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培育

2022-03-18 09:46鲁宽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观念精神时代

■齐 彪,鲁宽民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青年是生产生活过程中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中国青年是否有担当精神、是否充满生机活力,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上,聚焦中国梦,我们要更加注重中国青年的作用,更加注重对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

一、青年担当精神的时代要求

时代赋予青年人以新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青年务必筑牢信仰担当,增强本领担当,勇于实干担当。这是青年一代的时代使命,也是广大青年必须具备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

(一)不忘初心,筑牢信仰担当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是中国青年的不变本色。初心始于信仰,使命见于担当,百年复兴路,青年守初心,处在不同时代的青年,能够始终勇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要求,引领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始终不忘为国为民奋斗终生的初心,始终怀有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了崇高的信仰,就需要有坚韧的担当精神。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级的改革、革命皆无法改变中国任人欺负的状况。一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彻底改变了中国命运与发展方向,“五四”运动中的青年没有辜负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在祖国经历“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不变的是青年之魂,一代代的有志青年,矢志不忘爱国与担当的初心和本色,他们有一份光便发一份热,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之中,始终处于党和人民需要的最前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愿景,新时代青年已经“把党的事业、历史的重任、人民的期盼,义无反顾地挺在胸前、担在肩上”[2]。处在新征程上的中国青年,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主动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担负报国之志、涵养忠诚之心,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二)立足当下,增强本领担当

新时代的中国正阔步前行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新时代的青年要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就必须立足时代发展要求,注重个人全方位的发展,磨炼过硬本领。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社会发展进步,青年当有所为。青年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了时代所需要的最理想的精神状态,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历史赋予当代中国青年以中国梦这一“大担当”,这一担当既是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年寄予的厚望。时代是出题人,青年是答卷者。百年新征程上,青年要增强本领担当,顺应时代发展,就要自觉地将个人的追求同祖国和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事业相结合,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立足当下,建立起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将“个人梦”融于中国梦之中,在中国梦这个大舞台中成就个人梦想;新时代青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夯实学业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提高创新和动手能力,扎实实践基础。以青年的创新实践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数量”向“中国质量”的跨越式飞跃,为国家的现代化、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青春力量。广大青年要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努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个人认知和社会实践的反复循环中,深化对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的认识;同时青年也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担当、过硬的本领,为将来全身心投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践行使命,勇于实干担当

“坐而论道”不可取,虽志存高远,仍需脚踏实地。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4]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青年始终保持着奋勇当先的奋斗姿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践行“干”字当先,为不同时期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康、梁等维新志士努力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到“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伟大觉醒;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十四年抗战的胜利;从“八一”起义“第一枪”打响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从“两弹一星、蛟龙入海、神舟问天”到“抗震、抗洪、抗疫”,中国青年从来都是迎难而上,英勇献身,他们的实干精神,遍及华夏大地。从1840年这个沉痛的年份起,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就许下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梦想,这个“梦”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才得以实现,而这个时期的中国青年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以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身份存在。处在奋斗新征程上的青年,时代赋予了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我们要勇于担当,为伟大梦想的实现踏实肯干、砥砺前行,在伟大斗争中磨炼政治品格、道德品质,为伟大事业取得成功奋斗不止,在伟大工程的实践中注入青春力量。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我们要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不断在中国梦实现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人生华章。

二、青年担当精神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青年是奋发有为,向上向善的一代,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奋力拼搏的一代。对青年而言,树立担当精神是个人和国家梦想实现的必然要求,但部分青年的担当精神相对缺乏,结合生活案例,具体分析如下。

