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垠箫,杨 钊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基础,是安邦定国的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不懈努力,并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人民健康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十八大过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把人民关切的健康问题看成是民生问题、社会政治问题重点来抓,对如何保障人民健康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正指引全党全社会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着力实现全民健康的伟大目标,并在全球健康治理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人民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无论时空如何转换,它都始终深深镌刻在共产党人的心底。健康直接关乎人民福祉,从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关注工人群众生命健康开始,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已经成为了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
工人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中心对象。为了保持理论的客观真实,马克思恩格斯广泛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通过与工人群众的密切接触,马克思恩格斯强烈地意识到,在资本家无休止的剥削和压迫之下,工人群众甚至连“勉强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1]都无法得到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肆意践踏和摧残。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一个生活在上述条件下并且连最必需的生活资料都如此缺乏的阶级,不可能保持健康,不可能活得长久。”[2]他对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发出了强烈谴责,将他们这种行为控诉为“谋杀”。这也让马克思恩格斯更加坚信,面对无法调和的劳资矛盾,无产阶级只有上升为统治阶级,工人群众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民生命健康才能切实得到保障。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把全面保障和维护工人群众健康的愿景写进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图景再次激励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过上健康愉悦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1917 年,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政权的探索中,列宁把疾病防控当成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来看待,希望通过“消灭饥饿、寒冷和斑疹伤寒,使俄国成为一个文明的、光明的、丰足的、健康的国家”[3]。因此,在他的推动下,人民保健事业建设问题写进了俄国共产党党纲之中。党纲清晰指出,“采取以预防疾病蔓延为目的的广泛的保健和卫生措施是自己在人民保健事业方面工作的基础”[4],并从三方面对俄共最近卫生工作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列宁在卫生保健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当时斑疹伤寒等传染病的传播,为改善俄国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和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俄国新生政权巩固有着重要意义。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卫生健康问题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成为平常百姓和红军战士都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1933 年,毛泽东在《长岗乡调查》中强调:“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5]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通过明确党和政府职责,利用群众优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方式成为了战争年代预防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有效举措。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低,全国人均寿命仅有35 岁。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毛泽东明确提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6]在他看来“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7]。作为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着新中国卫生体系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举措,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领导人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继续推动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阔步前行。邓小平指出:“文化工作首先要以卫生工作为中心,卫生工作作用很大。”[8]他认为,这项工作的作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江泽民表示,“在全国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9]胡锦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卫生紧紧连在一起,提出:“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0]在三代共产人的接续努力下,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持续提高,中国人逐渐从“东亚病夫”转变成为“东方巨人”。
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首次见面会上就民生福祉问题着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这是我们党秉持初心本色,而向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情怀。聚焦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卫生健康问题成为更基础、更广泛的需求。从此,围绕这个基础民生问题,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4 年,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2]把人民健康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凸显党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决心和信心。2016 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3]。这是继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4]之后,又一被确定为“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大民生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健康中国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了工作思路、作出了工作部署。可以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以紧锣密鼓的谋划部署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为14亿人民构建起一张牢密、紧固的生命健康保障网。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疫情防控问题,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群众生命安全,突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5]。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迅速传导,成为激发全体党员、医护工作者、社会力量昂扬斗志的力量源泉。2020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16]这句话从不是空洞的口号,在抗击疫情战场上留下太多见证。在疫情爆发前期,我们抱着宁可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也要对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果断作出了封闭武汉等一系列管控措施。在抗疫最前线,我们在全国范围调集资源、设备、医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重症患者,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显然,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厚情感和有力行动给出了自己合格的“中国答卷”。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63年的沧桑巨变,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丰硕成果,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首先,我国卫生事业顶层设计和方针政策不断演变和发展。卫生工作方针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三大方针逐渐拓展丰富成为五大卫生工作方针。自1984 年《药品管理法》审议通过以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不断完善。其次,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事业紧抓不放,与时代同进步。通过开展预防接种、爱国卫生运动等预防措施,鼠疫、霍乱、麻风病等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最后,医疗医药实现从模仿、跟跑、陪跑到创新、超越、领跑的历史性飞跃。青霉素的成功试制、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的发现……中国的医学发展在一次次医学突破中得到见证。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创造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伟大奇迹,并在经历一次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后,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卫生健康领域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一些新的问题也日渐浮现,为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活方式变化等问题,居民健康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威胁。其次,在自然环境、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社会领域健康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最后,我国卫生资源供给总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方式愈加重视,对健康水平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更加关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顺应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关切,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党和国家施政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殷殷期盼。为了有效满足14 亿中国人的健康需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担,接续奋斗。在巩固已有的丰硕成果和吸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继续开创人民健康事业新篇章。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药卫生新需求。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关系人民健康福祉,关系民族未来。”[17]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医改正式启动;到2009 年,新一轮医改继续阔步向前推进。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医改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效,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但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问题。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就强调:“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18]同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并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中央深改小组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还专门听取福建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汇报。