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22-03-18 12:26王明明刘晓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企业

王明明,刘晓红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 130031)

就业创业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也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目前,很多高校已经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创业就业的认知程度和部分学生的就业现状,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仍然存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发现,一是一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高校应当集中力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

1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内涵

大学生就业力由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两部分组成。就业能力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服务用人单位,学以致用,适应岗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创业能力指大学生立足市场需求,分析市场行情,从而自主创业的能力[2]。两者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可以说就业能力包含创业能力。调查显示,现阶段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社会经验。高校应该立足这四个方面,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2 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

根据研究目的,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利用微信、QQ向企业下发调查问卷,最终收回调查问卷241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在所调查的企业中,涵盖了多种类型,且私营企业居多,占调查企业的39.42%,各种企业规模比较均等。

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的能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通用能力(74.69%)、专业能力(51.04%)、社会经验(47.72%)、心理素质(46.89%)和职场适应力(40%),而平时经常强调的是否为学生干部以及获奖证书多少,所占比例低于5%。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较强的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生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对通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个人、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毕业生通用能力的具体需求,调查中构建了以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为一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有5个具体能力表现的二级指标。企业根据重要程度对二级指标进行从1-5的打分。根据综合平均得分进行排序,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要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新晋员工不仅能清楚地理解领导的决策和意图,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而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此可见,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沟通交流,提升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要有较好的职场适应能力。企业要求员工灵活应变,能适应新环境或胜任新工作,同时能认清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作中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且,员工不仅能独立承担工作,也乐于参与团队工作。

第三,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一家企业会有很多工作人员,多数工作都需要大家共同完成,效率才更高,所以员工一定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企业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第四,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包含两个层次,“管”就是要积极主动工作,勇于承担责任,不拖延、不推诿。“理”就是把事情理顺,要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然后落实计划,认真执行。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员工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管理能力强的人才能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企业所需要的。与此同时,每一位学生毕业后,都希望自己能不断提升,最后做一个领导者,而管理能力是每位优秀的领导者必备的条件之一。

第五,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的自主能力直接关系到日后的工作质量和学习能力[3]。大学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仍然有很多岗位知识需要学习,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积极为自己寻找各种机会,不断完善自己。所以企业要求员工应当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以足够的热心和责任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2 过硬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核心,同时也包括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以及创新的能力。专业能力是企业用人的基本标准,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强而有力的专业技术团队。同样,选择创业,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创业者的专业能力与所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否有契合点,一般应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选择[4]。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需要全面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对创业的理论、步骤、技巧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5],具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具有一定优势。

2.3 丰富的社会经验

现阶段许多企业都需要实践型人才,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不仅是大学生成熟的表现,也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在工作中表现优秀,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样,社会经验也是创业的基础,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突发事件,拥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才能临危不乱,保持冷静的头脑,寻找解决的办法。

2.4 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刚刚毕业时,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当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时,可能会出现沮丧和焦虑的情绪,工作热情下降,对未来生活感到迷茫[6]。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有担当、有责任感。

3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从企业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到现阶段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实践经验不足,问题解决能力差

在对企业关于大学生欠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调查中,排前三位的依次是问题解决能力(44.4%)、社会实践经历(43.15%)和工作适应能力(41.91%)。教育体制改革后,很多高校开始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受课程性质、学时安排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一些学校改革效果不好,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

3.2 团队意识薄弱,合作能力差

调查中,排名第四位的是团队合作能力(35.68%)。现阶段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而目前高校的教育体系,从课程安排到课程评价,对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落实不到位,学生们也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虽然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大家配合完成,但因学生主观的不情愿与教师管理的松懈,最终导致任务有时只是由1或2个人完成。

3.3 缺少创业训练,缺乏企业管理知识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创业项目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学时数的限制,往往要求在几十个学时完成创业能力的培训,这样的培养方式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生也不能充分掌握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

3.4 社会锻炼不够,心理素质差

现阶段家庭和学校过度强调校内以及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们虽然有了一定的锻炼机会,但是锻炼的主要是生活方面的能力,因此,当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自我职业定位、就业目标制定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首先,学生职业定位不清晰,直接影响就业目标的制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其次,因为与社会接触机会少,一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4 基于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4.1 加大思政教育力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教育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在入学伊始就唤醒他们的职业意识。而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都包含在思政教育中,所以,高校要做实做好思政教育。

首先,学校的思政教育中应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通过课上的理论讲授、课下的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观,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荣誉感。其次,邀请校友回来进行工作心得分享,将自己工作的经历以及爱岗敬业的态度讲述给学弟学妹,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最后,在学校内全面开展养成教育,并将养成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们从入学开始就养成有助有未来工作的好习惯,如个人的言谈举止、坐卧立行、人际交往等,学校要定期进行考核,并让学生通过评价找到自身不足,以进一步改进。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表扬以进行鼓励,提高培养的实效。

4.2 加强教学改革,突出个人能力培养

课程功能方面,把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课程内容方面,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结合真实工作内容及具体操作过程,有序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

课程实施方面,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建立与现实情况紧密契合的仿真教学环境,搭配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方面,改革原有的评价功能和评价方式,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从评价结果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方式上突破以试题(主观题、客观题组合)为主的考试方式,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4.3 加深“专创融合”,助力企业知识普及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只是在专业培养中单独增设几门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而是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业知识。

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合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实现创业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的融合;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构建创业情景,融入企业管理知识;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外实践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通过模拟企业运营的专业训练或组织参加创业类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4.4 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学习工作并行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要依托校内的教育体系,还要推进校企合作,让学生的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同时进行。企业中的专家利用真实环境教学,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除此之外,应定期安排学生到学院的实习基地顶岗实践,低年级采取“并行式”(学习与实践并行)学习;高年级采取“交替式”(即全日制学习与全日制工作学期交替)学习。

4.5 建设创客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工作,还是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工作[7]。所以高校除了要在各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外,还要建设创客空间,对一些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并在校内实施,通过真正的创业实践,使学生增加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而且,创业项目的实施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能起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5 结语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从而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载体,要从社会及企业需求出发,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进行提升学生基本能力的课程改革,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最终实现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企业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