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魏晋风度’与洛阳文化暨第四届‘世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2-03-18 07:29郭发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世说魏晋师范学院

郭发喜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 由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和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魏晋风度’与洛阳文化暨第四届‘世说学’学术研讨会”, 在洛阳师范学院成均楼会议室召开。 来自全国40余所省内外院校及机构的100余名代表, 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出席会议。 会议共提交论文75篇。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进行大会致辞, 宣布“世说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并宣读首届会长龚斌教授及常务理事等人员名单。 决定将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作为“世说学”研究会的挂靠单位。 开幕式上, 华东师范大学龚斌、 南开大学宁稼雨、 台湾东华大学吴冠宏、 上海师范大学曹旭、 同济大学刘强等学者, 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主旨发言。 随后, 会议围绕“文献与考辨”“文体与观念”“语言与美学”“传播与接受”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一、 文献与考辨

文献与考辨历来是“世说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也是学者普遍关注与重视的领域。 本次大会关于《世说新语》文献与考辨的论文数量可观、 议题多样、 大作如云。

有的从原始文献入手, 考订《世说新语》的版本或进行文本释读。 如南开大学宁稼雨《日本尊经阁藏宋本〈世说新语〉附汪藻〈叙录〉的文献价值》厘定了《世说新语》的书名, 梳理了各卷帙版本之关系。 东华大学吴冠宏《玄解〈世说〉:从龚斌校释“海岱清士”“见此张缓”》从六个方面出发展示了“世说学”的新方向。 同济大学刘强《〈世说新语·德行〉“名教乐地”条新解》通过考辨系列魏晋史实, 打通了名教乐地和儒释道之间的道路。 洛阳师范学院王建国《〈世说新语〉发微五则》分为探策得一、 蒲柳松柏、 神超形越、 共语达旦、 天际真人等五个部分, 论述精当, 有理有据, 生动有趣。 绍兴文理学院刘磊《从〈临河叙〉的“删改”谈〈兰亭序〉文本的真伪问题》认为《兰亭序》是反映东晋士人思想风貌的可靠文献。

有的偏重辨析《世说新语》中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六朝“任诞”与文学批评》考释“诞”“任诞”的概念, 阐述其对文化批评领域产生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龚斌《竹林名士清谈考述及其意义》以竹林名士为例, 考述了清谈及其意义。

文献考辨是《世说新语》研究的基本方法, 随着信息存储与检索手段的进步, 现代学者能够占有远超前人的文献材料。 上述论文, 充分显示出《世说新语》研究还存在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 未来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 文体与观念

《世说新语》编撰方式和行文体例独树一帜, 然而由于作者并未留下成书过程与编撰目的等方面记载, 所以关于该书的作者、 版本与流传等情况有很多疑团。 后世学者对此特别关注。

本次大会所提交的论文, 有的意在阐发《世说新语》文体特征。 赣南师范大学吴中胜《“说”“语”结合与〈世说新语〉的文体学考察》认为“说”“语”结合塑造了《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 山东大学李剑锋《论〈世说新语〉的史学用典及对其简远玄胜特点的影响》认为用典增加了《世说新语》人物说话分量, 增加了文雅色彩, 增强了隽永效果。 有的则重在分析《世说新语》的编撰体例。 河南大学王利锁《〈世说新语〉少儿故事归属辩议》指出, 《夙慧篇》等故事均鲜明体现了其类目题旨, 并不存在归类不当的情况。 复旦大学李易特《六朝谈助之书的兴起与“世说体”的生成和特质》认为世说体具有编排上以类相从、 材料去留上删削求精、 行文风格上不避俗语等特质。 有的重在探讨魏晋时期的社会观念。 悉尼大学萧虹《〈世说新语〉的性别观》指出《世说新语》的性别观笼统代表魏晋时代文人学士的性别观。

《世说新语》的编撰体例和语言特色深刻影响到后世的小说创作, 形成独具一格的“世说体”。 这些学者的研究对于揭示《世说新语》的成书过程、 编撰体例、 创作目的、 作者团队很有启发意义。

