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外交话语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2022-03-18 11:17莉,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例句讲话外交

肖 莉,李 蕾

(大连外国语大学 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目前,国内学界对“国家形象”仍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发了不同的观点。从媒介角度看,徐晓鸽认为,国家形象是由国际社会决定的,是一个国家在其他媒介报道中表现出来的形象[1]。从评价角度看,管文虎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2]。汤光鸿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3]。孙有中对管文虎等人的观点展开了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4]。从国家实力角度看,张昆、徐琼认为,国家形象是国家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综合体现,是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产生影响的重要实力来源[5]。我们认为,国家形象是内外部公众对一个国家总体性的、动态的认识和评价。国家形象分为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仍以他塑形象为主。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维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他塑形象并未真正、如实地反映我国国家形象,甚至出现了极大的背离。因此,自塑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话语作为对外展现国家形象的载体,在塑造国家形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疫外交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话语,可以自塑我国国家形象,增加大众对中国抗疫的了解,并获得相应的认可。本文从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整理出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外交会议上的抗疫外交讲话①,将之作为语料,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策略。

一、战争隐喻认知策略

人们不断地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体验,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推理、联想、归纳、演绎)形成了对外在现实和自身经验的理性看法,即对世界万物形成概念和意义。有些概念可以直接被人们理解,有些概念则需要被间接认知,此时可以引入一种认知模式——隐喻。隐喻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工具,而战争隐喻是一种把战争作为概念源域的隐喻,即把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概念投射到陌生的目标域中,从而认识目标域。

“战争”和“新冠肺炎”本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战争属于社会学范畴,带有负面的感情色彩,常与疼痛、流血、伤亡、罪恶、抗争、敌我双方等词相关联,给人恐怖的情感体验和视觉效果;新冠肺炎属于医学范畴,因其传染性强和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不易被人们了解。“抗疫”“战疫”等一系列话语的表达正是将战争当作源域,将新冠肺炎疫情当作目标域,使用战争隐喻的认知策略帮助公众理解。将战争与疫情联系起来,是因为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第一,从心理上,它们都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使人直观感受到它带来的破坏力并意识到疫情发展的严峻性;第二,从情感上,它们带给人紧迫感、危机感,从而激发起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第三,从认知上,巧妙地用战争术语来建构、理解疫情,将疫情放在人们的对立面,符合人的认知。习近平主席在外交会议上的抗疫讲话也正是采用了这一认知策略。

例1.“当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疫情还在不断反复,夺取全球抗疫胜利仍需付出艰苦努力。”(2020-11-17)

例2.“团结合作,携手抗疫。面对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2021-10-31)

例3.“我们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2021-09-21)

上述例句中使用了很多战争领域的词语,如“胜利”“武器”“战胜”“斗争”“利器”等,把它们投射到新冠肺炎疫情话语中,强调了人与疫情之间的对抗性,警醒人们这场战斗的紧迫性。同时,“夺取……胜利”“最有力武器”“赢得……斗争”等表述都呈现出了积极的情感色彩,体现了人们终将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抗争精神,反映出党和国家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积极谋略并始终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例4.“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集一切资源、尽一切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11-17)

例5.“抗击疫情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实践证明,要彻底战胜疫情,必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突出位置……尽最大努力做到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个病患者,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2021-05-21)

例6.“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2021-10-30)

上述例句多次出现“人民”一词,强调这是一场以“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特点的“人民战争”,肯定了人民的价值和重要性,诠释了发动“抗疫战争”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运用战争隐喻策略塑造了一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形象。

例7.“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世卫组织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调动全球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2020-5-18)

例8.“在这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战役中……”(2020-11-21)

例9.“抗击疫情是一场总体战……”(2021-05-22)

上述例句中将战争类型“总体战”“阻击战”“全球战”一并投射到疫情话语中,表明了这场抗疫战争来势汹、抗击难度大、波及范围广的特点。要想“打赢”,绝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全球共同参与、全行业通力配合。此处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习近平主席在抗疫外交讲话中用战争隐喻将复杂概念简单明了地传达给受众,使传达出来的动员话语内容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使建构出来的国家形象更容易得到认可。