2021 年3 月21 日,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又专程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并再次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19]可以看出,只要医疗卫生事业上的顽瘴痼疾没有清除,党中央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就不会减弱,前进的步伐就不会停滞。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境况,在党的广泛动员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有效遏制了鼠疫等突发传染病。在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先后开展了“五讲四美”、卫生城镇创建、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系列卫生行动,城乡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爱国卫生运动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中国政府也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系列辉煌成就,2017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也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始终是社会主旋律,城乡环境治理常态化、制度化,美丽家园建设稳步前行。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爱国卫生运动的独特优势和成效也再次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表示:“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20]显然,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群众广泛参与优势,实现共建共享,是我们长期防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成为了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所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瑰宝,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1950年,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团结中西医”就被确立为了新中国三大卫生工作方针的其中一项。这一方针也一直延续使用至今,成为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中医药有着高度评价,而且对中医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许。他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 周年贺信中表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永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21]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在治疗患者时展现出了独特魅力,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通过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筛选出来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22]。而为了让中医药瑰宝能够更好惠及世界,中国也积极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博大智慧的中医药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为了加快推进形成全民健康共治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身垂范倡导全民运动,推行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他本人就是一名体育爱好者,热爱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体育项目,对冰雪项目也热爱有加,甚至经常以体育外交的形式拉近世界“心距离”。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健身运动心得,不断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3]。在他的亲自谋划和推动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改革风正劲,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和国家一方面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卫生发展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健康治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广泛开展卫生领域的政府间和民间的多边、双边合作交流,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而放眼全球,整个世界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这种世界大变局和中国大发展历史交汇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以统筹“两个大局”的高远战略思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国人民健康事业和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在积贫积弱、缺医少药的年代,人民身体寿命、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将紧随其后迎来快速腾飞,卫生健康问题不但不再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反而在促进社会繁荣稳定方面具有强大的推进作用。这正是因为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进而推动了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大发展、大进步。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把人民健康摆在更加基础、突出的位置,以实现中国人民的健康梦为基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完全符合历史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方向。
沿着以健康梦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进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站位进行谋篇布局,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再到《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的出台,健康中国战略加速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到最后走入寻常百姓家。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方面理论内涵的具体实践,更加凸显科学性、全面性和重要性。例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不竭动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从根本上补足了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不足和短板;维护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缩小了地域、人群间的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差异。显然,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为国家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环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之处。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之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科学的决策部署有力地扭转了疫情局势,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优越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而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情况下,世界上多数国家仍处于疫情高发态势,这也再次证明中国的健康治理策略和方式是正确的、有力的。通过国内、国际取得的防疫成效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健康治理模式是同样能为世界健康治理提供学习借鉴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维护和提升人民健康的理论,对于推进全球抗疫、推动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卫生事务、积极履行国际卫生义务,为全球健康与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出蓬勃力量。从1963 年,中国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到为推动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实施积极总结和分享中国卫生实践经验;再到2010 年,我国首次组织医疗船赴亚非5 国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以医疗外交方式赢得国际社会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球卫生事业,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4]。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正逐步走向世界,积极为全球健康治理作出自身应有贡献。无论是支援非洲疫区国家抗击埃博拉,还是派出国际救援队赴印尼地震灾区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或者是坚持援助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医疗机构,致力于改善受援国医疗设施条件,都充分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但共建“一带一路”并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多次强调:“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25]这一内容的提出,受到沿线国家强烈支持和拥护,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正积极投身其中。国家卫生计生委相继发布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的方案计划,国家层面的“丝绸之路卫生合作论坛”及相关地域合作论坛顺利召开,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强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深入落地落实,为维护和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26]此次全球疫情阻击战已经充分证明,在尚未攻克的疾病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加强国际卫生与健康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各国的必然选择。在国内疫情爆发伊始,在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为前期遏制疫情蔓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全球抗疫进入艰难时刻,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已向全球公开发布8 版诊疗方案、7 版防控方案;向150 多个国家和9 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34 个国家派出36 支医疗专家组;向各国提供了2000 多亿只口罩、20 亿件防护服、8 亿份检测试剂盒”[27],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这一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推动开展国际合作。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到参加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再到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等一系列外事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积极向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介绍中国抗疫经验、阐述中国立场、表明中国态度,不断呼吁各方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合作,齐心协力,携手应对疫情挑战。面对重大疾病,只有整个世界快速反应,联合起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才能切实维护全世界人民的健康。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理论作引领,需要统筹各方共同发力,需要长时间持续付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健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卫生健康事业实践探索的总结和赓续,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面对新的民情、国情、世情作出的判断和反应,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发展健康事业的科学理论指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强大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支撑下,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一定会指引我们以全民健康的精神面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