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探析

2022-03-18 09:12李鑫鑫王丹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教学模式

■李鑫鑫,王丹丹

(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所倡导推行的新型教学模式[1],我国学者张学新等人对这一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与讨论。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吸收(assimilation)与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步骤,简称“PAD Class”。其具体时间的分配比例根据教学情况灵活把握。该模式的创新在于将讲授与讨论的时间分开,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讲授占用一半的课堂时间,另外一半时间用于学生进行讨论[2]。必须强调的是,对分课堂不仅仅是时间和教学的对分,更是一种权责对分。与传统课堂教学和讨论式课堂教学相比,该教学模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从讨论时间的角度看,传统课堂注重讨论的“即时性”,而对分课堂把讲授和讨论分开,让学生在课下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内化和吸收,然后再进行讨论;二是从权责对分的角度看,对分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明确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权利和责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课堂营造了民主、自由的氛围[3]。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当前信息传递以网络传播为重要媒介的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一定的冲击。教学内容如何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如何更加生动多元,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今天日益强调高校内涵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改革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极为重要。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4]。将对分课堂应用于高校思政课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质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课程层面

第一,从课程特点来看,高校思政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讲政治是高校思政课的基本遵循。通过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充分讨论学习内容,可以促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观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舆情走向,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第二,从教学目标来看,高校思政课注重培养大学生躬行实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完成课程作业,更符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三,从教学评价来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区别于其他课程,具有更突出的综合性。使用对分课程教学模式,达到权责对分、时间对分,可以更好地体现自评与他评、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等综合评价,从而实现科学评价,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二)教师层面

第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提升教师的讲授质量。在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如何取舍教材内容,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设计思考。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展示教学知识的框架结构与重难点,意味着教师只需从“战略”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全局把控与深入准备。如此,教师只需要集中精力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设计准备,提炼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此举将显著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即针对此,探索运用专题讲授取代传统教材的章节目录式讲授方式,教师主要针对专题内容的框架结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备课。此模式可有效避免相关内容的重复叠加所带来的教学压力,在集体备课与讨论过程中明晰专题内容讲述的方式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减少教学时间凝练课堂讲授的质量。

第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缩短了传统的教学时长,教师可在更加充裕的时间内探索如何扩展、深化与凝练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科研水平与课程讲授质量。同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促进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感悟和发现新的专业信息,从而产出相应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也可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度展开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以此丰富完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生层面

第一,增强学生的思政课学习主动性。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侧重于教师单向教授的生硬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则侧重于权责对分、精讲留白。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分享教与学的权利,共担责任。教师讲授时间缩短,精讲留白,设计重点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和学习内化的空间。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继而在课堂讨论环节展示和表现自己的研究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师的鼓励带动和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下,学生的交流相比较传统课堂更加流畅,学习的主动性更强。

第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采用的是“延时讨论”的方法。“延时讨论”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下思考,就避免了学生对刚接触的内容尚未理解,难以形成新观点,讨论内容缺乏深度的问题。同时,课堂讨论强调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学生需要将思考成果进行分享,提出问题并质疑其他同学的观点,又要加强合作,帮助其他同学解答问题。因而在思考—讨论—总结的环节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

(一)学校层面

对分课堂模式的核心在于讨论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具体到思政课程上,要着力破解以往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被动局面。高校作为传授知识的重要场域,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课堂运行的多元可能,束缚了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不同吸收方式。

因而对分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调整推行阻力首先来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设置规定。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运行机制坚持以学校定位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主要考虑,思政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仍处于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理论学习等趣味性较低的模式[3]。这种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方法采取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当前多元创新形式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目标考核上,坚持考试过关率的评价模式实际上鼓励了通过记忆备考的方式完成思政课学习的做法,这样的考核方式忽视了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缺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注与评价。

(二)教师层面

第一,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思政课的教师群体中有部分教师并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多为相关的人文社科类学科背景出身。这导致在推行新型教学改革模式的应用过程中,相关教师因缺乏相应的知识解释能力而对新模式产生抗拒心态,认为按照教科书内容向学生讲授相应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将大大减弱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推行。

第二,教学观念滞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由来已久,但教师在长久地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学习及实践,认为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取系统的知识。即使学生获取知识较为被动,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最为简单、教学方式最为直接。虽然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较为先进,接受新型教学模式能力较强,但在学生时代接受日复一日的传统教学模式后,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仍然会模仿、学习自己在学生时代早已习得的惯用模式。

第三,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教师与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挑战。教师要具有更强的共情能力,来了解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要有良好的时间掌控力,在合理恰当的时间内讲授完精讲内容。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缩短了,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二)学生层面

第一,课堂参与度低。高校思政课程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缺乏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思考与实践方面整体素质偏低,普遍存在“身在心远”的现象,不愿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与思考,对于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第二,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要达到学生的课堂活跃度、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的教学目标。但高校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大部分是为取得相应学分,或者为达到考研、就业应试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目标下,学生多注重考前知识点的总结与记忆,认为教师在平常的讲授过程不甚重要,不愿意配合对分课堂这样的深度学习模式。

第三,主体意识淡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在于,由传统的教师单主导课堂变为学生与教师双主导课堂。在双主导课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意识,共同分享教与学的权利,共担责任。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主体意识淡薄、主体性缺失,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唯书唯师等现象[5]。因而,学生接受个体主导性较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付出更多努力。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制定规范应用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校制定和完善规范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策略是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重要依据。应用策略的内容大概包含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考察,以及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和教学事故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课前: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良好的教学平台是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院校发展需求搭建适合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现自身的活力,增强课堂学习吸引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中:采取规范的课堂教学流程。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合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按照讲授内容合理分配时间。在规范的课程教学流程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参与讨论。

课后:建立良好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思政课学习效果评价与其他课程不同,更要体现综合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涉及到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及完成作业两部分,教师讲授部分的学习效果评价可以参照传统课堂,学生讨论和作业完成部分的学习效果评价要注重“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环节,以及可以利用相关教学平台,将人评和机评相结合,从而提高对分课堂的学习效果评价精准性。

(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培养教师多种能力

第一,要加强教育培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通过培训,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深刻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反思曾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培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第二,通过培训来加强实践,培养教师的多种能力。学以致用,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和反思,从而吸取经验教训,提升多种能力。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对分课堂中,教师要从传统课堂的“大满灌”讲授向“精炼留白”转变,讲授内容要牢牢把握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二是提升教师的引导能力。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三是提升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面对突发情况,要能够做出及时处理,防止课堂处于停滞状态。

(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摒弃传统学习理念

第一,拉近距离,沟通交流。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涯中,认为教师是掌握知识传播与解释的“主角”。改变这种认知理念,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换位”,进行双向的讨论、沟通和交流,拉近彼此的关系,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主动转变自己学习思政课的态度。

第二,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进行鼓励,耐心进行指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尤其是对学习热情不高、态度低迷的学生,更要进行鼓励和引导。

第三,教学相长,自评互评。不论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还是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中,学生可以参与自评和互评,通过评价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感受。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改变学生对教师教学角色的认知。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已发挥出一定的优点和长处。具体到高校思政课程,对分课堂模式的运用也能调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但在进一步深化推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与学生均存在一定的认识与准备不足。未来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通过高校、教师与学生三位一体的有效沟通联结,通过机制引导,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地探索实践能够克服或减少相关的瓶颈环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出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