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蕴、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向

2022-03-19 22:41张铭凯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摘要:教学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应在彰显高远立意、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渗透高深知识研究中,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性问题。秉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着眼时代变局的价值基调和面向未来生活的价值牵引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诉求。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的、协同的、联动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性实践,其实践路向在于以教学理念变革为先导、以教学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支撑、以教学管理改进为保障和以教学评价优化为动力。如此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意蕴澄明、价值追求厘定和实践路向探寻中,不断促成高校教学真正向高质量迈进,与此同时不断释放其之于整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关键词: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核心意蕴;价值诉求;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研究阐释专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项目编号:2021150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便是其一。此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无论内涵式发展还是高质量体系,都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其最终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但究竟如何有效落实,“最终要通过具体生动、可行有效的实践”[1],教学理当属于这样的实践。高校作为培育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理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运用各种适宜方式、推动各种改革创新,在践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过程中提升质量,而“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要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基础和保障”[2]。这表明,高校教学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乎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也关乎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时代吁求。为此,从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诠释中出发,进而探究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向,旨在探索回答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是何,为何和如何三个基本问题。

自有教学以来,人们就孜孜以求教学的质量,如何提升教学的效能,如何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域一个持久不衰的经典议题。时至今日,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中,教学高质量发展被赋予新的使命,同时也拥有了新的意涵。教学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至少具有如下三层意蕴。

(一)彰显高远立意,回答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质量首先是一种矢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而一切教学的终极旨趣都在于育人,为谁培养人是教学的核心价值关切,这意味着,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旗帜鲜明的回答为谁培养人这一目的性和方向性问题。早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4]。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引和行动遵循。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業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明确高质量的方向。简言之,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样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一来,所谓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就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层面,而要把学生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衡量高校教学的价值标准,特别是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前,通过教学把祖国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大德的国之栋梁,这不仅关乎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更关乎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教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其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仅仅关联在一起,通过教学不仅要锻造他们的过硬本领而且要厚植他们的爱国情怀、唤起他们的强国担当。

(二)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时代全局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成为高等教育在实践层面究竟培养什么人的航标。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5]。2017年10月,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当前,党和国家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6]。2018年5月,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7]。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指向了同一个核心关切,那就是对优秀人才、卓越人才的渴求。就此而论,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着力探求优秀人才、卓越人才的培养,在这个层面把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究竟要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时代高校优秀人才和卓越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就是说,如何有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新时代高校教学必然要直面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提高学业挑战度,紧紧把握并回应时代难题,着力于学生破解难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使他们更好更快成长为时代所需的高精尖人才打牢基础。

(三)渗透高深知识研究,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最需要把人文社会科学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及最高水平的发展成果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能够占据高新知识制高点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8]。但当前大学教学的突出问题在于教学与科研的脱节,教学因长期的旧调重弹而裹足不前,科研因长期的孤高自傲而拒斥教学,这样一来,教学的科研含量严重缩水直接导致“水课”泛滥。诚然,“大学不是垃圾收容站,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进入大学课程,进入大学课程的知识必须经受一个问题的拷问,即‘什么知识最有价值’”[9]。高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域,更是知识创造的高地,而“高等教育中的知识生产既旨在实现高深知识的扩大再生产,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知识需求”[10]。因此,高等教育论域中有价值的知识应该包括长期精粹而成的经典和最新科学研究所生的新知,这在根本上需要我们确立大学教学即学术的认知。由是论之,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促成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既不以教学的自卑哄抬科研的价值,也不以科研的功高贬抑教学的意义,要在此二者相依相促的和谐关系建构中,“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11],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同向同行。这意味着,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应当自觉、及时、有效渗透高深知识研究,使科研真正成为教学持续改进的不竭动力。

高校教学的根本鹄的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也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然而,高校教学本身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且不同时空境遇中高质量的水平层次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高校教学的高质量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動态的过程性指称,解析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应该准确定位价值坐标。为此,我们分析得出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的基本研判逻辑,即在价值立场确认中明晰追求的起点,在价值基调的把脉中刻画追求的过程,在价值牵引的预判中坚定追求的目标。

