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新建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3-18 06:56顾成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实验室实验

顾成军

为应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高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我国教育部门从2017 年起就提出了新工科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1-4]. 新工科建设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拥有符合新经济要求的思维方式,尤其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当前许多工科教育存在着“ 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方式,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不符[5-6]. 因此,依据新工科的教育理念研究现有工科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滁州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给排水专业,下同)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该专业成立于2016 年,作为一个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建的工科专业,给排水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因此,针对滁州学院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本文从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方面对新建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滁州学院给排水专业成立较晚,缺乏专业的办学经历,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更多的是参考和借鉴了省内外同类著名院校(如安徽建筑大学和河海大学等)给排水专业的办学经验,导致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对学校所处的地方社会对给排水专业人才的需求考虑不足,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也多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践课程教学相对较少. 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缺乏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不明确.

1.2 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给排水专业成立之初,教师仅有6 人,一位教师往往要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其中,高级职称1 人,中级职称1 人,其他均为助教;学历上,博士2人,硕士4 人,师资队伍中高职称和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 且教师中多为新引进的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教师自身专业的实践应用经验比较少,创新创业的教学和指导意识也比较淡薄. 因此,整个师资队伍创新创业的教学、科研和指导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指导.

1.3 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不完善

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是开展实验、实践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 从专业成立初始,学院就非常重视给排水专业的学科建设,在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购买经费上予以倾斜,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境在短时间内都得到了很大地改善. 但由于滁州学院是一所地方高校,每年所能够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毕竟有限,而给排水专业又是一个实验和实践要求比较高的工科专业,所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短期内还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 由于对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缺乏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也发展缓慢,整个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境都有待继续完善.

2 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 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一般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实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7]. 围绕着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改变教学方法等措施,构建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利用专业知识解决职业岗位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7]. 因此,在专业建设时对只注重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明确增加了给排水专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同时,考虑到滁州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还要考虑到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 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一方面遵循学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紧密跟随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制定了立足滁州,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 明确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水处理技术、给水排水管网、建筑给水排水、水工程施工、项目运营管理、BIM 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

(2)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来支撑. 为加强给排水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加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专业课进行适时调整. 删除和精简一些不重要的专业课程,同时结合当前给排水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开设了“水处理实验设计及分析”“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BIM 技术与给排水”“ 综合管廊和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市场调研”“企业管理”和“创新创业实践”五门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创新创业理论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技能. 三是增加实验实践教学. 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实验和实践部分,提高了部分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学时,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同步开展. 近三年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由最初的356学时提高到了486 学时,增加了30.3%,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通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改革,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课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3)开展课程教学研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能力.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多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知识点讲授为核心,授课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融合能力. 因此,本专业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申报各种教学研究项目,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以提高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能力.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并获批教育部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项目1 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项目1 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 项、校级课程综合改革项目3 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相关教研论文10 余篇. 探索了“课程思政”“专创融合”“项目化教学”“双师同堂”等教学模式和研究性、探究式、案例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的应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

2.2 建设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建设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创新创业活动持久有效开展的关键[2]. 因此本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

(1)坚持教师引进与聘用,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8]. 为了改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本专业不断加强教师的引进力度,积极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和聘用相关专业人才,完善专业教师结构,充实师资队伍. 三年来,本专业先后引进七名青年教师,其中4 名教师具有企事业工作经历.同时从河海大学、滁州市环保局、污水处理厂先后聘用了3 名高水平专家直接参与到专业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指导中. 通过人才多方引进和聘用,该专业短期内迅速建立了一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效地保障了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开展.

(2)做好教师培养与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9].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该专业一方面通过选拔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专业应用能力过硬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高校教学科研环境. 另一方面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和科研培训,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开展科研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三年来,该专业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都配备了教学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支持9 名教师10人次参加专业相关教学培训,广泛开展教学交流,7 名教师赴企业开展了挂职锻炼和科研合作研究. 通过青年导师指导和培训交流,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绩.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共获批各类教研项目17 项、科研项目22 项,发表教学论文10 篇、科研论文40 余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鼓励教师指导双创和学科竞赛,培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依托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本专业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和各类学科竞赛的指导,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教师的指导能力. 为了激励教师,滁州学院还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的指导纳入到年度教学考核和职称评审中,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动力. 近三年来,本专业积极参与各类双创活动和学科竞赛,共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 项,发表论文15 篇,其中SCI 论文13 篇.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和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大赛等学科竞赛,并获各类奖项19 项,实践教学成果显著. 教师中共有4 人因指导实践教学成果显著被学校聘为创新创业导师,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明显提高.

2.3 完善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与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完善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0-11].近年来,本专业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不断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争取场地与资金投入,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 本专业非常重视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近年来不断向学校和学院争取实验室的场地和资金投入,来完善本专业实验室建设. 同时为了解决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本专业还与河海大学合作进行实验室共建共享. 目前,本专业已建有12 个实验室(包括生物培养实验室、水处理生物学实验室、水处理工艺设备模型实验室、管网分析与优化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分析化学实验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室、给排水工程设计实验室、水处理技术实验室、水泵与水泵站实验室、水质工程学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 500 m2. 仪器设备包括荧光分光光度计、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设备、膜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建筑给排水模拟实验系统等现代分析仪器,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弥补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12]. 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与地方相关企业进行联系,积极开展合作,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年来,本专业先后与安徽省碧云湖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滁州市中冶华天水务有限公司、安徽腾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徽中甲建筑规划有限公司、滁州市金硕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金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 家单位联合建立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熟悉先进设备的机理、功能及使用情况,增进了对当前先进技术的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3 结语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方面对新建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目前本专业已经毕业了两届学生,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6% 以上,年均考研录取率达到了30% 以上,说明本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排水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实验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做个怪怪长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