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2-03-18 09:46邵雅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福建人才企业

■邵雅利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1]。创新创业创造是福建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福建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福建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仍存在一些“痛点”和“堵点”。因此,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福建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短板之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既具有重要的新时代价值,又能为全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路。

一、问题与短板

从总体上看,福建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良好,如建立了全省一体化的网上政务平台,大幅度压缩了企业开办环节和申请时长等。但仍存在一些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一)企业创新动力与投入不足

福建制造业主要仍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鞋服、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制造领域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从全省看,2019年福建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1.78%,低于全国2.23%的平均水平[2],多数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21年7月3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培育了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福建省221家,全国排名第14位,可见福建专精特新企业总体数量仍然较少,难以形成“以大带小”的产业集聚发展良好局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减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订单减少、销售难度加大,部分行业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态势,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同时,在国内消费升级、劳动力成本攀升和出口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迫切要求传统型企业转型升级破解发展难题。但受创新投入成本高、技术门槛高等因素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物质基础,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甚至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导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易受国内外市场的冲击以及被同质化产品替代。

(二)企业融资难贵问题较为突出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企业融资的普遍性难题。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其他金融产品业务发展缓慢,如小贷公司、保险理财、互联网金融、民营股份制银行等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不够丰富,还未能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福建已出台力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但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反映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银行审核企业贷款时仍然设置抵押物、担保还本等续贷条件,注重企业的可变现资产,导致部分科技型企业因缺乏相关抵押品或担保方,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不少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条件的要求更高、审核更严,导致中小企业享受政策优惠有一定难度,企业贷款难、银行放贷难仍客观存在。同时,近年来企业不良贷款有所增多,银行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将部分传统产业列为谨慎支持、限制支持行列,实施相关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等措施;对中小微企业抵押资产折扣率较高,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企业承担评估等费用也较高,因此也相应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贵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创造发展,导致其创新转型升级的后劲不足。

(三)创新创业创造的人才支撑力不足

福建由于本身的城市吸引力相对不足,大量人力资源流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自身人力资源相对单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创新创业创造的支撑人才缺口尤为明显。目前福建关于鼓励引进人才的措施,主要针对顶尖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扶持产业人才、业务技术骨干人才等人才实施奖励,但这些人才奖励的力度对外地人才吸引力不大,本地人才又存在总量偏少、层次结构不优的问题,容易在“抢人大战”中失去优势。调研发现,不少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生物制药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反映高水平人才紧缺,而福建现有高校数量少,专业设置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可供选择的对口专业人才存量少。企业需要招募外地人才进行补充,但福建在产业环境、产业规模等方面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在职业发展空间、薪资水平等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由此导致一些企业不得不将相关板块的研发中心设在外地,如泉州的动漫企业由于在当地难以招到优秀动漫人才,只能在深圳设立研发办事处。

(四)服务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当前福建省已培育了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截至2019年底,福建共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9个、省级示范基地31个,国家示范平台25个、省级示范平台92个[3]。但“产学研用”的创新体系仍有待加强,创新资源共享性和利用率仍然较低。为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主要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设立创业创新天使基金、创业培训专项经费等。但从调查来看,企业对这些政策的知晓度不高,申请和使用的便捷性同样有待于提高。

二、优化路径分析

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是一个系统工程,福建要在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优化的道路上先人一步,积极鼓励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先行先试、创造性开展工作,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一)聚焦创新动能培育投入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考察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时指出:“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4]。福建应围绕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加大力度培育创新动能。