(一)担当意识责任淡薄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青年只有拥有正确的、完备的担当意识才能有利于担当实践,相反,则起到阻碍作用。青年担当意识淡薄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担当的责任感不足。部分青年过于关注明星私生活、“饭圈文化”“肥皂剧”、电子游戏等,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追剧、短视频上,追求一时心情愉快,呈现出“过度娱乐”的特征,而对于国家时下热点问题、国情世情缺乏兴趣和关注,更有甚者在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方面缺乏担当意识,例如:公交车上不主动给老人让座、“啃老”等行为。如此漠不关心的态度、欠缺的责任意识,表现得过于强调个人利益,缺乏集体主义观念,长此以往,只注重片刻的消遣娱乐而不深入的花时间思考问题,只注重个人的小事而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担当,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进步,而且会导致个人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过度追求利益,诚信理念缺乏。部分青年在精神上追求享乐,在生活上追求利益,一切“向钱看齐”,金钱至上、冷漠人情,过度放纵对“物与利”的追求,缺乏情感和责任感的提升。少数青年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令人担忧,例如考试作弊、代考、替考等行为,担当意识全无,严重影响了教育风气。青年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事关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青年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是不可忽视的话题。

(二)担当本领能力不足

广大青年不仅要有担当意识,还要有担当能力,不但要想做事,还要能做事、会做事。综合素质不高,是新时代部分中国青年担当能力不足的体现之一。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各个社会生产实践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胜任一份工作,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但同事之间的交往能力、正确的职业操守、价值观、必要的生活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因素也缺一不可,但就目前来看,青年往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较为重视,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例如,部分青年大学生只注重知识积累而忽略知识的应用,只注重校内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校外的实践活动,只注重学习而忽略身体的锻炼。实践告诉我们,青年能否担当起工作任务甚至时代大任,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基础和依托。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甚至没有规划,盲目乐观是部分青年缺乏担当能力的又一体现。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大部分都在父母事无巨细的关照下长大,他们离开父母后独自生存的能力很差,以至于部分青年丧失了应有的担当能力。“走一步看一步吧”“找份合适的工作,过普通的生活”,这是部分青年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打算,然而我们要清楚的是要做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事,还要在家庭甚至社会和国家层面有所作为、有所担当。青年人当如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亦当培养过硬的担当能力,砥砺前行。

(三)担当行动畏惧不前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新时代青年拥有了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最终要落脚到担当行动上来。而关于担当行动的欠缺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躺平”思潮的卸力。近年来,随着“内卷”思潮的广泛影响,随之兴起一股“躺平”风,网络自媒体将“躺平”一文推向受众,迅速成为大多数90后、00后青年的标签,这种“躺平”思潮虽带有对经过努力后对“内卷”现状的无可奈何,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种无所谓或安于现状的态度出现。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呈现出无欲无求、不思进取、保持现状的状态,其表面看来是与世无争的“和谐”,实质上是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是极度缺乏担当行动的表现。第二,“拖延症”的束缚。“拖延症”集中表现为一个“拖”字决,体现在严重缺乏时间管理和自我规划,享受安逸、厌恶行动,自律性极差。例如,部分青年大学生,总是踏着上课铃响才匆匆走进教室;总是不到考试的前一天就不复习,长此以往,其最终的结果必将是亲手剥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心怀中国梦的远大抱负,摆脱“躺平”“拖延症”等标签的影响和束缚,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都要争当“排头兵”,勇于践行实践担当,充分培养、提升和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6]近年来,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着,担当精神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要改变这类现状,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青年,实现中国梦和人的全面发展,担当精神不可或缺,担当精神的培育更是大势所趋。

(一)担当观念先行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回顾过往,不同时代的中国青年之所以能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对青年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着眼当下,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国青年,担当观念的形成,能够成就青年和国家的未来。正确的担当观念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些错误的担当观念依旧占据一席之地。例如:受好逸恶劳错误观念的影响,部分青年产生不思进取、不劳而获、得过且过的思想;受家庭父母溺爱的影响,部分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走入社会毫无独立生存能力,更不要说具备担当观念;部分政府官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给青年人的工作担当思想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些无担当的观念使人们在思想上不以担当为荣,反以为耻,身体上慵懒,行动上拖延,对此类观念,每一位有志青年都必须予以坚决抵制。担当观念先行,担当教育当贯穿始终,即通过教育,培育青年正确的担当观念。担当教育应涉及到青年成长的几个重要的阶段,要形成家校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担当教育体系。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的思维、行动方式,教育、培养理念都会对青年担当观念的初步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对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坚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表率,通过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促进担当认知和担当行动的统一,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其次,教育工作者要示范引领。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根据每位同学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通过传统课堂讲述担当观念,案例分析深化担当观念,学生专题汇报形成担当观念,以身作则力行担当观念,并积极将担当观念融入到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努力做到两者相结合。

