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分析

2022-03-18 11:38:58孙明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院课程

孙明红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水平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迅猛,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革。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要“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催生了大量线上教学课程平台,为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教师在此过程中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要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教师要具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技能,学生要能快速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 学院为例,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质量提升策略。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OBE 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又称之为需求导向、能力导向教育理念[2],源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突出教育的实用性和成果的重要性。1981年由斯派蒂(Spady)提出,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性,强调围绕学习产出来安排教学实际和设计关键教学资源[3]。近年来,OBE 教育理念被广泛运用到我国高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强调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因此,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团队小组形式开展合作研讨、探究式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持续改进学习效果。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OBE 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2012年我国引入慕课,开启了在线教育跨时代发展[4],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加速了在线教学方式的推广普及。

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显现三大优点。一是便捷高效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快速完成课程的线上建课任务,学生可自主选择舒适的空间去学习。如企业微信可以“一键建课”,教师可十分便捷地将学生拉入课程群,开展直播教学活动。二是开放共享性。教师的线上课程资源,既可以来自本课程的教学资料积累,又可以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开设的精品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供学生随时观看。三是探究合作性。基于OBE 理念,依托超星学习通、雨课堂、企业微信等教学平台,方便师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但由于高校开展大规模混合式教学时间短,线上教学平台多且平台兼容性差,各高校线上教学软硬件配置参差不齐,教师对线上教学方法、技能掌握不娴熟,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多,导致学生需要安装多个平台客户端,针对不同课程需要频繁切换平台[5],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教学效果的衡量应涵盖立德树人、课堂讲授、讨论、实验课、习题课、辅导答疑、期末考核等全部教学环节。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把握三大原则,即“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持续改进,强调做好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6]。为深入了解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本文以S 学院2021年9月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及影响因素等。

2.1 S 学院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开展情况

S 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法学6 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 200 余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年9月秋学期,S 学院陆续有学生因疫情防控需要健康观察,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为了解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实施成效,编制了《S 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题项由背景资料、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开展情况、影响因素等组成,经过预调查完善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2021年9月28日—10月10日,通过问卷星向S 学院四个年级发放问卷600 份,回收问卷583 份,其中有效问卷540 份,有效问卷率为90%。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显示,540 份有效问卷涵盖了S 学院4 个年级、6 个专业,调研样本分布符合S 学院各专业在校生数、男女生人数比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性别分布上,男生22.41%、女生77.59%;专业分布上,工商管理32.22%、会计学29.07%、公共事业管理15.19%、国际商务13.15%、法学6.48%、国际经济与贸易3.89%;年级分布上,大一49.07%、大二32.78%、大三13.89%、大四4.26%。在“本学期你所在班级授课教师混合式教学开展情况”题项上,58.33%的学生回答“班级同学都在校,不需要开展线上同步教学”;41.67%的学生回答“班级有同学不在校,需要开展线上同步教学”,其中26.67%的学生认为教师顺利开展线上同步教学,9.81%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同步教学操作不顺利、5.19%的学生认为教师没能开展线上同步教学。

2.2 S 学院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质量分析

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在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建设或创新。在线上教学平台选用上,企业微信、钉钉、超星学习通的使用最为广泛,S 学院超过80%的师生使用企业微信课程群平台,但也有少数教师使用智慧树、慕课、腾讯会议、云课堂。在“教师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主要形式”多项选择题项上,76.48%的学生认为教师建有自己的课程网站,36.11%的学生认为教师仅直播分享PPT、讲义等教学资料,33.33%的学生认为教师引入部分网上公开课资源进行教学,26.11%的学生认为教师仅用学习平台签到点名、布置作业。总体来看,教师已认识到建立个人课程网站、充实线上教学资源是开展同步教学的重要基础,并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用于课程教学。从学生学习层面来看,“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线上平台资源的主要形式”选项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师课件讲义(88.52%)、观看视频(84.07%)、课后作业(78.89%)”;在“学生进行线上学习时会做哪些事情”选项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作业(75.37%),课后观看教师授课的视频资料、学懂弄通知识难点(73.89%),课前观看教师的课程网站、学习资料、进行预习(72.04%)”。可见,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教师提供的线上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总体学习成效与教学服务保障方面,32.04%的学生认为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听懂所学课程,掌握80%以上的教学内容;57.96%的学生认为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听懂所学课程,掌握50%-80%的教学内容;有10%的学生表示能听懂的教学内容较少,难以掌握所学内容。总体来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本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实效。在对S 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总体满意度评价方面,61.67%的学生表示“好”,35.19%的学生认为“一般”,3.15%的学生认为“不好”。在教学管理部门教学保障满意度方面,72.78%的学生认为“好”,26.11%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1.11%的学生认为“不好”。可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S 学院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效果较好,学生对学院教学服务保障满意度高。

2.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一方面对教室的设备设施、网络软硬件环境及在线教学平台、教师的教学方法技能等有着较高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配备电脑、摄像头等设备以及网络流量,能够快速适应线上教学的各项任务要求。结合S学院的调查情况来看,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因素,集中体现在硬件配置、软件保障、技能支持三大层面。首先,教室多媒体讲台、音响设备设施陈旧,缺少麦克风、摄像头等必要设备,导致无法开展线上同步教学。其次,教室网络不通畅,教师上网程序繁琐、忘记个人账号密码,选用线上教学平台多,直播卡顿、一直加载,导致线上调用课程资源、师生互动研讨难以正常进行。再次,部分教师不熟悉多媒体设备操作,不会使用超星学习通、企业微信、钉钉进行课堂直播,生硬将传统教学方法搬到线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可见,当前混合式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软硬件设备设施、网络技术支持、教师教学技能掌握是影响混合式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3 基于OBE 理念提升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OBE 教育理念的产出导向,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培养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在教学方式上,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角色,以灵活性、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引入多元化考核评价标准,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深刻改变了高校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和教师为主的满堂灌输授课方式,为OBE 理念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持。《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出“互联网+教育”实施计划,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新基建,以技术重塑学习,推进“互联网+教学”改革,健全高校“互联网+教育”大平台[7]。本文结合S 学院应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提出以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首先,从思想理念上高度重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因疫情防控需要,高校在短时间内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部分高校对开展线上教学的要求放松,教师在可进行线下教学时,主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动力不足,积累的线上教学资源也难以保存或更新。

其次,学校要及时更新混合式教学需要的软硬件设备。智慧教学是现代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表现为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互动化,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室的多媒体、摄像头、音频设备、网络等有较高要求。从S 学院的调查情况来看,部分教室设备陈旧,缺少摄像头、麦克风,只能应急购置麦克风,教师只能向学生传送音频和PPT,而网络不流畅、校园无线网登录界面不友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再次,加大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大力支持线上课程建设。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掌握学习通、企业微信、钉钉等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并利用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充实课程学习课件、讲义、视频、习题等资源,熟练地进行签到、分组、作业批改、留言讨论、考试等教学活动。从调查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仅是将线下教学搬到线上进行,简单进行PPT 展示,满堂灌输、缺少互动性,不愿意主动学习线上教学技能。如2021年12月,S 学院开展线上教学后,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线上考试,但实际进行线上考试的课程较少,部分教师选择延期线下考试。尽管难以开展线上考试的原因很多,但教师对进行线上考试的操作流程、技能要求等存在畏难情绪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要始终以OBE 教育理念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育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多元化学习需要。高校要随时准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切换,推动混合式教学由应急性转向常态化,将其打造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和展示窗口。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学院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院掠影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