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辉,孙越龙
(南华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 410081)
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之一,南华大学积极响应号召,落实改革要求。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改革要求,学校决定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21世纪初,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起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助推剂。2014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遴选了35 所高校开展“探索打造高校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2016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正式启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确定北京、江苏2 个省级团委和37 所高校团委作为试点单位,并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确立为《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5+5”重点改革项目之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1]。2017年底,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着手推动更大范围的试点和推广。2018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在全国高校中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南华大学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号召,于2018年开始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推进南华大学校团委改革创新、贯彻立德树人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第二课堂是南华大学“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南华大学X 学院按照学校实施办法,于2018年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南华大学X 学院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正式运行以来,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努力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第二课堂成绩单”分为六个模块: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从活动数量来看,南华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正式运行以来,截至2021年1月,南华大学X 学院各模块中,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模块活动数量占比最高,达61%,其次是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模块,活动数量占比13%,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模块活动数量分别占比9%和8%,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模块活动数量分别占比4%和5%。理想信念活动多是集体统一参与,其他模块活动多是需要学生主动报名参与。可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主性有待加强。从积分获取情况来看,2020 学年中,2018 级学生未积满30 积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5.47%,2019 级学生未积满30 积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6.95%,2020 级学生未积满30 积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91%。可见,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而高年级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从积分达标率来看,2018 级模块达标率情况为: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2019 级模块达标率情况为: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2020 级模块达标率情况为: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可见,高年级学生热衷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的活动,低年级学生热衷于文体活动。2020 学年中,2018 级模块积分及总积分全部合格率为22.53%,2019 级模块积分及总积分全部率为20%,2020 级模块积分及总积分全部合格率为10.7%。可见,学年年级模块达标率不够理想,学生没有对模块活动的参加做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模块积分标准设置有待完善。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积分设置过高,且各专业各年级情况不同,需进一步优化积分设置。如大一学生由于能力和经验的问题,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模块,想要完成规定积分较为困难。由于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团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获得的各模块积分多少会因为学生所处专业和年级有所不同,且个人的兴趣和天赋不同,部分学生存在某个模块分数特别高,在其他模块的积分相对较少的现象,人人一样的模块积分标准设置对部分学生不友好。团学组织部门干事在团学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者角色,按目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不能加活动相应模块积分,只能在本学年结束后,在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模块中加相应的学生干部任职积分。干事普遍反映得到的积分与付出不成正比,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的校园文化需求,X 学院开展了许多校园文化活动,也得到了众多学生的响应。但一些活动的开展没有结合院史院情、没有考虑专业特色,而是生硬地为了完成任务,导致活动没有特色、质量也不高,学生参与的兴趣逐渐降低。反观X 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各模块的活动数量,可发现模块活动开展十分不均衡,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模块活动过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模块活动过少,这也是导致学生在很多模块不达标的重要原因。
学院发布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数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在统筹推进时缺少调查研究和顶层规划。学院开展的一些活动与已开展的活动性质、内容大体一致,同质化严重,造成人员、场地、经费等资源过度使用。此外,学院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布往往以院团委为主导,其他任课教师较少参与,全院教师使用第二课堂制度育人的协同性不够。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布程序复杂、签字难、审批时间长。种种原因导致第二课堂的运转效率不高。
师生对第二课堂的认知程度越高,满意度也会越高[2]。目前,虽然“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经实施三年,但部分学生和教师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没有足够的认识,一些学生不愿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没有意识到第二课堂对他们成长成才的益处和毕业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清楚第二课堂活动如何发布、组织,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再者,“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学生评奖评优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评奖评优中的比例,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第二课堂已成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院系应积极贯彻“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认识问题,分析不足,优化制度,加强管理,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3]。
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搜集问题。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结合学生反映的问题,广泛调研、深刻分析,在集思广益后完善细则。如六大模块中的活动安排,各活动以及不同参与人员的积分设置,活动的录入、认证都应该规范且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制定与发布应均衡,当模块活动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需求时,应该尽量减少相关模块活动的发布,增加多数学生未达标模块活动的制定与发布。活动的发布应为学生的均衡成长考虑,减少为了完成任务而发布活动的现象。同时,应提高活动质量,尤其应结合院系特色,打造其他院系不可复制的特色活动品牌,提高活动知名度与影响力,让第二课堂育人成果发挥积极效应[4]。
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是学生将第一课堂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桥梁,第一课堂只有与第二课堂协同联动,才能达到全方位育人。首先,要加强认识教育,提高第二课堂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教育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宣传。对教师的教育则是需要领导重视并要求教师去主动了解。其次,从内容上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一课堂的部分内容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呈现,第二课堂的部分内容也可以融入第一课堂。要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稳定持久,可以通过学分制来实现。在“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引入学分制是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关键,可以通过制定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等活动转换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第二课堂成果学分转化政策,计入学业成绩,架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向互动高速通路,形成完善的学分转化机制,进一步推进协同育人的发展[5]。第二课堂主体间的协同,需要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来实现[6]。第二课堂不应只是团委的事情,而是各部门、各系室共同的事情,学工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部门协作沟通,从学生管理、教学、就业、创业等方面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第二课堂育人工作。
各高校应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优化细则制定,加强活动管理,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不断优化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