(一)秉持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对人的德性的培育成为一切教育共同关心的议题,也因此引发了持续不断地关于德性教育的价值论争。但无论这些论争如何发酵、形成和发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充满智慧、极富价值,他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12]。可以说,对德性的追求既是教育的内在规定,也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他曾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3],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4],这是新时代高校何以要立德树人的精辟论断和鲜明要求。立德树人在根本上回答的是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而教学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主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教学直接决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人的问题,也直接决定着立德树人的方向、程度和水平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5],唯有把知识传授和德性塑造结合起来,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正确选择,也才是教学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正确价值方向,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升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认识,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摒弃单纯知识传授的偏狭认知,确立教学育人的初心使命,“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16]。一言以蔽之,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立场是立德树人,只有牢牢把握这一价值立场,才能保证高校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也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厚实牢靠。

(二)着眼时代变局的价值基调

“离开了社会需要,失去了社会支撑,大学的发生和发展将无从谈起,大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基之塔”[17]。从教育的发展层级来看,高等教育与当今时代、社会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因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面向当今时代、融入当下社会,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研判时代境遇。换言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弄清楚当前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方位,必须尽可能预判好未来将面临的时代和社会局势,并在这样的境遇把脉中找路子、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刻地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8]。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正视的现实和必须做出的选择。此外,面对国际国内深刻变局可能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新环境,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19]。为了让青年一代深刻认识这种新变局、新要求和新挑战,必须激活并发挥好教学的应变功能。实际上,高校教学一方面是传导这种时代境遇的关键通道,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处在怎样的时代;另一方面是应对这种境遇的潜在力量,要培育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当下乃至未来境遇的素养。因此,高校教学既不能仅是“一心只教圣贤书”,也不能在旧调重弹中自我迷恋,而要“两耳时闻窗外事”,把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挑战、新趋势等融入高校教学中,赋予教学时代的节律和诉求,这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基调,也是高校教学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进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面向未来生活的价值牵引

“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教给学生改造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当下的生活质量,营造幸福生活。教学活动是个体生长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动力,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20]。这意味着,教学就是一种为了学生更好生活而存在的价值性活动,这是我们关于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基本认识。现在的难题在于,不管我们是不是认同,是不是接受,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正在到来或者说已经到来。每一个身处当下高等教育场域的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一员,他们既要具备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也理应担负起推进未来社会更好发展的使命,也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享受更美好的未来生活。因此,通过教学着力“增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敢闯会创的能力”[21],这是学生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教学应该重点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再通俗一点讲,高校教学不仅要为学生的谋生培养过硬本领,而且要为学生对“诗与远方”的探求培植足够信心。与其说这是一种要求或境界,不如说这是对学生未来生活的一份责任,原因就像帕斯卡尔所批判的那样,“现在永远也不是我们的目的: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的手段,唯有未来才是我们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生活着,我们只是在希望着生活”[22]。而是不是能够让学生真正保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期待,这恐怕也是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自觉。当然,高校教学究竟会如何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引领学生未来生活的发展,这是一个涉及多重因素的复杂问题,何况学生未来究竟会面对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也充满变数,只是说高质量的教学应该致力于促成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实现。

教学改革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也理当循序渐进。这意味着,在当下语境中探讨教学改革并希冀以此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特别要着眼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同时以教学关键环节为突破口进行一体化設计与实践。基于这样的思考,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教学关键环节为基本着力点助推教学系统实现整体高质量跃飞。据此,如何推进教学系统关键环节的突破成为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

