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上海市委学校工作部(学联秘书处)
2021年,上海学校共青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在上海》系列访谈实录,按照市委、团中央的部署安排,积极提升上海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展现青春风采、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相关要求,开展上海学校共青团党史学习教育“百团、百人、百課、百歌、百队”系列活动,一是开展“百团知百年”上海大中学生党史主题宣讲活动,全年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共计7114场,覆盖校内外团员青年近31万人次;实施“百人讲百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党史主题宣讲活动,招募近4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4万余名小学生讲授党史主题课程;组织“百课传百年”上海市大中学生微团课大赛;开展“百歌唱百年”上海青年学生喜爱的歌曲票选及传唱活动,超过25万名上海青年学生参与投票,网络传播115万人次;推进“百队访百年”上海大中学生知行百年社会实践活动,全市130余所大中学校青年学生参与。
健全“青马工程”高中高校培养体系。依托高中高校学生推优一体化机制,构建上海青年学生的政治培养模式,深化和完善高中高校“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建设。举办2021年“青马工程”高中高校学生推优一体化工作推进会,推进高中阶段培养、高中高校衔接、高校接续培养发展的一体化规范化建设,夯实“三阶三级三衔接”的培养路径。推出推优一体化培养示范高校,在连续两年的高校新生培养对象中,已产生1名党员、35名预备党员、981名入党积极分子和2068名团的重点培养对象,覆盖本市60所高校。举办上海市第六、七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青马工程高校班),组织开展高校、学院各级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召开年度高中阶段优秀毕业生夏训营(青马工程高中阶段班),进一步凸显“青马工程”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
加强政治引领的内容供给和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学校共青团工作课题研究,依托“以研究促进建设、以建设带动研究”的“研建结合”工作模式,将共青团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创新创业和助力“五个新城”建设、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作为研究主题贯穿全年,顺利完成2020年211项课题结项,开展2021年289项课题申报及研究,并积极推荐高校青年教师参与申报2021上海青年工作课题。完善市学联新媒体中心与16家高中高校新媒体工作站等新媒体工作矩阵建设,建立健全内容供给机制、响应联动机制,举办“我在校园 一起过年”上海高校留校学生春节网络大联欢活动。
实施长三角青年学生融合计划。推动长三角学校共青团工作深化合作和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共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骨干培养、青年交流、属地化融入、课题研究等工作。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学联发布《“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致广大同学的倡议书》,面向长三角相关高校共同开展医学生健康科普新星选拔赛、金融雏鹰主题培育活动暨长三角大学生金融创新实践大赛、2021年长三角高校大学生重走革命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等。
助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积极助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围绕“学生知浦东、青年行浦东”目标,组织学校系统团员青年开展“走进浦东”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挑战·浦东”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赛,以“揭榜挂帅”模式聚焦浦东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科技金融”发展前沿设置4个赛道,由全市各高校“竞榜”后进行“评榜”,并遴选出最契合的团队“挂帅”合作后续的科研攻关,推动政企校、产学研深度融合。指导推动浦东地区各级学校共青团和学联学生会深化改革,总结推广浦东经验。
整合学校优势助力“五个新城”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探索区校共建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制定出台《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区校共青团共建项目工作指引》《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区校共青团共建大学生兼职锻炼管理办法》,广泛动员优秀青年学生以参与实事、承担职务、开展宣讲、走访单位、开展调研、培育项目等形式,参与“五个新城”社区治理与社会服务。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大中学生服务奉献“五个新城”建设已超过13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高校与新城联动的乘法效应。
成功举办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实事项目。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在市教委、市文明办等主办单位支持下,连续7年开办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切实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2021年年内共开设办班点543个,实现所有街镇全覆盖,服务小学生逾4万人次,统一开发了开班第一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暨“百人讲百年”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并配送了德、智、体、美、劳五类公益课程共超过8万课时,共计招募1.2万余名志愿者、500余人次青年教师参与暑托班志愿服务,实现了大中小学生实践教育一体化。联合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共同出台《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班工作指南》《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安全防范指南》等,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等要求。