(二)担当能力养成

只有担当观念而没有担当能力,担当实践难以为继;既具备担当观念又拥有担当能力,担当实践才会有扎实的根基。专业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担当能力的动态表现。衡量广大青年的专业知识不仅体现在知识量上,更体现在深度和广度上,用知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使青年能够获取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担当能力的第一要素;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体是担当能力的保障,使青年能够获得改造世界的能力。青年担当能力的养成,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需要协同发力。首先,国家要继续推动素质教育,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全国各地区不论发达程度,都能享受高水平的教育,使青年都能在平等受教育的基础上,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良好品德、提升身体素质,以优质的综合素质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口质量,最终促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其次,政府和社会团体、工会等要充分发挥协调和保障作用,在为青年的就业培训、薪资待遇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和渠道支持的基础上,创建工作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平台,使青年能够掌握工作技能、激发创新、创业潜能,让青年真正拥有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最后,青年自身要开展综合素质的自我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理念。不仅要在学习中丰富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自我身体素质,以综合能力的完善,不断增强青年担当能力。

(三)担当氛围带动

马克思曾明确阐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人们的生产生活既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又必须接受社会环境润物无声的影响,新时代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浓厚的良好社会氛围,也目睹了许多不良社会风气。让青年担当作为,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必不可少条件。受西方“泛娱乐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群体中崇拜金钱、不劳而获心理开始蔓延。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需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想担当、敢担当、能担当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必须要坚决维护党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把控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以大力弘扬担当精神为着力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把控信息传播路径,通过树担当典型、传担当事迹、赞担当模范,让每一位敢担当,敢作为的人都能被肯定、被善待,让青年人牢固树立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让担当作为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要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真担当,以身作则,以行示范,坚决抵制“假把式”“花架子”,发扬迎难而上的精神,争当担当作为模范,向人民群众传递担当精神,让热爱担当、力行担当成为常态,让担当光荣成为时代主旋律。

(四)担当实践跟进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担当精神的塑造,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培育合格的接班人,担当精神的培育关键在实践、在身体力行。通过实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相结合,这也是感性到理性认识转化的重要环节。一是青年大学生要在确保自己学业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暑期的调研实践、献爱心、养老院志愿者等活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多参与勤工俭学、外出走访、调研等。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有助于青年群体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的社会现状和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清楚我国人民最迫切需要和亟待解决问题。明白了这些问题,青年可以更加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才可以知道今后向哪个方向行动、怎么行动,从而自觉地践行担当实践。二是要勤于实践担当。建国以来,我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奋肯干,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世界上里数最多的高铁路线、世界上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算机”……从开始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诸多的世界之最,背后都是中国人民夜以继日的努力,中国青年也从来都是重要的推动力。习近平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8]进入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时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任重而道远。中国青年当传承不辞辛苦,勤奋劳动的精神,勇于担当,善于实践,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行一行、专一行,把中国梦的远大理想抱负投入到日常的点滴行动中去,投身到奉献祖国、奋发图强的实践行动中去。

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使命担当,中国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自身需要在担当意识、担当本领、担当实践上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争做追梦者、逐梦人,促进个人成长成才。也要努力将个人与国家梦想相结合,奋斗无悔青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走好新时代属于青年的“长征路”。最终以青年全方位担当精神的树立,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之力。

猜你喜欢
观念精神时代
维生素的新观念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健康观念治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