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喆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编的内容、形式、媒介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新闻采写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化”教学模式是适应课程改革,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闻采写人才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内外的衔接,对提升“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深入领会“四化”教学模式内涵,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扎实推进“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
“四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求、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当前,学术界尚未对“四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构建内容等作出统一的界定,但从一线教师的教研成果中可提炼出有助于研究的内容。
万云、杨雪宁[1]指出“四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为:其一,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即项目来源于企业,经过优化改进后,渗透至课程教学中,并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其二,学习过程小组化,即模拟新闻采写的真实环境、流程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初步体验真实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其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即将项目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巧妙融入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形成自觉汲取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学习习惯;其四,教学评价全面化,即以同伴、教师乃至企业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
徐萍认为,“新闻采写”课程“四化”教学模式的要点在于课堂教学实战化、技能训练全程化、理论教学案例化及课内课外一体化,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根据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及其对新闻采写人才的需求,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新闻采写人才。
本文依据“新闻采写”课程特征及基本内容,认为契合“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四化”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案例化+技能训练情境化+学习内容项目化+课内课外一体化”,保证课程与社会、企业对接的同时,注重课程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新闻情境中的应用。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及自我反思、社会需求调查、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在学习及就业中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使其不能学以致用。即使学生将采访的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也很难应对新闻现场,得心应手地进行现场采访。
其二,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学生难以适应新媒体新闻事业的发展。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学生难以适应新媒体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
其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挑战意识不强。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满足于本科目能够通过即可,不会将新闻记者纳入择业的范畴之内,缺乏持续学习和挑战难点的意识。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课程团队通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发现主要成因如下。
其一,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不够。过去的教学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记忆而轻创新。由于课时有限、实践基地少以及教师经验不足等原因,“新闻采访”课程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其二,教学内容逻辑性不强、深度不够,缺少新媒体新闻内容的构建。“新闻采写”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庞杂。由于教学内容逻辑性不强、深度不够,学生很难在一学期内掌握所有课程内容。媒介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业界急需具备媒介融合观念的全能型新闻人才,但教师的新媒体意识不强,授课内容更新过慢,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其三,教学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仅仅通过文献阅读和教师讲解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无法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而且实践基地较少,不能体现学科前沿。
其四,教学方法不够丰富,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为辅”,学生缺少主动实践的热情,也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
其五,考核机制单一,不能准确体现学生真实水平。仅以一部新闻作品和一张期末试卷作为学生的最终考核,考核机制较单一,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新闻采写”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依托于河南师范大学段勃的国家精品课程“新闻采访学”,要求学生在中国大学慕课网按照课程进程进行网络学习。同时,根据本院学生的特点,教学团队总计录制了11章35节的微课,上传至超星学习通,供学生进行自行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新闻理论知识,提高新闻采访的水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新闻的兴趣,可以在线上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内容选择上,尽量选取最新的、有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例,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例。在案例呈现方式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促进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加强思维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新闻采写”课程包含诸多的理论知识,如新闻的定义、新闻六要素、新闻的思想性等。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的理论知识结构庞杂、内涵深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将会降低学生内化理论知识的效率,削弱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此,笔者提出“理论教学案例化”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真实的案例结合为有机整体,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意识到“新闻采写”课程内容与生活、工作实际的联系性[2]。
以“新闻采写”课程中“隐性体验式采访”相关知识教学为例,笔者引入了狮子公司诉ABC广播公司的案例:1992年11月5日,在ABC广播公司的《黄金时间现场直播》中可以看到狮子食品超级市场的员工正在向顾客出售过期食品;员工有时将过期变质的猪肉浸泡在调味料中掩盖其味道以蒙蔽顾客。该新闻一经播报,导致狮子公司股价大跌,经济损失惨重。ABC广播公司获得视频的方式为记者利用虚假身份与工作经验应聘上狮子公司销售员职位,以隐性摄像机及麦克风获取信息。事发后狮子公司起诉ABC广播公司欺骗。
呈现案例后,笔者请学生思考:“你认为法院会如何判决?”“ABC公司违背了哪些采访原则?”学生以集中讨论的形式解答问题。讨论后,笔者呈现狮子公司胜诉的审判结果,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如何看待审判结果?”上述教学过程将采访的原则及方式等课程内容融入案例中,通过问题的引导与点拨延伸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有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趣味性。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模拟真实的新闻实际场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思维与创造空间,学生则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深入理解新闻采写的一般规律与要点,并在特定情境下完成新闻采写技能训练。情境式教学有助于赋予学生真实的职业体验感,提升学生的新闻洞察力、判断力。
以“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新闻采写为例,笔者首先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与技能水平等,根据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将学生分为新闻发言人、受访者、采访记者、摄影记者等。其次,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资料。“新闻发言人”需要了解新闻发布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受访者”需要预测记者的提问,准备好回答的素材;“采访记者”需要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现有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闻报道,注意创新采访的角度及所获信息的内容等。除此之外,学生自主布置教室环境,如粘贴条幅、排列座椅等,尽量将教室布置为“新闻发布现场”,增强学生对具体情境的代入感、参与感。再次,在正式授课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份组织新闻采访的流程,在真实的环境下完成新闻采、编、写、播。最后,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专业化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督促学生改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将新闻采写情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并可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力。
在环境日益复杂的传媒领域,新闻采写人员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洞察力,能够根据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题材、处理好新闻的要素、创新新闻内容,在真实、准确地传递信息的同时弘扬社会主旋律、正能量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在“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中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或者对企业项目进行优化,进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其在知识与技能应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创造力。
笔者根据“新闻采写”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创建了“学子报”采编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同一新闻主题下的不同板块深耕细作,自主组织新闻的采编、拍摄与刊登。同时,笔者会定期推出多样化的采写项目,如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创新、支柱型企业、民生等。此外,根据不同小组的特长,合理分配采写任务,如针对擅长模式化写作的小组,为其分配“会议新闻写作”任务;针对擅长沟通交流的小组,为其分配“人物专访写作”任务;针对擅长描写的小组,为其分配“特写写作”任务。不仅如此,笔者会采用轮换制的方式,保证各小组成员均能获得新闻采写技巧的训练与提升。学生将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新闻体裁、内容等进行整合、编排,形成电子版“学子报”并发布在微信、微博、校园报刊等载体上,通过校内师生的反馈等调整自身的采写方式。
“新闻采写”课程教学的课内课外一体化要求教师将课外素材应用于课内教学中,并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素材收集、实践练习等,以此将课堂教学效果延伸至课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消息的写作”相关知识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将带有微课资源、学习任务、问题的导学案发送给学生,请学生借助网络收集新闻素材,完成预习任务,并结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即消息的五大要素,选取贴切的新闻案例;在正式授课时,笔者请学生谈一谈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消息写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在课后阶段,为学生布置消息写作任务,请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实现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实践的有机衔接。
“四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本文根据“新闻采写”课程特点、本班学生的兴趣及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等,构建了以案例教学为重点、以情境式教学为要点、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着力点的“四化”教学模式。在推动“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根据社会对新闻采写人才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此满足“新闻采写”课程的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