(一)以教学理念变革为先导

理念是行动先导,引领行动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可能有什么样的行动。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征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挑战、高等教育育人环境发生新变化等一系列新境遇中,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教学向着人民更加满意的,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认识或者理念问题。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23]。就实践层面的教学而言,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实践系统中处于先导地位,引领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结合高校教学的持久困局和新时代要求,笔者以为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亟待确立如下理念:一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理念。高校教学要把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课堂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二是主动求变的理念。高校教学不仅要传授已知,更要创造新知,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应因时、因势主动求变,在求变中创造转化、创新生成,以此更好应对未来之变。三是教学学术的理念。高校教学长期被科研人员误解为“负担”,由此而来的重科研轻教学似乎“天经地义”,这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也损害了高校教学本身具有的研究特质,确立教学学术的理念就是要力倡教学与学术彼此反哺、以科研促教学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以教学能力提升为关键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一般而言,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而教师如何教与其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主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是高质量课堂的根本保证”[24]。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大学教师毕业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基本没有经历过教师职业的职前教育;就入职教育而言,目前各高校主要采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方式进行,由于学校和教师本人对岗前培训缺乏必要的重视,很难起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效果;而职中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训练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2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经过短期集中岗前培训就走上讲台,他们大多是研有所长的优秀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真正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好教师教学能力这一关口,为此,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是扎实推进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在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加大教学实践模块的比重,帮助新教师形成关于高校教学实践的系统认知和基本技能。二是建立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系统。摒弃以往只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测查就可以为师的简单做法,以教学能力测评系统为依托,精准识别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和亟待改进的方面,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三是不断完善教师的职后能力发展。教师能力的提升不是一劳永逸的,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职后的教学能力发展显得更加适宜和必要,可通过助教制等方式帮助职后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完善。

(三)以教学方式变革为支撑

教学方式的变革既是教学改革的题中之意和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和主要动力,教学改革的有效、深入程度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密切相关。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学方式“从整体上考量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进行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内在地规定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26]。一定程度上说,教学方式是不是适切、科学、有效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这表明,教学方式变革是教学改革发展必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由于高校教学研究的孱弱,加上教学长期被科研“挤兑”,关于高校教学方式的研究还很不足,这大大遮蔽了教学方式对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价值和支撑作用。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教学方式的变革:一方面,转变长期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这里的“学”包括两层意思,即学生和学习。从学生层面而言,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学习层面而言,“当代知识更新与共享速度加速的时代特征,预示着教师的‘先知’权威地位逐渐被削弱,学会学习变得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变革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27]。在这个意义上,教学方式的转变要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活动参与感,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及其持久获得感。另一方面,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其助力教学方式转变的能量。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智能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重塑课堂新生态,发挥好新技术对教学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如此,“在教学与技术的‘各安其位’与‘各展其长’中,实现基于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和谐共生的教学之‘美的历程’”[28]。

(四)以教学管理改进为保障

“大学教育在本质上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是如此。大学生在学校的自由气氛中,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可以获得内在的自由, 这是大学教育的优越之处,假如实行的是一种象军校或某些修道院式的教育,以极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那么这点优越之处就荡然无存了”[29]。雅斯贝尔斯的这一观点给长期以来控制为主、刚性过强的大学教学管理近乎颠覆式的挑战,也给现如今的大学教学管理如何增加弹性提升活力留下深刻的反思空间。诚然,教学管理对教学起着协调、规范、整合的作用,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管理本身具有育人的价值,这与教学的价值不谋而合。实际上,任何教学都不可能离开管理,只是我们对管理的体认不同,那些潜在的、软性的管理通常被遗忘,而制度化的、硬性的管理又不健全,这导致高校教学管理长期处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中。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考虑如何进行教学管理的优化:其一,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就管理制度本身而言,是不是具备科学的、完善的、成体系的管理制度是管理效能实现的前提,而教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加之高校教学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如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系列管理制度显得格外必要和重要。其二,规范教学管理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使用。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更加高质量,也就是说,管理的价值不在于一味纠错更不在于以管压人。“一种与人的行为表现相关的制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是否体现人的尊严至上,尊重人的价值,反映人的发展需要,保证人的权利,直接决定着这种制度能够对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人起作用”[30]。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教学管理在具体运行中特别要弄清楚谁去管、去管谁、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考量都必须把人视为真正的核心,体现管理的人性温度和人情味道,惟其如此,方可真正实现管理优化之于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价值。

