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玉
近几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总体上滞后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和迅速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生;二是社会环境中负面影响过大。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问题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混乱、失误等现象。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问题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问题的研究,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科学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率,或者说是预期目标任务的到达度与完成率。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指在一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束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分为三种类型:正效果型、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得到的效果与取得这个效果所用的教育工作量之比,即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无效率可言,我们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是对正效果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的。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多方面功能和多种价值,其价值是否得以实现,其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都必须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这把“尺子”来衡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本质特征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还具有如下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多层次性与多维度性
个体思政素质形成的渐进性、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丰富性、复杂性、多端性等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多层次性和多维度性。多层次性主要是从纵向来看的。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素质形成的不同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中必然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思政素质进程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般也表现出由低层到高层不断递进提高、发展变化的态势。多维度性主要是从横向来看的,各种因素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上,也必然有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外显效应和内化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等多维度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外显性与内潜性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外显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具有被人们及时观察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内潜性是指有时有些实效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以某种形式潜伏在学生心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政素质尤其是高层次思政素质的发展,必然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它将在教育后一定时期内的某种情况下,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外显性实效,而且还要从学生的间接言行中获得反馈信息,正确测评出内潜性实效。
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平衡性与不平衡性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平衡性与不平衡性是指构成实效的效率与效果之间,体现在实效的集体与集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构成思政素质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对平衡或不平衡的现象。例如,构成个体思政素质的知、情、意、行各要素都可以在不同方面体现实效,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它们常常表现出不同方向和水平上的差异。我们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平衡性与不平衡性,有利于处理好效率与效果、集体与个体等关系,以促进它们平衡、稳定地发展与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可得知: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显现时空的轨迹不固定,需要把握实现取证的时机和掌握察微知著的本领;第二,检验评估实效不能仅采取一种方法,需要整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才能获得比较正确的结果;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诸种特征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比工人做工、农民种地的工作实效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只能用概率和模糊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获得思政实效的外因;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良好思政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学生的自身因素就构成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内因,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获得具有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学生的自身因素既包括思想意识,又包括行为习惯,既包括生理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预存立场是指个人对外界事物原有的态度、意见、经验、价值判断等心理倾向。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老眼光看人”“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实际上都是预存立场的表现。目前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课总是与“空洞的说教”连在一起,因而他们常常以一种消极的预存立场来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学生的预存立场,然后对症下药,才容易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预存立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主要有性质上的相同与不同、程度上的强与弱的区别,因此,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第一,强而相同型;第二,弱而相同型;第三,弱而不同型;第四,强而不同型。第一种情况中,学生的预存立场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强化,容易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但是,教师则应注意保持学生的这种预存立场,在教育工作上保持较高的水准。第二种情况中,学生的预存立场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强化,较容易取得良好的实效,但教师则应该注意保持和提高学生预存立场的强度,在工作上避免出现失误。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中,学生的预存立场与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对立,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不易取得良好实效。教师在工作上必须首先了解和分析学生这种预存立场产生的具体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扭转那种与教育要求不一致的预存立场,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实效。
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临场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愉悦心态,即兴奋喜悦的心理,它使人充满信心与活力,应该成为学生的主导心态;二是顺从心态,即对教师的依从,以及在集体中从众的心理;三是自尊好胜心态,即上进、逞强、好胜;四是内疚心态,即懊悔、负疚的心理,它往往是思想转化的良机;五是受挫心态,即遭受挫折而产生的痛苦、悲观的心理;六是忧闷心态,即忧虑和苦闷的心理,它使人消沉,也可使人振奋,因而应视作教育的契机;七是恐惧心态,即有了错误怕受批评、处分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的心理,教师应帮助学生认清错误的性质及程度,并鼓励其改正错误;八是自卑心态,即自尊心受挫或自惭形秽;九是厌怨心态,即厌恶、怨恨的心理,它容易形成情感障碍,导致“顶牛”的局面;十是逆反心态,即对教师和教育要求存有对立情绪和违拗心理。上述这些心态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积极的心态是思政要求内化的条件和激发力量,消极的心态则是思政要求内化的障碍。教师应对学生的心态进行分析和有意识调控,努力把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并认真仔细地对待介于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心态,才能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学生不同的性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有人在此基础上又把性格分成了四种类型:即外向高忧虑型、外向低忧虑型、内向高忧虑型、内向低忧虑型。每种性格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较易被说服,但外向性格的人其思想稳定性却不如内向性格的人;低忧虑型的人与高忧虑型的人相比,情绪更稳定些,自信心更强些,但就可说服性而言,低忧虑型的人不如高忧虑型的人。当然,这种分析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荣格本人后来也发现大多数人既不属于外向型,也不属于内向型,而属于中间型。因而,上述这种分析只能在大体上作为参考。但无论如何学生的性格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影响是确定无疑的。因为,性格是人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它对人的各种活动都有制约作用。中小学生一般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固的性格,但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性格倾向。因此,性格对中小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因素之一。
思政素质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判断思政是非、控制思政行为的能力。它包括社会认知能力、思政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基本内容。学生的思政素质能力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思政素质形成、发展过程中,对消化理解思政知识、激发思政情感和导向思政行为都有着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作用。尤其是自我教育能力,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值,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个体思政素质达到崇高境界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学生的思政素质能力还很不完备,正处在萌芽或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之中,但它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仍起着很重要的制约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能力,以促进良好实效的获得。