一是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性水平。福建应着重利用闽商的企业家人才、企业自发形成的初级产业集群和集群雏形,以泉州、福州和厦门为龙头,以平潭作为试验田,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实现产业要素聚集。要充分利用福建原有企业优势,形成福建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双重驱动。梳理部分高端前沿技术领域且又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行业,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同时要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确保产业政策精准发力。如推广厦门市湖里区经验,通过创新人才住房补贴、台湾特聘专家补助、重点产业项目补贴、扶持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多种形式,打造平板显示高端制造业集群,形成了从上游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模组,到中游的显示屏制造、显示模块组装,以及下游电视机、显示器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具有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福建借此可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二是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福建应持续在工业互联网上发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福建要加快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大力推动实施“机器换工”,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研究出台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着力突破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跳出传统发展思维,围绕产业生态系统和价值链重构的新机遇,深入挖掘市场中的潜在和关联需求,积极推动技术、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大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加大R&D投入,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逐步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互联网+制造”“龙头+配套”“存量+增量”,开展产业技术攻关,梳理一批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急需攻克的核心技术项目加大联合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瞄准先进产业和优势领域,集中政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项目等资源,大力培育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协同攻克重点关键技术。加快改革力度,培育福建省制造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种子企业快速成长,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积极培育软件信息平台型企业,支持软件企业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二)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5]。金融是企业创业成长、创新创造发展的“血液”储备和制造器官。因此,福建要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提升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水平。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福建可制定引导和监管政策,培育一批实实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金融公司,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方式设置金融科技专项引导基金,采用落户奖励的办法,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孵化器,吸引集聚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经营规范的金融科技企业在福建省内注册落户。加大对重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引进更多金融创新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技术,精准分析风险,以解决“不敢贷”问题,重点支持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石墨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分散和化解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创新风险,福建可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专项补偿资金,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或对福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保费开展补助工作。在创新服务方式上,福建要多维度、多模式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扶持和推动优势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针对因银企信息不对称而成为中小企业贷款难关键因素的现实,福建应尽快推动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用主体信息互动共享,便利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将电力欠费、公积金缴存等非银行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持续推动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公司对接上金融信用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扩大信用评级企业覆盖面和合作金融机构数量,发挥信用评级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的作用,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等动产质押融资机制和产融合作试点。最终形成以信用体系为基础,健全信贷、股权、债券、信托、担保、保险、典当等市场化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地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构建覆盖全省、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运作模式和风险补偿办法。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的发展。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等平台,加快整合相关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的信息资源,探索与省再担保公司的信息对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并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对于正常经营、依法纳税、信用级别A/B级企业,要积极拓展“银税互动”平台,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过“诚信纳税贷”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周转。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主动作为,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落实普惠金融领域专门信贷政策,完善普惠金融业务专项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在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头雁”作用。

(三)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6]。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离不开人才的推动,福建需进一步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来破解发展中的人才问题。

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培育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水平。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着力加大高技术人才培育、引进,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激励机制,增强中小企业对各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优化完善中高端人才落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科技奖励、股权激励等政策,引进一批高层次产业科学家、创新创业创造领军人才、“海归”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每年编制并实施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支持企业引进符合产业转型发展升级需要的各类急缺急需人才。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引导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订单班”“委托班”等合作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引进和留住更多高校毕业生,出台大学生落户、安居、见习、就业、创业、融资等优惠政策,建设一批由校企、院金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完善人才服务机制。福建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力度破解人才难留中的突出矛盾,形成就业、能力提升、职业成长、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社会融入和荣誉评价一条龙的人才保障体系,确保福建各层次人才职业有发展、生活有保障、价值有认同。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措施,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人才中介机构、众创空间运营商等机构的战略合作,探索“周末工程师”“候鸟人才”等模式。完善中高端人才居住保障政策,如借鉴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人才专项租赁房用地拍卖的经验做法,在靠近产业人才聚集地,如各种特色小镇、高新区或创新科技园等,统一建设人才周转公寓,助力形成强大的人才吸附磁场,提升人才的家园归属感。对生产经营规模和财政贡献达到相应标准的行业骨干企业,向其发放人才购房“房票”,企业人才凭票可在购买首套住房时享受补贴,从而为福建落实赶超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四)加大创新创业创造服务支持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7]。福建要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致力于福建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加大创新平台和机构的培育。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和机构包括专家咨询平台、项目对接平台、创业孵化平台、行业企业交流平台、教育培训平台、法律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在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应做好牵线搭桥的角色,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与国际或国内的专业化机构接洽,或者邀请省内相关专业的研究机构,以政府补贴或企业补贴的方式,采取邀请讲学、设立办事处等方式使其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充分发展创新工场、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按照“孵化器+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双创特色载体”等模式,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业孵化辅导基地,打造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创造示范基地,支持大型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向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共享数据和技术、能力平台、研发工具、营销渠道等关键资源,促进开放式创新。

二是力推科技成果更快转移转化。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有效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福建要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技术机构,为中小企业吸纳科技成果提供专业化服务,每年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融资担保、科技检测等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的专业机构开展评估和认定,并给予适当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中介机构开展科技中介服务的条件装备、数据库建设、技术经纪人培训以及举办各种科技中介活动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与发展,为创新创业创造企业提供从创新需求激活,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再到产品化、商业化、市场化等全过程服务,具体包括政务一站式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辅导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服务等。做好支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成果转移升级工作,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技术、检验检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技术数据分析等科技创新服务。

猜你喜欢
福建人才企业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那个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