“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②这要求青年勇担时代重任,这一重任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时代同心同向,要有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担当,秉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敢于直面风险挑战。要以自强、自立、自信、自谦练就铮铮铁骨,在勤学、深思、苦干、笃行中培植骨气,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乐观状态,从容面对成长中的惊涛骇浪,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增底气:提升理论水平,坚定“四个自信”

底气源于实力,实力催生自信。增强青年人底气,就需要引导青年加强理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坚定“四个自信”,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一,提升理论水平,练就过硬本领。青年能否打牢学识根基、练就过硬本领,关系到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当下,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社会分工细化,既为青年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天地,也对青年理论水平和能力本领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青年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求真学问。理论知识是青年增强本领的基础。青年要抓住学习的黄金期,树立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理念,充分“惜取少年时”(唐·杜秋娘《金缕衣》),勤学善思,将学习作为首要追求,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待理论知识孜孜不倦、如饑似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青年要投身社会实践,练真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③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青年要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要去往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了解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格,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练就过硬本领。青年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学真干、实学实干,将知识学懂学透学深,将本领练实练牢练强。

其二,坚定“四个自信”,提振民族精神。道路自信熔俦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成就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的结果,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自信。理论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①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对时代和实践起引领与指导作用。制度自信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依据。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准确把握、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增进文化自觉,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要引导青年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本质,在坚定“四个自信”的过程中增强底气。

伟大时代召唤青年,伟大事业需要青年。当下,中国共产党正领导着全国人民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赶考路上。展望新征程,青年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品德修为,增强志气;从党的光荣传统中汲取前进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提升堪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自觉、自勉和自信,增强骨气;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②中提升理论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底气。新时代青年要不忘过往奋斗路、坚定当下光明路、开创未来复兴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谱写青春华章,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责任编辑 梁灏)

①《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4月20日。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1页。

①这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谚语。因为历史久远,无法知道是出自何处,只是在《增广贤文》中有记载。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2页。

①鲍晓菁:《陈乔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人民日报》2018年5月27日。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页。

③李志伟:《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述中方有关立场》,《人民日报》2021年3月20日。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2页。

②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7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1页。

①《18万抗美援朝烈士寻踪:近七成牺牲时不到30岁》,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0-10/10/content-210911889.htm.

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09页。

③《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8-459页。

②《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1页。

③唐正芒、管胜昔:《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青年观述析》,《中州学刊》2019年第10期。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5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83页。

⑥《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43页。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②胡建新:《有志向就有事业有本事就有舞台》,《解放军报》2020年9月17日。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21页。

④《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8页。

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①《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8页。

①《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4页。

②《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6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②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页。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志气骨气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论志气
朽木颂
欲望与志气
拓展延伸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