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奠基石

2022-03-18 09:30冯晓杭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个体学会心理健康

冯晓杭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而衡量心理健康的一个核心指标是情绪健康。情绪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它影响个体认知水平、行为抉择、人格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1]。由于认知出现偏差,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日趋增多,开展大学生情绪教育迫在眉睫。通过情绪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情绪教育的概念

情绪教育是指个人能够探明自我的情绪状态,正确感受他人情绪,控制并合理表达自身情绪,发掘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个体的知识、品德和意志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情绪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60 年代,情绪教育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初衷是借助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及更好的学业成绩。情绪教育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教育,主要包括三部分:自我情绪教育、学校的精神关怀和公民教育[2]。西方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情绪教育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模式,而我国的大学生情绪教育不论在内容还是模式方面仍在探索中。

2 大学生情绪教育的目标

弗洛伊德指出:“学习掌控自己的情绪是成为文明人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接受情绪教育,目的不仅是要成为现代文明人,更要成为一名心智、人格和谐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大学生情绪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会合理表达情绪与情绪自我调节。大学生要做情绪的主人,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破坏性及伤害性情绪转变为无害甚至积极的情绪;在情绪上逐渐独立,增进自我情绪认知评价和判断力,学会应对压力、荣耀与挫折;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对暂时的成就能够泰然处之;拥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能够快速从低落的心境中走出来;能够接纳自己的各种基本情绪,并正确地管理情绪。

第二,尊重他人,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情绪教育,大学生能够具有识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为建立有效的人际沟通奠定良好基础;愿意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会关怀及帮助他人;能够积极接受和适应现实环境,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交往、恋爱、择业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做到充满信心、积极应对;能根据现实环境的要求,及时调整个人需要和愿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注重情绪体验与内心道德本性的发展。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通过情绪教育,大学生可以感受和了解各种情绪,注重道德品质的发展,学会爱、感激与尊重,感受生命的意义。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具有时代责任感、使命感,热爱祖国,敢于担当,做一个内心情感丰盈的人。

第四,完善自我成长,形成健康人格。通过情绪教育,大学生既能欣赏自己的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避免产生情绪困扰。学会认识基本情绪,如快乐、恐惧、愤怒、悲伤;学会识别高级情绪,如羞耻、内疚、尴尬、自豪等。前者是与生俱来的情绪,而后者是随着个体对自我认识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情绪,需要自我评价的卷入。通过情绪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逐渐形成完整和谐的人格。

3 大学生情绪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大学生情绪教育的目标,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大学生情绪教育包含三方面主要内容。

第一,情绪知识教育。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情绪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泛滥而淹没了别人,也不任它淤塞而使自己崩溃。”情绪是复杂的,每种情绪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如自豪情绪可以让大学生体会到自信与自尊,增加行为的动力;而羞耻是一种有益的负性情绪,“知耻而后勇”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产生补偿行为。对大学生开展情绪教育,使之掌握情绪的基本特征,学会正确地理解情绪和情绪表达,是开展情绪健康教育的基础。

第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准确知觉和理解情绪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情绪素养。自我掌控水平高的大学生善于敏锐知觉和理解他人及自己的情绪,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言行;相反,自我掌控水平较低的学生不善于准确知觉和理解情绪,更不善于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在生活中容易碰壁而产生消极情绪。大学生可以从分析自我的情绪状态、生理状态入手,结合引发情绪的事件进行知觉情绪能力培养;通过语言表达、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信息,识别情绪的真实含义;学会自我剖析情绪产生的真正诱因,尤其要合理、准确地分析复杂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教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使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第三,掌握情绪、认知、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个体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从而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行为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3]。可见,情绪、认知与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掌握情绪、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日常行为中关注情绪的发展,不断审视自我的行为,构建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行为。

4 大学生情绪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是其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情绪教育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自我、他人、社会三位一体的情绪教育模式。首先,对大学生而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获得基本知识仅是情绪教育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时候要积极开展自我情绪教育。如自我情绪认知,即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能够用言语准确地描述出来;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不让情绪干扰当前所从事的活动,并能够从消极情绪的困扰或高度兴奋的状态中迅速恢复过来;学会移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思想。大学生开展自我情绪教育,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真诚接受来自他人的情绪教育指导和建议。当大学生身陷不良情绪时,很难从中自拔,这就需要主动寻求他人的建议和帮助[4]。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难免有迷茫的时候,这时要学会向身边值得信赖的人求助。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发展动态,对可能遇到的情绪问题提前作出反应,让学生对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思想准备,避免突然发生时手足无措导致的情绪障碍。

再次,情绪教育可以从社会环境中获得。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个体发展模型-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中的个体是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的。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5]。每一层级的系统都会作用于个体,反过来,个体的发展也会影响外围环境。一名大学生若总是积极、乐观向上,其情绪也会感染身边的同学,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人际网络。在社会环境中学会情绪教育,可以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二,直接和间接的情绪教育体验。直接情绪体验是指自身的情绪感受。体验不同类型的情绪,不论是积极情绪,如快乐、自豪、幸福等,还是消极情绪,如悲伤、羞耻、内疚等,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是必要的。通过真实的体验,大学生能够准确剖析自我的情绪状态,理解他人。体验不同情绪的关键是如何掌控、如何调节和管理不同类型的情绪。一个人愤怒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反之,当意识到自己情绪将要变得恶劣时,要及时调控自己的言语或行为,必要的时候要暂时离开让自己愤怒的情景或当事人。大学生不论处于哪种情绪状态,都要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以坦荡的心境面对成功或失败。

间接情绪体验是指来自外界或他人的情绪教育。社会心理学之父阿尔伯特·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理论,即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间接获得。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的“习得情绪实验”也证明人类情绪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因此,大学生可以借助现代社会多种媒介,如期刊、报纸、网络、影视作品等,学习观察获得他人的情绪反应,从而反思和提升自我情绪教育水平。

第三,情绪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情绪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个体和团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确立情绪教育内容和情绪训练指导策略等。目前高校虽已开展和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为了使情绪教育顺利实施,有必要系统地针对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类型,编写不同情绪训练操作手册,使情绪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大学生的情绪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的公共心理健康课程,二是高校的心理社团活动或心理咨询。这些课程和活动主要针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自卑等进行情绪教育。而从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正性情绪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中实施的情绪教育,目的不应该只是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情绪困扰,更重要的是教会和引导学生发展积极情绪,发现个人优秀品质,找到人生目标,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怀。此外,开设相关的辅助课程也是情绪教育的一种方式。如情绪控制技巧介绍,教会大学生如何控制或平息愤怒、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开设专项情绪训练,针对不同情绪类型,组织和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提升大学生对积极情绪的认识水平。大学生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提升情绪教育水平。如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走进社区、孤儿院、敬老院等,或者利用假期去农村、城镇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给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升情绪素养,为创造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5 结语

大学生情绪教育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是引导大学生努力践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栋梁之才的核心素养。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个体学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学会分享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