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蓉,胡海鹏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随后,他在多个场合重申了“初心”和“使命”在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地位。2019 年5 月,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建设一个保持百年“初心”的使命型政党打通“最后一公里”。同年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这一重要论述,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以制度化的战略之举与长远之策推动“初心”与“使命”的落实,表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建党百年历程中积淀的党建经验的理性总结与制度升华,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自信和实践魄力。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从目标、效能、进路三个维度探寻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内在逻辑,有益于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为民情怀的理解,也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
制度目标的准确性与针对性是增强制度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基本前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基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具体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形成的目标得以明确。概而言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蕴蓄萌生于党的思想根基的牢固,落地生根于党员政治品格的锻造,构筑发展于全党创新能力的提升。
筑牢思想根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得以生成的首要目标,也是持续推进该制度的活力所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重思想建党是我们党数度涅槃、不断壮大的重要法宝。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与行动上真正恪守党的初心与使命,进而把党自身理想信念的培育与坚守上升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以此达到不断筑牢党的思想根基的效果。理解这一要义是读懂弄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首要前提。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的源泉,在事业发展顺利时,理想信念提醒党员、干部以历史的、长远的眼光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事业发展遇到挫折时,理想信念同样鼓励党员、干部用历史的、长远的眼光对待前行道路中的波折。而理想信念的确立只有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中,方能得以实现。由此,筑牢党的思想根基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以系统把握与科学理解的方式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精准掌握与有效推进的态度学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历练而成的“再生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尤为强调的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抓手,在理论的学习中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历史是党的初心使命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加强全党的“四史”学习,是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全体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契机。总而言之,这一制度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注入全体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促使他们以高度的思想自觉与实践自觉,信仰党的思想理论,继而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锤炼党员政治品格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得以落实的关键目标,也是持续推进该制度的动力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整治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以雷霆万钧之势进行了反腐败斗争,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在这一良好势头之下,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为了借助制度所具有的规范作用,持续地锤炼党员政治品格,增强党性修养。“政治品格是一个政党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目标、政治特质等的集中体现。”[2]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锤炼,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3]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决定》中也直接提出要“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4]。忠诚干净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标识。其中,忠诚以立其心,干净以立其身,担当以成其事,它们分别构成党员、干部的信念意识、底线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忘初心”强调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对党忠诚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要的政治品格,具体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服从党的组织、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对人民忠诚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直接要求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对人民忠诚体现在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服务于对人民忠诚。“不忘初心”同时强调党员、干部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即便是在生活艰难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也不允许共产党员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处的时代语境已然有别于革命时期,各方面的利益诱惑接连出现,一定程度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信仰造成了冲击。而要使党员、干部永葆一颗干净纯洁的“初心”,不断增强自身的廉洁意识和纪律意识,做到用权为民无疑是必要的。“牢记使命”强调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有自身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越是到了最吃力的地方,越是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易言之,这一制度着力于培塑党员、干部“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6],培育党员对党和人民的衷心是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保持党员的先进纯洁是建立这一制度的保障,鼓足党员干事创业的劲头是建立这一制度的旨归。
提升创新能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目标,也是持续推进该制度的效力所在。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出发点是教育全党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路,落脚点是带领全党更好走向未来路。未来路表征为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制度化是实现这一道路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政党建设是强大国家建设的主体保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根本动力。如果说制度的有效性来源于制度本身的合理与适用,那么制度的持续性则来源于制度的更新与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党在创新创造中践行初心使命,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创新,不断提升党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的各项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理论创新是在继承原有理论,以及总结治国理政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之上,开辟新的理论场域,以此来应对现实出现的新状况。实践创新是针对现在及未来将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提出的科学决策与部署。制度创新则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作用过程,对新经验、新做法的一种提炼与升华,进而以制度化的形态呈现和巩固。确切来说,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三者共融共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理论创新规范与指导着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活化与赋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迭代和升级,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依据时代的变化与党中心任务的转变,以超高的政治智慧与敏锐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表述,创新性部署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名垂千史的伟大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这一切无不揭示了创新对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为提升全党的创新能力扎紧了制度的藩篱,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在凝练与深化建党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行得通”“真管用”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应对现实和未来挑战而作出的一个重大制度创举。总的来说,其内容的创新性水平规定了这一制度有着自身独特效能,即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做到成就激励与刚性约束的双向发力,坚持守正与创新的均衡统一。
