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2022-03-18 09:46林晓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党史

■林晓红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其理想信念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强化大学生党员思想入党,这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

一、红色文化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党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追求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个人“三观”的具体表征,高校开展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激励奋进的决定性力量。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合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将“回望过去”与“展望未来”有机结合,建设规范化的教学内容系统,融入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中,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源泉。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党性修养,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进一步抓好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辽宁是红色文化大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红色文化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在这些红色文化中,坚定牢固的理想信念是其强大的理论源泉,红色基因是其丰厚的精神内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辽宁有条件也有必要依托这一优势,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是确保高校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需要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感染力,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挖掘利用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红色资源,将其作为最现实最生动的活教材,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深刻领会。以辽宁红色文化为例,辽宁的红色精神谱系中,有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决战决胜的辽沈战役抗战精神、忠贞报国的东北抗联精神、历史铭记的“九一八”精神等;在辽宁的红色英雄先辈中,有为革命理想奋不顾身的关向应、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雷锋、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赵尚志等。通过深入学习,使高校学生党员在耳濡目染中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提高党性修养,并自觉地将红色文化中的优质品格传递给其他大学生。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高校学生党员把准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天然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社会使命的积极践行者和广泛参与者,同时作为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其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倾向。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员教育培养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将个体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和使命担当,用理性眼光看待世界多元文化;能够有助于把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带头践行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队伍。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是推动高校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举措

红色文化具有无以伦比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中,党史教育是重要一环,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优势。高校在党员教育中将“家门口”的革命史料史实转化为鲜活教材,将“家门口”的红色遗址遗迹变成为现场课堂,将“家门口”的红色历史开发为鲜活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党员把内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外在的自觉行动。辽宁部分高校运用地方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党员更加透彻地理解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原因,更加确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排头兵”的必备要素。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现状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紧迫性也愈加强烈,大多数高校已经充分合理利用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对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和利用率需进一步提高

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也越来越偏好个性化需求,高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听讲座、看视频、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较少。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时事政治结合度不够,与大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不贴近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体验感与获得感不足,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触动心灵深处,思想上没有产生共鸣。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创新方式方法,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从而自觉树立起理想信念。

(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需进一步转变

当代大学生群体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经历过战乱的苦难、生活的贫乏,缺乏艰难困苦的历练和考验,很难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面对多平台多领域知识的冲击,加之当今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交融和影响,虽然大多数学生党员能够认识到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理解得不够透彻深刻,对党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足,只浮于表象认识。目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党史教育的党建活动,没有充分将红色文化有效整合,没有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专题教育内容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普及传播,受众的范围较小,客观上不利于党和国家奋斗历程和红色历史的宣传和传播,不利于党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实效性,部分学生对党的认知不足,积极主动靠近党组织的意识不强,影响了党员发展质量的整体水平。在全媒体时代的视域下,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方式,从而把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业者以及相关部门认真关注和积极思考。

(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高校党组织要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让他们筑牢理论之基。但目前少数青年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还不够深刻。其原因包括:目前高校年轻思政课教师队伍、党务工作队伍还存在着专业素养、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高,人员不足的现状;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少案例教学,红色文化还未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现完全的深度融合,部分学生党员无法产生对党的认同感;基层党组织对高校育人的参与度不高,无法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导致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难以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引导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更好运用,相关保障措施必须尽快加强。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

合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引导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涵养“家国情怀”势在必行。深入挖掘“家门口”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积极探索这些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教学体系

