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创”计划实施的新方向
——以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为例

2022-03-18 11:59刘东波周砚舒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文脉文科

刘东波,周砚舒

(1.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2.内蒙古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1 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南京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持续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经过持续深入的创新改革,在原有“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继承和创新发展,推出了“一核两端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

在这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学习成长端”(需求侧)与“教书育人端”(供给侧)两端进行了互动设计,加强了融合式全面型育人纬度和通达式全方位环境纬度。尤其在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成果孵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1]。

在2021年10月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南京大学Insta360 影石创业团队作为参展嘉宾受邀前往大赛展示最新产品,随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以南京大学这支优秀团队为例,深入报道了南京大学特色“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实际上,这只是南京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缩影,南京大学有更多像这样的科创团队正在孵化或者已经投入市场运营。

然而,在多年的“双创”教育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2021年初,南京大学启动了2021 版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工作。在这次计划制定中,主要制定了四种模式,通过深化专业体系与学科生态、大学文化的融合,有效实现学科体系对专业体系发展的强力支撑,构建师生深度交互、协作探究的良好生态。

南京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是结合近两年的立项和申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项目还是集中在从以实验为载体的理工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的选题和立项情况不容乐观。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在当前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各文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已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从学校培养政策方面,力求推动全员参与,预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文理科在创新创业方面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当然,文科类人文学科有其特殊性,从创新成果来说,成果转化的比例往往会保持较低的水准,但如何真正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科间的相互深度融通,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或者说,在某些特定领域,创新并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创业案例,但对于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大学生创新学术成果、创新科研项目推动,也应该得到同等甚至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只有将“软实力”和“硬实力”并重并举,才能持续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2]。

2 多学科融合的“大创”项目和跨学科学生团队的建设

在传统的“大创”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课题来源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学生自选课题,一般由学生自主发起,自发制定课题。第二种是导师来源课题,是由教师根据其承担的科研项目而设定的与其相关的课题。第三种是相关企业委托课题,一般由与学校相关院系或部门有一定合作基础的企业或者科研院所,或者学校聘请的“双创”导师进行课题发布和成员的选定。

在上述的三类课题选定模式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和特点。以南京大学为例,上述第三种的数量较少,究其原因还在于相关制度衔接和“双创”导师或者行业导师在日常的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中参与度不高。企业或行业导师一般忙于自身的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来投入到大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当中。因此,对于此类问题,应当从制度方面加以优化,一方面加强“双创”导师的选定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从制度方面可以在后期指导实践中添加育人成效的考核和相关评定工作,可以探索将此类课题的推动与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实习相结合,探索将学生“送出去”的新模式,也可通过定期的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相关导师到校内进行演讲和指导,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3]。

其次是导师来源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从实践结果来看,学生自选课题还是偏少,大多数的课题来源还是与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有着重要关联。这个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些理工科类别的选题中,由于理工科类科研项目的实验属性,因此从项目方来讲也需要多一些人手参与。因此此类课题在往年的项目立项中占比较多。在2022年度的项目招募中,笔者发布了2 个课题。在课题发布后,收到了来自全校学生的申请,申请人数达到了三十余人,这种情况是未曾预料到的。由于团队规模和指导能力的限制,笔者组织了申请者的面试,通过对此次申请学生的面试以及对相关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大量文科类院系的学生对于参与“大创”训练计划的热情和意愿非常高,但纵观系统发布的题目,文科类课题寥寥无几,再加上大部分课题发布时,指导教师已经选定了其熟悉的学生作为课题成员,因此一般学生能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收到了严重的限制。2022年度“大创”训练计划在招募阶段呈现出来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即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空间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导向存在一些偏差,导致了大量想参与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无法参与到这项重要计划中,这是一个亟须改善的问题。

南京大学从制度设计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即将创新训练计划课程纳入本科生必修课程,预计在2023年度开始,全校在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课建设中,将会迎来一波项目申请和立项的新高峰。为了应对可预见的这个新高峰和新方向,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开始提前部署,在对学生申请相关工作开展宣讲的同时,也应该开始广泛动员广大教师提前准备指导课题。根据2022年度的申报情况,可以推断下一年度的申请也必将会打破院系和学科专业的壁垒,申请参与创新训练计划的学生不再是平时上课过程中熟悉的那些本专业学生,而会有来自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申请。因此,面对这种新动向应该积极开展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以及优秀指导教师的经验分享,积极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建多学科融合、跨院系、跨年级的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团队[4]。

3 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的新举措和案例分析

在2022年度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招募中,笔者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全校的公开招募,组建了一支由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组成的创新训练大学生团队,题为:“探宁溯源:文化多样性视角下南京文脉故事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首先,在选题来源上,这个选题并非前文中所说的任何一种。既不是学生自主选题,又不是指导教师承担科研项目相关的课题。这个选题来源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结合,属于一种新的探索。准确来说,这个选题来自2021年度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由笔者担任指导教师的“探宁溯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群外国语学院各个语种的学生,组成了一支非常具有活力的大学生团队,他们针对江苏文脉传承和优秀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经过大量调查和走访之后,选定了南京贡院和金陵书店,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配上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字幕,以大学生的视角讲述了一段生动的南京文脉故事。其成果也得到了众多新媒体的关注,被“南京头条”订阅号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2022年度的选题,由一批新的成员继承性地延续了之前的课题。这种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动向和创新。不仅学生觉得有基础、有方向、有信心,也符合导师在文化传承和国际文化传播方面的长远布局和对相关人才的培养[5-6]。

其次,新年度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有新动向,2022年与往年相比,特别设置了“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在此背景下,针对“社会事业与文化传承”这一重点领域开展了选题工作,经过充分的讨论,面向全校本科生进行了初步的招募和选拔,最终组建了一支跨院系、跨年级的研究团队。以“江苏文脉”和“南京文脉”为线索,从不同角度开展进一步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准备工作。本选题密切关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要议题,以“文学之都”为契机,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应用为导向,力求进一步了解南京文脉故事的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分析,并结合新媒体、创意设计等途径进行宣传。

除此之外,笔者有一个长期规划,希望将本项目做成一项中长期的计划,可以每年由老队员带领新队员,滚动式推动课题进展,并与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课的实践部分相结合,开展更加立体化的创新研究,力求延续良好的研究方法、推动文科跨领域学生的协作和持续创新。

4 结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信息技术的飞跃进步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人才培养在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南京大学在系统总结“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推动了“熔炉工程”和“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落实落地。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实践中也不断推陈出新,期待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但是,文科类的成果创新也应该受到同等重视,我们在制度设计和实践改革中,也应该正视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措并举、文理并重的发展建设模式。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文脉文科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