除了上述主要的几种因素之外,还有认识基础、需要、动机、意志等心理因素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里不一一赘述。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因素给予相当的重视和适当的调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学生心理状况,做到入心入脑,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改变弱而不同型和强而不同型的预存立场
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工作上必须首先了解和分析学生这种预存立场产生的具体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扭转那种与教育要求不一致的预存立场,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实效;二是扭转之后需要不断地保持和巩固;三是注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预存立场。
2.保持学生强而相同型的预存立场
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教育工作上保持较高的水准,对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威信,增强学生预存立场的自信心,以利于保持学生强而相同型的预存立场;二是鼓励学生经常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教师应该明确地给予肯定,以强化学生正确的预存立场;三是指导或引导学生提高预存立场的层次性,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或者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典型事例,以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预存立场。
3.提高弱而相同型预存立场的强度
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工作上避免出现失误,否则学生本来不强的预存立场会随之发生动摇或改变;二是找机会在大庭广众面前肯定学生预存立场的正确性,以利于强化和提高学生预存立场的强度;三是从逻辑上或事实上证明学生预存立场的正确性,以促进和提高学生预存立场的强度。
1.扭转消极心态
上述中的逆反心态、厌怨心态、自卑心态属于消极心态,是思政要求内化的障碍。扭转消极心态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谈心、走访和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产生消极心态的真正原因;二是根据具体原因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坚持不懈,关心学生,以情动人,巩固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直至学生心态发生明显扭转。
2.利用积极心态
上述中的愉悦心态、顺从心态、自尊好胜心态属于积极心态,是思政要求内化的条件和激发力量。利用学生积极心态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的积极心态有释放和表现的空间,以利于积极心态的延续;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以利于强化积极心态;三是从逻辑上和事实上证明保持积极良好心态之重要性,以利于学生自觉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使学生终身受益。
3.慎重对待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心态
上述中内疚心态、受挫心态、忧闷心态、恐惧心态属于处于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心态,它既可以发展变化为积极心态,又可以发展变化为消极心态,所以需要教师慎重对待。对待内疚心态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关怀和鼓励,帮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重新开始;对待受挫心态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哪儿摔倒就要在哪儿爬起来”,培养学生耐挫折的能力;对待忧闷心态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导致忧闷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进行开解,增强学生自信心;对待恐惧心态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清错误的性质及程度,要求和帮助学生勇于承担错误导致的代价和责任,并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标准并不统一,但是,一般认为学生良好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快乐活泼(爱笑不爱哭、表情活泼、嘴巴活泼、感知活泼、双手活泼、身体活泼、思想活泼);安静专注(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专注的时候专注);正直勇敢(有正义感,敢于反对不良现象,自信);勤劳善良(爱劳动,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独立精神(自己睡觉、自己会玩、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创新精神(求知欲旺盛,喜欢自己做事情,求异发散思维发达)等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处理好塑造与改造的关系
性格塑造方面,一是需要强调早期干预、先入为主;二是要抓住关键期(11 ~12岁),先行注入良好的影响;三是重视家庭早期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塑造良好性格中的作用,注意提高家长的修养、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培养知行统一、思政理性。在性格改造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其反复性、曲折性、矛盾性、痛苦性、艰难性;二是要明确改造比塑造要难得多,并且年龄越大难度越大,越要付出意志努力,坚持不懈,长期抓、反复抓;三是要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挖掘客观环境中和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克服环境中和学生自身的消极因素,通过批评、斥责、惩罚等方法及时制止不良思想和行为;四是坚持“塑造为主改造为辅”[2]和关键期(11 ~12 岁)早期干预的原则,对不良性格进行早期限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2.处理好引导与自修的关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家长和教师要注意用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先入为主地占领学生的精神高地,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占据学生心灵,经常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不要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对学生放任自流,导致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有机会占领学生的心灵。注意交给学生自我修养的方式方法,养成自我修养的良好习惯。
3.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家庭和社会自发影响的关系
社会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因而这项工作难度很大,总体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进行综合治理,“社会需要注意通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道德影响的约束力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有序程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自发影响”[3];二是改革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度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力,真正解决学生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使学生乐于和积极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三是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只有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得到良好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佳的问题。
思政素质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判断思政是非、控制思政行为的能力。它包括社会认知能力、思政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基本内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既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思政素质能力。
1.关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方面
一是要结合“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观”决定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只有“三观”正确才能从正确的立场和角度观察、分析、批判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二是要结合社会实际现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适当“引入社会时事热点”[4]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典型案例;三是在方法上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关于培养学生的思政判断能力方面
一是要打好知识基础,科学、正确的基础知识是正确判断的前提;二是要培养发展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按照逻辑规则进行判断是保证结论正确的基本要求;三是利用典型案例增加学生正确判断的经验;四是应该经常进行思政判断的练习和训练。
3.关于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方面
一是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5],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水平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基础,才能进一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二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深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资源,积极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三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发展自我教育能力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经常的自我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是“注意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6],思政素质能力的高低常常表现为能否妥善地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什么时候可以突出个人,什么时候必须注重集体意识,什么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什么时候要抛弃个人利益而保证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