(五)以教学评价优化为动力

评价问题是教育领域中典型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其显性价值的不断彰显和深层次矛盾的逐渐暴露,近些年备受关注。“教育评价之所以必须受到重视,不仅在于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后端问题具有调整改正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教育活动的前端设计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进言之,教育评价对教育的运行、改革和发展均有引领性继而具有决定性,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必然导致什么样的教育选择及结果”[31]。对教学而言亦是如此,教学评价对教学改革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直接的。不知从几何起,高校教学跌落至不可能与科研相提并论的“卑微”地位,但凡科研有所长的教师完全可以借此在工作中如鱼得水,至于是不是愿教学、教学如何等似乎可以忽略不计。“高校教学盛行‘学术反哺教学’的观念,教师的研究能力俨然成为学术能力的唯一象征”[32]。长此以往,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出现了极为突出的两张皮现象,长年扎根教学场的教师可能不会过多关注科研前沿,而在科研一线的教师感觉教学之事与己无关或应付了事,这成为大学教学的深层隐忧。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恐怕还是评价的偏狭,特别是在追求绩效的快节奏环境下,科研相较于教学更容易量化,也更能体现某种实际价值。然而,教学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应该是育人的最重要渠道,教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亟待重新转向和定位。具体而言,一是完善教学评价的相关制度,让教学评价有据可依;二是加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评中的比重,以评促教;三是想方设法营造重教重学的氛围,让教师以教为乐,让学生学有所成。总之,高校教学评价的改进就是要以评价激励教师安心教学、光荣教学,以此为动能助推高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铭凯,靳玉乐.论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与推进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0,(8):7-13.

[2] 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7-83.

[3] 刘振天,李森等.笔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考与分类推进[J].大学教育科学,2021,(6):4-19.

[4][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N].人民日报,2017-10-04(01).

[7][14][1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8] 眭依凡.一流本科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方向选择——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10.

[9] 周光礼.中国大学的战略与规划:理论框架与行动框架[J].大学教育科学,2020,(2):10-18.

[10] 王智超,朱太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探寻[J].中国电化教育,2021,(9):1-8+17.

[11] 教高[2019]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Z].

[12]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60.

[1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5] [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10.

[16] 教高[2020]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

[17] 眭依凡.论大学的观念理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10.

[1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0] 和学新,陈晖.教学的生活逻辑[J].中国教育科学,2013,(3):113-137.

[21] 教高[2018]2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

[22] [法]帕斯卡尔.何兆武译.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3.

[23] 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3-136.

[24] 黄元国,陈雪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困境与实践路向[J].当代教育论坛,2019,(6):49-54.

[25] 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10, (4):35-39.

[26] 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J].教育研究,2010,(12): 66-69.

[27] 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6):96-102.

[28] 张铭凯,廖婧茜等.技术与教学相遇:历程检视与进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6,(12):28-32.

[29]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166-167.

[30] 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4-87.

[31] 程天君,张铭凯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1-12+21.

[32] 赵俊芳.高校教学评价——“学术人”与“行政人”的博弈[J].复旦教育论坛,2012,(5):28-32.

作者简介:

张铭凯: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

The Core Implication, Value Pursuit and Practi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Zhang Mingkai(Center for Studies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Ethnic Minorities/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ut also an important thrust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who to cultivate, who to cultivate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highlighting the lofty intention,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enetrating advanced research. Adhering to the value position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value tone of focusing on the changing situation of the times and the value traction facing the future life is the value demand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ystematic, collaborative and linkage continuous process practice. Its practical direction lies in tak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deas as the guid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bility as the key,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suppor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s the guarante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Thus, in the process of clarifying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fining the value pursuit and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we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al progress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igh qua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continue to release its kinetic energ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teach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re meaning; value pursue; practical direction

責任编辑:赵云建

367050058923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