积极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结合推进爱心暑托班实事项目,开发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综合服务平台,并接入“一网通办”“随申办”平台,实现家长报名查询、电子学员证申领、办班风采展示等功能,爱心暑托班开办期间,平台访问量达30余万次。同时对标“一网统管”理念,搭建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可视化管理平台,首次在各办班点统一铺设可视化监控设施,供各级办班主体根据权限在线实时查看办班情况。此外,积极推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管理系统建设,超过60%的高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助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政策落实。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践育人,积极助力落实“双减”政策,打造大中小一体化育人的现实场景,组织各大中学团委开放学校红色教育基地、学科特色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场所资源,发布上海学校共青团助力“双减”项目系列清单,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访学习。同时,积极缓解“双减”背景下本市小学生寒假“看护难”问题,推动广大团员青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在全市部分社区试点开展上海市寒假小学生爱心托管服务。
积极开展科创育人工作。发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引导上海高校学生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招募全市各高校10860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数近4.5万人。同时,积极推荐78项优秀项目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中逐步形成面向“十四五”时期的高校共青团科创育人新机制。积极拓展高中阶段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场所,成功推薦12家高中阶段学校获评2021年度“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科技实践创新热情,培养锻炼创新意识、科创能力和科学素养。
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平台。深入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广泛动员全市130余所大中专院校、7000余支实践团队、13万余名学生,聚焦“十四五”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促成全市相关高校与各区开展共建结对,实施以高校优秀团学骨干赴街镇挂职、兼职为核心的“6+X”共建项目,推动形成区校结对共建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举办“未来杯”高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竞赛,吸引全市近8万名高中阶段学生参与未来演说家、社会实践项目、微电影、科技创新等赛事模块,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和队伍建设,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第十届花博会、第四届进博会等大型赛会服务保障项目。
精准助力就业帮扶行动。开展“千校万岗”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紧密结合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伙伴行动校园行”项目,积极举办上海共青团“千校万岗”线上就业服务季,继续深化“精准对接”“学长助力”“求职育人”等就业帮扶计划,为应届大学生、用工企业实现精准对接。同时在学生求职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努力实现求职育人与学社衔接相结合,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直接帮助2021届建档立卡学生成功就业2667人,招募699名团干部参与精准帮扶,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宣导活动近2000场。依托大学生暑期实习“扬帆计划”为大学生提供政务实习、企业实习和职场体验机会,共有来自50家本地高校、199家外省市高校的2668名大学生赴461家单位进行政务实习、758名大学生赴60家企业进行企业实习。组织380名中高职学生参加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效竞赛。
深入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持续深入落实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积极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结合校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线上排摸、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摸清组织底数,完成组织梳理,落实学校共青团改革情况分类评估调研工作,依托“智慧团建”平台做好团支部对标定级等工作。强化团支部政治功能,召开上海学校共青团春季、秋季学期新学期会议,专题部署指导基层团组织各项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高中阶段学校关于贯彻落实《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的工作指引,督促各高校在“智慧团建”平台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录入。开展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积极推荐参加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工作。
加强学生团员发展和管理。坚持以“突出政治标准”为核心的“团员发展及保持先进性”制度,加强学生团员发展和管理,严格入团政治标准,按照“入团十步法”开展团员发展工作,年内完成高校4100名、普通高中4200名、中等职业学校6600名团员发展,并督促基层团组织及时做好已发展团员编号使用登记及“智慧团建”录入工作。进一步强化结构调控,控制好团学比例,确保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符合团中央有关要求。做好毕业学生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2021届高校毕业生学社衔接转出发起率达96.1%,除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外,已基本实现“应发尽发”。加强对海外中国留学生组织的联络服务和团结凝聚,做好本市留学生服务,开展“留学护航行动”。
354350190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