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牧区民族学校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

2022-03-18 10:30贾丽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牧区现代化民族

贾丽美

(赤峰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 问题的提出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对教育现代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早已进行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并已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与实践。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1]。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2018-2022 年)》,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经过5 年努力,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2]。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文件充分反映了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保障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2014 年2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核心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3]。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密不可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必要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4]。

2 农村牧区民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典型的农村牧区民族学校的调研,对当前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民族学校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缺乏,设备陈旧

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用于购买电子设备等满足信息化的要求。电子设备本身价格高于传统的教学设备,但电子设备的购置并非一劳永逸,存在更新换代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设备如果加以保护,可以持续使用多年,维护成本低。而电子设备,随着设备硬件的老化和软件的更新,难以继续使用。如在信息技术中最经常用的电脑,需安装的软件不断升级,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和增加新的使用功能,这就要求硬件设备也要跟上软件更新的要求。因此,缺乏资金更新设备是不得不面对一个首要问题。

2.2 教育理念落后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现代化教学。在一线教学的大多数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农村牧区的民族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授课中,采用的是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而在外出培训中,专家教授大多又以聘请教育先进省份的汉语授课教师为主,民族教师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让民族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缺乏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很多设备和软件资源都以英文为主。在国产产品和软件资源中,以汉文为主。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也以内地生活背景为主,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教学资源很少。民族学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开发投入有限,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软件及资源,常常会出现更新不及时和存在系统漏洞等问题,使得教师的使用意愿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4 农村牧区民族学校教育模式和方法亟待改革

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学校大都距离城市较远,农村牧区民族学校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以民族语言和汉语授课为主,进行双语教学。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类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少有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去这类学校工作,在师资上以原有的民办教师和年龄较大、学历层次相对不高的教师为主要力量,导致民族学校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方法也沿用几十年来的传统方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民族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亟待改革。近年来,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改变主要是形式上的改变,若要深入进行改变,就需要教师们自身体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势,理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2.5 个别学校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尚未起步

智慧教育主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向学生推送学生需要的学习内容,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商业体系中,个性化的订制已经实现了向客户推荐可能需要的相关内容。要实现智慧教育,就需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设计。目前,在教育发达地区中小学,智慧教育在刚刚萌芽和探索发展的阶段,处于从理念向实践完善的过渡阶段。而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学校尚未起步,仅有智慧教育的雏形。

3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牧区民族学校教育现代化

3.1 教育装备的现代化

目前农村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设备均已达到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教育装备的完善,农村牧区民族学校均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接入,具有了基本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满足了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硬件条件。但农村牧区的各个民族学校之间教育装备配备情况存在差异,有的学校存在设备相对薄弱情况,仅能满足实现基本的信息化要求。农村牧区的民族学校与城市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设施上也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城市学校要优于农村牧区的民族学校。

3.2 教育内容现代化现状

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每个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农村牧区民族学校在教育内容上,也在不断更新。随着科学发展,教学内容越来越分化,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通过网络等教育信息化手段,充实新的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教师总体上有更新知识的观念,但由于个人对教育内容现代化理解上的偏差,更多的是教育形式上的现代化,而非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比如传统教学中用“黑板+粉笔”的方式进行教学,现在教师改用PPT 展示教学内容,或者使用计算机软件展示民族语言文字,这些都不是教育内容上的现代化,而仅仅停留在教育形式的现代化上。尤其是在教育软件资源建设上,由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性,软件资源的现代化存在更新不及时和资源较少的情况。

3.3 师资队伍和教育观念现代化现状

农村牧区的民族学校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名校名师为引领,努力打造一批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农村牧区民族学校虽然距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采用“互联网+教学培训”的模式,通过远程名师讲座和研讨的形式,帮助民族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通过教育专家的指导以及全国、省市级教学名师示范等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梳理现代化教育理念。这种通过互联网对民族学校教师的培训的方式,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改进了教师培训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培训困难的问题,解决了目前农村牧区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具体问题。通过有重点培养本校教师,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从传统的教育观念走向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信息化在促进师资队伍和教育观念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4 教育管理现代化情况

农村牧区民族学校在教育管理的组织和教育管理方法上,已经能够实现在教育信息化手段下的组织教学与管理,学校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教育管理组织的构建上,形成了具有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的教育管理组织与教育管理方法。在教育管理手段上,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促使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转变,学校均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手机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安排与管理。通过“校校通”和“班班通”,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等其他方式进行沟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便捷,极大方便了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课外指导与课外活动等也能够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

4 有效实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策略

农村牧区的民族学校是民族教育的缩影,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特殊性,透过这些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现状,为教育信息化促进民族学校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思路,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民族地区农村牧区民族学校教育现代化。

4.1 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中需要政策资金支持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教育信息化写入中央全会决议,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十九大强调要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八项信息化重大工程,将教育信息化列入九项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强调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指出:“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策略,并联合五部门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形成了新时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体系[5]。党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体现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上,有助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农村牧区的民族学校从建立之初,在硬件设备和师资上就相对薄弱,资金投入较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较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有一定差距。这种先天的弱势,让农村牧区民族学校在发展上受到限制。借助教育现代化建设之际,民族学校要抓住政策优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在政策支持和资金保证的前提下,更新民族地区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好必要的准备[5]。

4.2 推进教育服务方式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以教育信息化理念为引导,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推进农村牧区民族学校教育服务方式的信息化变革和教育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从教育服务方式上,农村牧区民族学校要进行转变,将最新的教育服务方式提供给农村牧区学校的学生,学生虽然身处边远仍然能与时代同步,体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学习便利,与国际接轨。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也要创新具有教育信息化特色的农村牧区民族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针对民族性创新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形成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管理。

4.3 创新开发民族特色教学软件资源

在软件资源的开发上,要注重培养本地区教师,这些教师常年生活在民族地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软件资源,有助于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的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创新开发民族特色教学软件资源上,一方面要注重培养本地区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软件资源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外界技术优势,帮助民族学校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软件资源。为了让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软件资源在民族地区更大范围内发挥优势,在开发前期要充分调研论证,保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4.4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建设发挥制度优势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小组。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都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时任部长陈宝生为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各个省、市、县的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内容,学校也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从教育行政部门到一线教学和技术支持部门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局面[6]。全国教育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各地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全国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和各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有效提升了教育信息化的效率。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教育改革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保障,在农村牧区民族学校的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并通过实际效果体验了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让地处偏远的农村牧区民族学校透过教育信息化的窗口看到了世界。2018 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发表的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报道了偏远贫困地区的248 所高中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屏幕的直播成都七中课堂,与远在成都七中的学生一起学习,很多偏远地区高中的学生考取了重点大学,因此改变了命运。这篇报道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这是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模式转变的优秀案例,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民族学校也应对此深入思考借鉴,探索适合于农村牧区民族学校的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

5 结论

目前全国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体系的构建到硬件设备、软件资源的配套上,都需要不断尝试,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也是保障智慧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农村牧区民族学校要抓住这一契机,争取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同步发展,从起步阶段就做到同时起跑、同时进步。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空间大,更加个性化的私人订制学习模式在未来将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知识增长,成为更加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

农村牧区民族学校要以地区的智慧云中心为基础,构建智慧教育环境,但目前很多城市并未形成智慧云中心。这就要求农村牧区民族学校要首先以本学校资源为基础搭建智慧教育环境,通过向教育先进地区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学习,构建以智慧教室为主,智慧教育管理领域和智慧学习环境共同组成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在有条件的地区的农村牧区民族学校逐步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师资队伍建设行动,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7]。

教育信息化既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8]。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民族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期望能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牧区现代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