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古翠英
(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 84330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涉及众多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且实践性较强。但从高校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主要由就业指导的人员以及院系辅导员兼任,这些人员本身并未在这一方面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滞后,课程设置也与学生需求不相匹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为此,应针对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对当下的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服务。
一是未有效传递出基本的价值观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本质目标就是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予以一定帮助,解决一些职业方面的问题,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但从目前的落实情况来看,有些教师没有基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授课,在课堂上也并未体现出就业规划的基本价值。
二是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各类职业都处在动态发展中,因此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就业取向等都要及时更新。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却缺乏动态化更新的意识,易导致职业规划和社会岗位需求相脱离。
三是课程质量不佳。即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与标准,教学内容设置同质性问题突出,全校都采用同一教材,未对各年级和各专业之间进行明显区分,导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被忽视,进而难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与质量[1]。
模块化教学本质上是教师依照学生以及教学目标,把所有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构建,并围绕相关主题,重点以职业能力强化为核心,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2]。其整体更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同时实践特征极为显著,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能促进课程教学实现目标层次化以及具体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教学体系被改变,能依照学生的具体年级特征和就业需求,把教学资源整合构建成逐层递进的多项独立主题模块,从而起到深化课程内容体系的作用[3]。同时更有利于加强教学资源优化,有效解决原先课程任务过重、课时不足等相关问题。二是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内化所学知识。由于模块化教学本身是将学生作为核心,教师不再在课程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而是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因此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投身到课堂当中,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知识学习与掌握。三是能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理论,在参与活动中内化知识,进而强化职业技能。四是能够实现对当下所有师资力量的全面整合,确保人尽其才提升教学水平。五是能够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和就业需要。从中能够看出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课程教学当中,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极为必要。
将模块教学应用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中,就是先把要教授的内容分成多个模块,并把教师划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教师负责一个模块的讲授工作。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是多组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或者一个班级的授课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全面整合教师资源,使其形成合力。各小组的教师共同建立一个模块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确保备课工作更加充分和精彩。从实践角度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整体十分新颖,能促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学生也能更加全面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把控课堂效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在模块化下可以直接将课程划分为几项重要模块,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外部因素、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编制、职场适应和职业发展、职业创新、实践等。然后再围绕这些模块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范围,并分配对应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目标是后续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方向与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当下教学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而必须落实的一项关键环节。为此,须基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时间、对象、手段以及评估等方面明确教学目标定位。
第一,注重课程内容整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职业要求之间的平衡点,提升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以及实用性,系统、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整合[4]。
第二,要特别展现出主体性教育。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实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差异开展教学。可以从集中性的课堂到单一化的辅导等,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第三,注重阶段性教育。要根据年级和专业的特征,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
第四,要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即除了基本的课堂讲授,还可以把角色演绎、案例教学等多类模式引入进来,促使职业生涯规划要点能够真正入脑入心。
第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考核方式不能只应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还要特别突出过程性以及综合性评价。
在实际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时,应确保其符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依照教育目标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三个模块,即基础理论知识、职业能力测试、职业实践训练。(1)基础理论知识包含了职业兴趣、能力、价值观等自身因素以及客观世界上存在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选择与发展之间存在的基本关系。(2)职业能力测试,即是在专业预测、诊断以及咨询等措施之下,给学生带来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与意见,帮助其解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5]。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都并未接受过职业化的测评,整体职业定位不够客观、全面和科学,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明确自己到底适合哪种职业,有些也不太了解自己所期望的职业需要具备的具体素质要求。对此开展良好的职业能力测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知自我,进一步调整职业选择观。具体开展时需要学校和学生重视专门的测评系统,通过全面宣传与普及,使测评系统能够在学生群体当中得到充分应用,以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评价与指导。(3)职业实践训练主要包含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前者是指组织学生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开展职业访谈等;后者则在直接参加岗位实习等。
第二,依照教育流程,将教育内容划分成四个模块;(1)生涯初识。即明确职业生涯并规划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2)自我探索。即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和客观世界知识、职业发展与选择之间的关系。(3)了解职业世界。明确自己未来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具体的从业要求等。(4)行动决策评估。也就是对行动目标进行评估和动态化调整。
模块化教学必须突出教学手段的立体性。第一,在基础知识模块中,需改变原先的直接传授法,引入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角色演绎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以建立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尽可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6]。第二,通过多媒体技术,以音视频或者图片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应用专门的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实际职业基础情况进行诊断和评价,为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基础,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第四,开设关于职业素质发展的选修课程,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定期开设预约式的咨询项目,通过网络平台等途径,尽可能延伸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果[7]。
模块化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性化与实际性,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中,应该基于多项理念,建立长期的价值体系。一是应该注重人本原则。即整个模块化要将学生作为核心,直接以学生的主体需求为要点,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确定之前,先在学生群体当中开展调查,尽可能把大家最关心和最想解决的职业规划问题设计进去。二是注重个体价值发展的基本理念。即要求在每个模块教学当中,展现出个体的价值,能始终站在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上考虑,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8]。三是注重实践的主体地位和理论的辅助价值。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其本身并非是理论课程,而是由各种案例和大量经验组合而成的社会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理论内容,而是要特别彰显出事件的重要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本身的实际性决定了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全面展开实践教学,一旦缺失这一环节,学生就会失去真实体验,导致课堂上传授的理论内容无法充分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应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假期等课余时间,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与企业管理者加强交流,开展座谈会,在相互交流中,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社会体验。如此一来,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真正考察自身职业目标设定的精准性,以及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从而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及目标调整。在这样理实结合模式之下,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兴趣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对该课程教学实施模块化改革,能够合理安排具体的课程内容与时间,保障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最终获得良好效果。进入新时期,社会发展迅速,学生职业规划也呈现出了动态化特征,所以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模块化设计,合理安排各个模块,以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