二、数字事实论理策略

面对国际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外交会议发言人凭借普遍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发表最具可信度的观点,公布可靠的信息,使外交会议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窗口。此时,外交会议发言人为了使话语有据可循,常常列举大量事实,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外交会议上的抗疫讲话,以大量的数字事实为论据支撑,具有说服力,向世界人民陈述了抗疫中的“中国作为”,表明了中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抗疫者。例如:

例10.“这次疫情突如其来,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冲击,夺走数十万人宝贵生命。”(2020-06-17)

例11.“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人均收入将下降3.6%,8800万至1.15亿人将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2020-11-17)

例12.“疫情给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多重危机,饥饿人口总数已达8亿左右。”(2021-10-30)

上述例句中数字事实的陈述不是为了引发恐慌和不安,而是为了揭露事实,引起人们的深思,使世界各国互帮互助、团结抗疫。

例13.“中国已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非建立了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2021-05-21)

上述例句中数字事实的陈述有理有据,表达了中国战胜疫情的决心和能力,有利于受众快速了解中国在国际抗疫过程中的积极作为,易于赢得受众的信服。

例14.“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6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超过20亿剂。中国正同16个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初步形成7亿剂的年产能。”(2021-10-30)

例14句中数字事实的陈述是践行中国理念的生动体现,中国在兼顾自身抗疫的同时,还积极寻求合作,保障疫苗供应链,为人类健康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基于数字事实的论证,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有力地回击了国际上的不实言论。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构建“积极援助,携手共进”的抗疫国家形象。

三、群内成员关系策略——移情策略

在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要巩固、保持、展现、塑造和建构友好合作的身份关系,即构筑“群内成员”身份关系,从而确保其在国际场合和众多领域中保持合作关系、坚持一致立场。疫情时代,在国际外交会议上,交际主客体处于不同的客观语境,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话题时有着相近的话语主旨,都要传达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威胁,号召各国合作应对,建立同一“群内成员”身份。也就是说,交际主体常常通过话语策略与交际客体建立同一立场或者一致性身份关系,并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一些积极词语来实现群内成员身份的认同。

运用语料库在线检索软件(http://www.aihanyu.org/cncorpus/index.aspx),对引用到的抗疫外交讲话语料进行检索并统计,发现前10位抗疫外交讲话高频词为:发展,经济,合作,我们,疫情,要,全球,国际,疫苗,世界。我们发现,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使用频率非常高。中国作为交际主体,在给出意见、提出倡议、发出呼吁时频繁使用代词“我们”,将参会各国看作同一群内成员,有效拉近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身份距离,有利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提高应对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例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11-21)

例16.“让我们携手并肩,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2021-05-22)

例17.“让我们坚定信心,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21-09-21)

例18.“让我们团结起来,早日驱散疫情阴霾,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2021-10-30)

上述例句站在“我们”的角度,运用了大量正向的词语,如“美好”“幸福”“凤凰涅槃”“焕发新生”等诉说全人类在疫情风暴下的共同诉求,抒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在移情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共情。上述例句还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表明中国始终以行动倡导、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深了世界人民对这一理念的认识。移情策略的运用,唤起了世界人民的同理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四、结语

总之,习近平主席在国际抗疫外交会议上的讲话,通过战争隐喻策略的使用,建立起一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且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形象;通过运用数字事实论理策略,客观真实地陈述了在全球化的疫情中中国承担的责任和贡献的力量,呈现出一个“积极援助,携手共进”的国家形象;通过移情策略的使用,拉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身份距离,展现了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者的国家形象。话语策略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自建抗疫国家形象,有助于转变西方对我国的刻板印象,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和接受,助力我国掌握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

[注 释]

①文中语料来自《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0-06-17)、《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携手同心推进合作——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的讲话》(2020-11-17)、《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2020-11-21)、《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2021-05-21)、《团结合作抗疫 引领经济复苏——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21-07-16)、《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021-09-21)、《团结行动 共创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等》(2021-10-30)。文中例句仅标注日期。

猜你喜欢
例句讲话外交
“注水”讲话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好词好句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