三、 语言与美学

本次大会针对《世说新语》语言特质与美学风范的论文识见玄微, 议论深邃, 多有新见。 有的关注《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 长沙理工大学宁淑华《论〈世说新语〉口谈之风力美:无限感慨》认为“风力”美是指浓烈的审美感动, 在书中有“陶性灵, 发幽思”之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吕菊《〈世说新语〉与言语的艺术》从美言、 婉言、 哲言三方面体现出《世说新语》记事简约隽永的语言风格。 有的探讨魏晋风度美学精神萌发的机制与内涵。 西南大学刘建平《魏晋“人物品藻”与中国美学精神的萌生》认为“人物品藻”美学是儒家的身体审美和道家的自然精神的现实落实和融合。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林皓《熏香清玄:由香薰谈魏晋风流》指出高雅的“香文化”展现了魏晋名士的优雅风度。 也有学者通过个案分析或某类现象解析评价魏晋士人的美学追求。 黄冈师范学院王慧燕《感时伤逝的调适—从〈兰亭集序〉说起》提出, 王羲之以情之感通性在《兰亭序》中表现喜乐无法久长、 生命短暂终有尽期的哀感, 使创作者和接受者达成一定程度的延续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这些论文颇具价值。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魏晋士人的精神气质与美学风范形成的内在机制, 领悟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内涵。

四、 传播与接受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经典之一,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本次大会讨论, 以历史朝代为限, 大致可以分为魏晋南北朝、 唐宋、 元明清三个阶段。

魏晋南北朝是《世说新语》成书时期, 在传播与接受上主要表现为对该书体例与语言风格的模仿与学习。 郑州大学王允亮《韶音令辞:先唐音辞艺术考论》认为魏晋清谈的需要, 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河南大学李文《论〈世说新语〉与〈诗品〉之关系》一文, 认为钟嵘受到清谈风气的影响, 在批评概念、 批评方法、 美学风格等角度对《世说新语》有一定借鉴。

唐宋是《世说新语》广泛传播时期, 在传播与接受上主要表现为对魏晋人文素材与审美情趣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传媒大学董佳楠《唐代碑志文的世说之风》指出, 《世说新语》影响唐人的碑志创作。 陕西师范大学哈雪英《世说人物形象在唐诗中的接受与重构》认为世说人物形象与魏晋风尚影响着唐人的审美情趣与生死意识, 塑造了唐人人格与唐诗诗格。

元明清是《世说新语》走向经典化的时期, 在传播与接受上主要表现为对魏晋人文风范与美学精神的呼唤、 反思与复现。 山西大学张建伟《论元末文人对魏晋风度的追慕与超越》认为元末文人雅集的参与者不分等级、 民族、 宗教信仰, 诗歌强调抒发性情, 追求个体的独立品格。 《世说新语》的传播与接受是无法回避的议题, 也是本次大会反响比较热烈的一个专题。 不过, 学者对此讨论并不均衡,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稍显薄弱, 而元明清时期则比较充分。

综上所述, 本次大会所提交的论文涉及了“世说学”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 充分体现了近年来“世说学”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学术热点。 名家之文大都选题宏深, 议论切当, 多采用新材料、 新视角, 解决了新问题, 能独出己见, 自成体系, 使后学沾溉颇多, 可谓泽被学林。 本次青年学者为历届参会之最, 他们所撰之文大多视角新颖, 议论独到, 学术态度严谨, 守正求实创新。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在大会总结致辞中提出, 希望青年学者要向名家学习, 继续深研相关文献典籍, 作为“世说学”研究的新生代力量, 应当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最后, 龚斌会长指出, 本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 一次成功的大会, 洛阳师范学院必将在未来的“世说学”研究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世说魏晋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看“世说学”的这方里程碑
《世说新语》书名新考
洛阳师范学院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论语世说》:中华文明的特质、命运与未来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