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利,赵建伟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9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能照本宣科、讲成政治宣传,要注重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1]。“概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概论”课绝不是滔滔不绝向学生进行理论说教,也不是喊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结合事实现象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理论背后的思想,增强课堂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实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教学效果[2]。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举国上下的心,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生动素材,将其系统而全面的融入“概论”课程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伟大力量。在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给与伟大的抗疫精神赋予了科学内涵,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3]。
什么是生命至上?生命至上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要求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湖北荆州市第一位确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李振东,虽已买医保,也在担心着医疗费用的问题。后来医生告诉他,国家的医保补贴,你不需要交一分钱。这让李振东非常感动,他说“我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国家’意味着什么”。在面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威胁的时候,国家不计成本安排所需的设备和药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患者,也正是由于国家财政兜底、医务人员的不放弃,才让无数个患者转危为安。每一位成功治愈的病例,都倾注了广大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和无数志愿者的汗水,展现着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团结就是力量。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国各地以惊人的速度把最紧缺的物质资源送往武汉,当时全国约十分之一的重症医护力量集中在武汉,约四分之一的“救命神器”ECMO集中在湖北。曾经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中,有一位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章玮,几乎25天全靠ECMO维持生命,几度与死神擦肩,最终在河南、辽宁、福建以及本地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七十多天的接力救治下,转危为安。几个月过去后,在河北疫情反复的时候,“同舟共‘冀’、共克‘石’艰”的口号又响起来,全国各地全力支援河北抗疫,这都彰显着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舍生忘死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家国情怀。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先后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特大洪水灾害、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多次灾难。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磨难考验中艰难前行,经历了无数灾难之后仍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我们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临扩散的紧要关头,挤火车火速赶到武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不顾生死、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人民解放军火速出征武汉、奋战在抗疫一线,还有为两山医院建造不计报酬的无数的建筑工人们,他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但他们又是战疫中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一次又一次的奋不顾身,中华民族才有了今天伟大的成就。
伟大抗疫斗争是一场“尊重科学”的斗争,在大灾大疫面前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当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创新的抗疫斗争策略。武汉封城、经济暂停、举国援汉、国家财政兜底、中西结合、疫苗研发、核酸检测、数据溯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六稳六保、复工复产……这一系列科学创新的精准斗争策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品格。正是这种尊崇科学的实践品格,才一步步将“疫魔”束缚降伏,经济社会得以逐步重启复苏,抗疫斗争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迅速按下“紧急刹车”,史无前例地封锁武汉这个千万级人口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疫情不断向全球蔓延的危难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抗击疫情取得暂时性的胜利,为守护世界上更多国家人民生命健康,中国继续派出支援团队到其他需要的国家去协助抗疫,这充分地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伟大精神总是会伴随着历史进步不断得到丰富,在重大的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的抗疫精神不是抽象的,是在抗疫这场人民战争的特定时空中展现出的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一次重大升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精神作为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剪影,它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心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
思政课教师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课程的教学中是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与历史使命。那么,如何融入、融入什么内容是每一位思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概论课的教学中,结合抗疫故事,为了能突出重点、提纲挈领,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病毒来势汹汹、扩散范围较广,全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准确判断疫情形势,及时部署各项工作,全民上下同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努力,形势取得积极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目前战疫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可以说我们经受住了这场大考,也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凸显出来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本质的优势。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分别从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等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场战疫用事实给这些优势都做了注释和说明。在“概论”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利用抗疫中的各种资源、案例和素材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以沉浸式体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和忠诚于党的领导。
这次疫情阻击战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看到武汉的医护工作者超负荷工作,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线还有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都是平凡的英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19个省派出一支支医疗部队奔赴湖北支援,同当地医护人员同心协力,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共除病魔。在全国人民团结协作努力下,我们在这场战疫中做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这场抗疫之战将中国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力量正是源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破解一切困难、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4]。有一叶舟叫风雨同舟,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这就是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深刻感悟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能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逆行的白衣战士、捐款的环卫工人、迅速转厂生产口罩的格力电器、人民需要就造什么的五菱民族企业,在疫情中14亿中国人民力同心、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精神的最好展现。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采取壮士断臂的果断措施,全国上下全面防控,国家和民众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对于减少病毒在全国和全世界的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5]。因此,青年学生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既要积极学习英雄们的精神,主动弘扬中国精神,做中国精神的传播者,又要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为全社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概论课”作为一门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课程,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把握时代特征,遵循时代逻辑,融入时代精神,创新课堂教学,讲好抗疫故事,用理论回答时代之问,用情感启智润心,推进“概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概论”课教师应广泛收集、整理抗疫事迹资料,建立资源库,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将相关事例匹配课程教材,坚持“八个相统一的”原则,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大的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战疫彰显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大国担当”三个方面讲清楚我们的制度怎样经受住了大考,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以沉浸式体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在第九章“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教学中,课前设置问题“我们青年学生怎样看待认识这场疫情?”并请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文件,然后在微助教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热点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整理学生的观点,并结合学生的疑惑在课上融入江门本地抗疫的典型事迹、在抗疫中的具体做法以及本校教师在抗疫中勇担责任、冲锋在一线的事例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又如,在第十四章“坚持和坚强党的领导”教学中,设置讨论环节“结合实际及自己对十九届四中全会内容的学习,列举事例说一说在这次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还体现出了中国制度的哪些优势?教师围绕党的初心和使命,将学生亲见亲闻的鲜活案例(如张玮、李振东等)融入教学中,讲清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彰显的显著优势,以沉浸式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接着再通过比较法:面对同样的突发事件,不同国家的不同做法的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明确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也要求思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创新融入方式,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通过指导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社区、乡村、医院等一线了解实情,撰写调研报告;也可让学生从国家治理、道德法治、生态保护、科学防疫等疫情防控中最为触动自己的一面为主题完成一次志愿活动,又或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热点辨析,培养学生甄别信息、分析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坚定四个自信,以实现教化人心、铸魂育人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以英雄为榜样,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提升责任担当意识,主动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持续稳定性,“概论”课教研室应发挥集体力量,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及时开展集体备课,不断地研发将抗疫精神融入概论课的课件和系列专题视频。同时,思政课教师应聚焦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存在的疑惑,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现象和根源的视角思考问题,敢于直面疫情防控期间国际舆论出现的抹黑中国的“负能量”论调、各种错误观点,主动做好宣传阐释和发声引导,及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少年理性思考、理智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