马克思曾言:“人是由思想和行动构成的,不见诸行动的思想,只不过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导和推崇的行动,只不过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体”。[7]思想是行为的内在根源,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根据思想和行为的辩证关系,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是相互助益的。初心与使命问题的提出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清醒认识到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丢失“初心”、辜负“使命”的思想问题及其相应产生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具体的、历史的。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忘记“初心”集中反映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足、理想信念动摇的思想源头上,辜负使命集中反映到党员、干部缺乏担当、背离人民的具体行为中。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指引。要确保党永不变质,一刻也不能轻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而思想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全党身体力行、躬行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从解决党内存在着的思想问题出发,以抓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解决党内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破解部分党员、干部学用脱节、理论转化实践能力不足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贯通起来、一体推进的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既针对于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又侧重于解决党的领导中产生的实际问题,鲜明体现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显著优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重在于贯彻和落实,要在于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思想的问题要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在思想深处着力,把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问题来抓,也要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检验成效。同时,要将其作为破解党内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来抓,用制度的力量提供长远保障,否则思想的改造就会失之于实、失之于空,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既以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为聚焦点,又以解决党内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为突破口。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既治标又治本,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治党效力。
激励和约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二者又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激励为人的行为提供创造力,约束为人的行为提供保障力。激励设置了个体行为的最高目标,约束规定了个体行为的最低标准,共同构成人的行为的内外动力。由此可知,激励和约束在行为的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分主次的,只有二者共同发力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物质力量。就作用的不同路径而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既是促进成就激励的制度,也是形成刚性约束的制度。根据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激励理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是人最主要的三种需要。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一个人、一个团体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成就激励是高层次、长期性的,超越了低层次、短期性的利益追求,可以形成个体干事创业的长久驱动力。从历时性维度来看,我们党能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得以从1912 年到1927 年产生的300 多个政党中脱颖而出,从星星之火迅速蔓延成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我们党能带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推翻重重压迫,在一片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新中国,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党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生产力,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我们党能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时,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担负起“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一最重要最现实的历史使命,都是得益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党不断奋进的成就激励作用。成就激励更多是从自律层面而言的,而他律层面作用的发挥对于人行为的规范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约束分为刚性约束和柔性约束,后者相比前者力度更大、效果更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扎紧从严治党制度藩篱,让党员、干部更加习惯于在受刚性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8]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建章立制的质的飞跃,体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深度融合,突出了刚性约束对成就激励的补充和强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1]64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特别注重对党员、干部队伍政治品格的淬炼,目的就在于从成就激励和刚性约束双向发力,致力于打造出有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守正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是守正的价值旨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有着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显著特质。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并非空穴来风、向壁虚造的制度,其坚守了建党时期在《共产党宣言》指导下所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初衷,承继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时代任务,发扬了我们党长期以来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优良传统,确保了我们党在时代发展洪流中永葆本色。另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亦非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建设是在充分地立足新时代世情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之上,在破解诸多掣肘党内发展的现实性问题中形成的一种制度创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我们党正处于保持百年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第二个百年大考的启航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愈发艰巨,而党内仍存在着部分党员、干部先进性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和党的领导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长期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建设的主体,党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的保障。有鉴于此,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自我革命的长效机制,力求逐渐克服以往“运动式”的自我革命的短期性、片面性、随意性等弊端,以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党内存在着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稳步推进党内的集中教育,压茬拓展自我革命的深度与广度。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中,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质言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均衡统一,它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基本原理,又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呈现出党的初心使命的中国版;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又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呈现出党的自我革命的当代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目标的关联性和制度化效能的复合性决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构建的体系化方向。