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化人才培养路径

2022-03-18 11:38曾静铭李雪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院校人才

曾静铭,李雪

(集美大学 师范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高职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大责任。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指出应转变发展方向,致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跑道”,以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

1 国内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1.1 高职院校现阶段发展现状

在对高职教育的定义上,大部分学者认为,高等职业具有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科研和人才培养四个基本职能[2],而人才培养是影响整体教育成败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3]。

2019年底实施的“双高”规划提出,要建立职业院校与产业链相结合的发展体系,以提高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4]。目前,我国传统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新形势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专业重复建设问题比较普遍。一些职业院校忽略了自身的资源状况,也忽略了地区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追求“热门”的专业,造成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结构与行业结构的脱节[5]。

1.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关联度分析

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新的范式和要求。了解区域产业结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中国制造2025》、积极适应社会新常态、培养更优质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改革机制,适度地减少供大于求的专业以及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专业。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才能“筛选”出优秀的人才,才能把职业教育做“好”做“优”,使相应的专业设置与所在地区的各个主要行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因此,对地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区域优势行业的经济适应性进行分析,对于优化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产业发展的视角,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合理配置创新链、人才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无缝衔接,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把整个产业链与创新链联系起来的“媒介”,是人才链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技术人才供需结构存在深层矛盾[6],由此,“倒逼”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模式的改革,由单一专业建设转向跨学科交叉融合、集群式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和现代产业链相结合,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主体。强化职业技术专业的交叉与融合,推进专业的集群化,可以有效地打破专业的分界线,将各专业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拓宽高职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高职学生知识体系综合化、特色化,推动不同知识类型的互通和转化,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7]。

2 高职学校培养人才路径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高职学院除了一直维持大基数的老牌固定专业,也在不断探索契合市场变化状态的新专业,以求打开新技术人才供需均衡的局面。

2.1 人才培养理念未能及时更新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观念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正确认识“双创”的目的,从而影响了“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忽略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2.2 专业师资队伍不足,课程设置尚不健全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部分在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非常高,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却相对较少,所学的专业与行业适应度不高,这使学校在开设新专业、调整专业方向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此外,很多教师缺少企业实习经验。这就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性”,很难适应大规模的“理”与“实”的结合,职业院校的课程单一[8]。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健全,还处在分散式建设的阶段。课程体系的不健全表现为:基本理论教材短缺,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需要;“双创”教学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上有保证,但质量却参差不齐;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则是依托就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过于形式化,造成课程中关键要素和环节的缺失。

2.3 高职办学定位不明确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直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源泉。高职教育,一方面它是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职业技术教育,两个角色定位都十分重要。尽管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在践行这一定位,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2.4 中高职相关专业无法衔接

现在高职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学校类考生以及普通高中类考生,中职考生可报考本科或专科志愿,普高考生只能报考专科志愿。国内目前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仍不完善。中高职专业衔接,第一需要专业规格衔接,即高一级(高职)需要有这个专业,如果没有相应专业就无法衔接;还有一种情况是大专层次规格虽然有相应专业,但是中职层次没有,也导致专业无法衔接。

3 高职专业化人才培养路径发展方向

3.1 深化教学内容变革,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应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情景、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形成以教学项目为单元、以任务为主题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为解决这些问题,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应确立正确的理念[9]。

3.1.1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的,制定课程标准,是确保课程标准制定正确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具备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拓宽自己的发展领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10]。

3.1.2 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国家标准是在高职职业分类的基础上,依据具体专业就业方向,对培育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国家统一标准是教育教学、技能鉴定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要覆盖国家及专业工作的相关规定,以保证学员在取得学位后,可以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11]。

3.1.3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应在专业能力体系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专业知识与技能,合理安排教学流程,避免将专业能力视为单纯的操作技能,注重在教学环境中培养实践能力,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3.2 变革中高职专业衔接路径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非以学科类别为研究对象,为解决而是以社会职业需要为导向,以专业目标为标准。所以,中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衔接问题,应从专业目录构建着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制度建设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中级和高级的不同,对于对口单招升学的中职学生,还有专科层次的学位可以进行学习,但是对于在高职没有对口专业的中职考生来说,发展受限。为此,必须对学校体制和专业衔接政策进行适当的改革,构建职业教育专业学位提升渠道。

3.3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

加强产教结合,优化专业群结构,使专业群与产业链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产教融合。除了更新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等举措,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企课程考核机制、校企双导师管理机制、校企课程考核机制、校企共建人才考评机制、用人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和专业建设调研与预测机制等形式推进。要以政府为主导,创建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职业教育联盟或组织,以“共商共建”的方式吸纳当地同类职业学校的参与,实现专业的合理分配与资源的交叉利用,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共建、人才共享、教育共评的职业教育体系。

3.4 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新引入的师资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第一线工作的经历,一毕业就去学校讲课,主要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在高职院校,尤其是像餐饮、装修等专业,必须具备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各高职院校应在专业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产教结合的专业设置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思想。不仅要做好吸纳高质量新教师的准备,也要对“老”教师进行培养,高职原本配备的教师因为时代局限性,往往有较强的实操技能而学历不高,于是应该对这类教师进行定向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学历提升。

3.5 提升校园软硬件设施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可提供基础设施和师资,但缺乏足够的教学实验和实习设施,而高端的制造业专业对教学、实习等的要求都比较高,这就成了另一个障碍。对于该问题,对急需的实习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行购买,而无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也可以在企业中开设实验课。这种“双元模式”是彭振宇在总结“世界各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时提出的[12],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解决高职院校教学器材问题的有效方法。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这并不代表高职高专不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准备。其实,任何一项工业技术的发展并非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以科技发展为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13]。

4 结语

高职专业群建设要紧扣产业发展的定位,深化产教融合,立足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群,实现与区域重点产业群的有效对接,使高职专业群建设真正成为创新人才的“孵化器”、创新的“助推器”、创业的“动力源”、文化创新与交流的“主阵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院校人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