将红色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程教育,将红色故事和人文精神作为高校党课和思政课的“活教材”,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和理论教育功能,加强党课的思想深化及引领作用,可以实现党史教育对学生党员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覆盖。一是创造鲜活的教学话语。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和党员培训中,要激发教师的主导性,采用“微叙事”“日常叙事”等创造性的教学话语,讲透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共产主义信仰,讲活红色故事和红色人物,巧用网络话语、情感话语和生活话语拉近学生党员与红色文化的距离,让学生党员在情感上深刻认同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党史育人的最有效途径。二是打造全新的实践模式。高校可自主研发“红色VR”教学模式,运用APP、VR眼镜、云资源、全景相机等,构建“红色文化我来学”“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基地我来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可虚拟全景访问红色资源,消弥与红色文化的时空隔离感,增强党性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辽宁有著名的六大红色标志,即位于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工业博物馆,象征着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初期的卓越贡献;位于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标志着辽沈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迎来了第一缕曙光;雷锋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馆以及抗美援朝纪念馆,是雷锋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的体现,这些都为党员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三是创新教学方式。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思想进步、思维活跃,他们更加热切地需要“读懂中国”、了解世界。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运用典型妥帖的历史事件与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对话式、情境式、探讨式等教学方式,正面回应学生关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党员带头讲思政课、做主题演讲、谈学习体会,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和崇高的价值观,实现示范引领作用。

(二)拓宽红色文化教育路径,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载体

高校党组织要深化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关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直观感受辽宁红色文化,实现思想浸润和价值感染,助推东北振兴。通过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各种红色体验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党员发展教育提供制度化、常态化实践平台。辽宁地方政府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将辽宁具有红色文化的100余个主题纪念馆、200余座纪念碑、近100处烈士陵园、300余处红色历史遗迹整合起来,将文化、旅游、教育有机结合,向学生党员推出红色精品线路,比如展示抗日战争的“不忘国耻·英勇抗战”线路、展示解放战争的“辽沈枪声·解放号角”线路,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线路、展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线路、展示新时代新征程的“兴边富民·辽吉风光”线路等。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中通过这些辽宁独有的红色历史的物质载体,开展多样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眼见实物或身处实地地感受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充分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涵养道德品质和党性素养方面的价值功效。

(三)打造红色网络育人阵地,努力构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全新平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育人阵地已由线下逐步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特别是线上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新空间,高校党组织要用“互联网+”手段以及信息融合手段对学生党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一是收集与整合红色文献、图片、文物、影音,利用人工智能、3D影像、VR等技术将其形成鲜活的影像、文字和三维数据模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二是组建网络红色文化宣传队伍,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主旋律、弘扬红色正能量;三是采用师生互动社区、贴吧等方式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做好推广宣传,介绍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文化;四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营造全方位党史育人氛围,加强红色网络育人阵地建设。高校党组织要把网络平台建设成为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网络红色文化宣传队伍要守护好这片精神家园,坚决抵制各种网络不良现象;高校学生党员要高效利用新媒介平台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认同。

(四)建强思想政治育人队伍,注重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水平

高校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积极构建思政课教师、组织员、辅导员融合发展的“大思政”育人队伍,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这支队伍对党的认知水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关系到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身心合一,言传身教,寓情于理,运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高校党委要从源头抓起,构建完善的培训、晋升、奖励等机制,打造系统的培训体系,促进他们做好党史的宣传引导和理论教育;要求他们在教育党员过程中进一步开拓创新,将红色文化与党政方针、时代主题、社会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地方红色资源“沉浸式”体验和全景式提升。“大思政”育人队伍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在实践中深化对党的认知度,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更好更高质量地完成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全面营造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浓厚氛围

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高校党组织需要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以“地方红色党建”为基调,塑造大学生党员优秀的历史观和大局观。高校可以借助红色文化展馆等平台,开展演讲、征文、红歌等形式的比赛活动以及在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参与到其主要纪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知识和优良传统,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思想水平境界。另一方面高校党组织必须打造红色阵地营造学习氛围,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党员培养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宣讲红色文化、党史知识竞赛、在广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学习心得大讨论等丰富的教育活动,使红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充满校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大学生了解党,从而让高校学生党员在了解辽宁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理想以及献身精神,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建设者中的先进青年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高校党组织要依托红色文化用活红色资源、讲活历史故事、搞活教育形式,生动鲜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引领他们自觉成为崇高理想的信仰者、追随者、实践者,自觉投身伟大理想的具体实践。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党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