遵循学思践悟的认识规律和实践逻辑,我们可以从理论学习、信仰培育、行为考评与问题查改四个方面建构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化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四方面重点不同但高度关联,理论学习是信仰培育的基础,问题查改是行为考评的目的,要将理论学习和信仰培育的制度体系、行为考评和与问题查改的制度体系一体化建构。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克服以往以短期运动式教育方式解决党内问题的不足,转而以常态化的形式推动党内教育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要看到“初心”和“使命”这两个核心要素,更要看到“不忘”和“牢记”这两个关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9],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崇高而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以常态化理论学习来经常性滋养“初心”,对我们这个历经百年风雨但前行道路依旧漫长的使命型政党显得尤为重要。常态化指正常的状态,既包含时间上的延伸义,也包含更趋近于合情合理的规定性。因此,理论学习常态化要从时和效两方面着力,建立起系统连贯、有针对性的学习制度体系。一是在不同时段、不同阶段都要注重对党员的学习要求,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全面性。既要注重入党前的学习和考核,建立起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到党员的层层递进的理论学习和考核制度,提高入党的理论学习门槛,也要注重入党后的学习教育,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和相应的学习评估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充实党员、干部的理论储备。二是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特性的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依托党的各级组织逐层推进党的学习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中央率先垂范,基层狠抓落实,实现不同层次和岗位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全覆盖。另外,中国共产党员数量庞大,来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面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党员群众,理论学习切不可一手抓、一盘棋,要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作为设计理论学习制度体系的基本遵循。注意区分党员中的学生与职工,农民与工人等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着明显区别的党员群体,在各级党支部中建立起学习时间相对连贯、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学习强度符合规律的学习制度和培训制度。这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系统,需要将顶层设计和群策群力综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完善。
知识和信仰有着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掌握的知识越多并不等同于信仰越坚定。事实上,只有当信仰是一种无知的信仰、盲目的信仰或宗教的信仰的时候,情况才会是这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信仰体系,二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也并非是直接相连的。“从知识和信仰的关系看,知识是信仰的基础,离开了知识的信仰是盲目信仰;但知识不等于信仰,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知道它说了什么,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10]因此,方法是否具有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直接影响着党员的初心使命培育的效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的原创性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在加强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塑造“两谋”为总目标的愈加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培育制度。进而言之,初心和使命的培育应十分重视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要求性和严肃性,又不能丝毫不变通地机械执行,既有赖于借助各类仪式和活动的物质载体,又要坚决防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侵蚀。在现代化进程极速推进与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的语境下,藉由云端全媒体的运用与线下实体的依托等手段,来实现历史态理论与现实态实践的贯通与勾连,理应成为恪守初心与坚守使命不可或缺的载体。一方面,网络的出场一改以往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方式,且已然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凭借利器。鉴于此,经由网络等现代化途径以各地的红色资源、革命资源,作为培育与凝塑初心与使命的物质性资源与精神性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是时代要求之所致。现代化的云端手段较之于先前已有的旧传媒手段拥有着时空的灵活性、方式的多样性、覆盖的全面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参观红色景点、党性教育馆等线下的信仰培育模式丧失其存在的必要性,线上的手段永远不能取代身临其境对信仰的滋养作用。相反,与其说我们要着重加强红色文化等资源在网络场域的弘扬,毋宁说坚持线上与线下的相互结合方是我们借以承继初心与实现使命的不二法门。
品质和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建立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形成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的长效机制的现实要求。一般而言,只有要求没有考核则事倍功半,基于要求严格考核则事半功倍。建立具体化行为考评制度体系,应从其涵涉的两个维度切入。一是静态维度的具体化,即考评内容的具体化。欲使强心、治性、提能的总体性目标于党员、干部中得以彰显,必然要求行为考评内容与其一一对应,切忌“假大空”“和稀泥”。2019 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从“德、能、勤、绩、廉”[11]五个方面规定了考核领导干部个人的主要内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渐趋具体化。干部是政党的中坚和骨干,党员则是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干部考核制度具体化的良好态势也应当推广到对全体党员的行为考评中。建立健全党员行为考评制度就是要围绕着对党员政治品格的综合要求,在精神要素和能力要素的双重导向下,侧重于从党员的政治立场、思想素质、群众基础、理论武装、担当作为、干事能力等主要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对党员进行考评的具体要素,对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在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准确评价。二是动态维度的具体化,即考评过程的具体化。考评过程不可流于形式和敷衍塞责。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为此,要依托组织生活来考评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品格。在考评时间上,区分短期考评和长期考评并有机衔接;在考评标准上,设置达标和提升的不同标准;在考核指标上,细化突破类、改进类、维持类、防范类等各项指标。此外,将考评结果与个人荣誉、选拔任用等奖惩制度统一起来、综合建构是确保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保障。
党员、干部所有违背初心使命的思想和行为总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理论学习、信仰培育、行为考评的任何环节就是发现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有着突出的问题导向,把“改”字贯穿于制度建设始终,这是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和基本途径。以往党内出现问题时才开启集中整治行动的做法,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滞后性、片面性的局限,建立长效化的问题查改制度则兼具了主动性、前瞻性、全面性的优势。一是建立起精细的问题查找制度。查找问题是整改问题的先决条件,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任何形势下都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检视问题是我们党的生命力之所在、战斗力之所在,也是其特质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深刻指出了部分党员、干部问题在检视问题中夹杂的革命精神淡化、检视能力退化、批评能力弱化甚至骄奢腐化、顶风违纪等不良现象。[9] 敢于自我批评在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失效的现象,这警醒我们应当在问题查改制度中大力传承和发扬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问题由小变大、由少变多,问题检视制度的设计建构宜细不宜粗,要重视群体性问题也不可忽视个体性问题。二是建立起精准的问题整改制度,要以整改党内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总的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总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总部署为根本对照,以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有力抓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为根本保证,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严格纠查、立查立改为基本原则,以定期检视问题、早日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认真整改问题、经常反思问题为总体思路,建立健全自查整改制度、组织教改制度、巡查回改制度和人民督改制度。概言之,由于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无论是对党员、干部个体还是对党组织整体而言,唯有牢固树立问题意识,于基层之中发现问题、于萌芽之际解决问题,建立起精细化的问题查改制度体系,才能有效规避、遏制党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