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8 12:26:40刘春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大赛能力

刘春梅

(长江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是由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twork,简称CHED)指导、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公益性赛事。在信息化教学的趋势下,比赛旨在激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和线上数字教学平台,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促进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参赛教师通过课程说课和教学设计,以及线下课堂成果的展示,将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赛事紧密结合,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潜能,丰富了混合教学模式成果。笔者通过参加这项比赛,学习了历届获奖选手的优秀说课视频,也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说课和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并尝试总结优秀作品中一些教学设计思路和创新点,以此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

1 混合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分析

在学习混合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中,从教师的十分钟说课可以切身感受到课程设计中丰富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内容,大部分课程都是通过在前期大量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中慢慢地积累,才有了精彩的呈现。总结优秀作品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场所、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为学生打造整合式的学习体验,以及课程建设的背后都有一支非常优秀的课程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才有了优质的课程成果。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前,优秀教师就已经具备了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基于传统的教学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在客观分析本校学生学习特征的基础上,梳理课程知识体系,针对性地给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效组织翻转课堂,因势利导,为学生合理规划线上线下的学习时间,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比如合作探究式学习、同伴学习、产学融合实践等方法,将混合式教学思路贯彻整个教学课堂,拓宽了混合式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下面以肖雄子彦的《深度学习算法与实践》为例,阐述优秀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的闪光点。

上海交通大学在《深度学习算法与实践》的设计作品中,采用了循环式混合教学设计,课程团队通过相互协作探讨,课前在选择了名师MOOC资源的基础上,基于Canvas平台设置了导学内容,补充课程优质学习资源,比如课前导入案例、学习课件、讨论案例、产业资源等,课中采用雨课堂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实践部分,结合华为实践平台完成产教融合实践,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实时答疑解惑,进行有效师生互动。课后回到线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强巩固,教学团队实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如课后练习和案例讨论等。在教学中,基于PBL项目式学习,通过小组对行业案例探究、以赛促学等方式,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在混合式教学中真切受益。最后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线上学习和讨论情况、课中表现情况、项目完成情况,设置合适比例进行全面考核,形成激发学生参与混合式学习的考核激励机制,保证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积极导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

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笔者深感受益匪浅,但通过对比优秀作品和广大青年教师的参赛作品,以及笔者的教学体会,感觉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广大的教师比赛平台给予了青年教师学习机会,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2 高校青年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比赛中,作品的评审采用参赛者相互评审的方式进行,因此作为参赛者,可以看到其他院校选手的说课视频和教学设计,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和学习的机会,在评审和最后成绩反馈的过程中,通过评审规则和作品的对比,总结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当前高校多数青年教师大都是从硕士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对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通过赛前培训能基本采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来开展教学,但是对于各项教学目标没有紧密贴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来设置,只是简单地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给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没有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导致教学设计方案简单,混合式设计思路不清晰。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对社会实践涉猎不广,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更多强调知识点和技能点,没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起来,教学目标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专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融合点,导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部分青年教师讲授的内容层次不清、重难点不突出,在混合式设计大赛中,虽然要求教师提供的作品只是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教学设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吃透教材,对所教授的内容非常熟悉,能够在所教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做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选取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有效讲解,而这些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做好这一步并不容易。

2.2 信息化环境下混合资源整合能力欠缺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当代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1],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正是符合这一主题要求。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对互联网碎片化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重点。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与传统课程资源、互联网课程资源有机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系统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组织实施,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当下青年教师虽然在接受新事物以及应用新型智能教学系统方面表现较好[2],但在如何将传统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方面,还有待加强完善。

2.3 混合式教学课堂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混合式设计大赛说课视频通常包含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而能够将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执行,考查的是青年教师能否在信息化环境下,熟练运用智慧教室和相关智能设备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如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等,将教学内容、多媒体呈现和师生互动有机融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在混合的教学环境中有效推进。而高校青年教师对这种教学生态系统往往会茫然失措,特别是课堂探究活动的时间把控不准,不能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切入式教学,对教学环境切换过程中时间的浪费和一些偶发问题不能恰当处理,从而使得教学设计理念在混合式生态环境中失效。

2.4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不足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是评价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执行的效果如何,是大赛重点考核环节。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如何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是有效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的手段[3]。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是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能力的新生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转移到学习能力和信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上,才能体现出混合式教学的价值内涵。在大赛的青年教师作品中,虽然教师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但是缺乏科学而有说服力的评价体系,评价效果缺乏科学的量化验证和跟进,导致混合式教学方式不能持续有效进行。

3 高校青年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途径

作为青年教师,笔者结合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的感悟,站在自身的需求角度,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3.1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

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对青年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据调查显示,青年教师思路开阔,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学热情高,能够熟练应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新兴设备[4],而在黄金时间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缺乏一股外部动力。目前很多高校分配给青年教师的教学或科研任务往往很重,或者迫于课时任务的硬性要求,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钻研教学理论知识,说课等教研活动有名无实,青年教师教学氛围不浓厚。因此高校应为青年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并通过导师制和配套的激励措施,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热情,踊跃投入教学改革。

3.2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改革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科研,轻教学”,由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是以科研为导向的[5],因此科研成果成为奖励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混合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如额外准备上课素材、制作视频、准备与学生互动的切入点和兴趣点等,因此学校应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加强教学设计实战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水平;普及混合式课程建设,对参与混合式教学创新项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经费上的支持;在职称评审上对教学类大赛获奖的教师给予倾斜,激发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为青年教师营造爱教学、爱创新的良性外部环境,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3 创建青年教师课程群教学团队,打造共建共享的教学示范平台

作为青年教师,迫切渴望教学团队带来的力量[6]。目前各个地方高校组建课程建设联盟,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高校内部的青年教师在团队建设上相对较弱,而事实证明,身边的教师所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当前,教育部正式启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正是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时代,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往往繁重,据调查,青年教师通常要承担2到3门的课程教学,对于专业课程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教学改革等,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组建一流课程群教学团队,以申报“金课”为契机,选择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按照教学技能互补和人才资源共享原则,以绩效考核和改革成果共享为激励机制组建教学团队,打造共建共享的教学示范平台,营造一种浓郁的专业发展氛围,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4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高校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教育目标要求,还有教育对象及教育环境的变化。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也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的共享平台。但青年教师队伍仍存在资源配置、团队建设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约束问题。高校应该彻底改变过去沿用的约束管制式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切实激励团队合作,鼓励青年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建设一支激情、创新、和谐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水平,促进地方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大赛能力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抄能力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