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细微差异引致文学语言迥异进阶研究

2022-03-18 06:45:37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时代性进阶

陈 洁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英语与美语这两种有着许多细微差异性的语言,自美语的承载者五月花号登陆普利茅斯港的那一刻起,其由政治而文化,由文化而语言的分野即已全面展开,甚至在著名的《五月花公约》签署的刹那之间,就已经注定了这两种语言的分道扬镳,正是这种由政治而文化,由文化而语言的关键分野,使得这两种原初极具强烈语言表达功能、交流功能、叙述功能的语言,开启了二语间文学语言意义上的情感、思想、风格等的多元化迥异。

一、英美文化细微差异引致表象化层面迥异表达

(一)英美文化地域性差异所引致的文学语言迥异表达。英语与美语两种原本同源的语言,其最为核心的分野,即在于语言使用者、承载者、传承者的差别,那些将这种语言近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美洲“新大陆”的激进却崇尚自由、民主、博爱的清教徒们,显然是这种语言分野的始作俑者,其新锐的民主、自由、博爱等新资本主义精神,为美语注入了其不可或缺的,充分弘扬自由意志的核心灵魂,同时,亦为后续纷至沓来的“新大陆”移民们,确立了共同尊奉的政治、文化、行为圭臬,由此而形成了英美文化的诸多见微知著的细微差异,显然,这里所论述的地域性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文化表达的地域性,而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空间意义上的差异性,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性表达。英国文化与英国文学在异域“新大陆”代入后,并未如其他文化在异域生长过程中所极易出现的文化失落性、文化流散性、文化孤独性落入同一窠臼,反而在“新大陆”这方热土上获得了更加茁壮蓬勃的繁衍与生长,并且,恰恰是原生文化的这种异域茁壮蓬勃的繁衍与生长才为英美两国文化渐渐发展出了细微的基于地域性的差异,在这种细微差异的漫长逐步发展过程中,文化对于文学的影响亦由此开启。实际上,在由英而美的文化发展历程之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化方面的细微差异性,而且更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看到了美国自适应大环境下文化的“野蛮生长”表达。[1]

(二)英美文化时代性差异所引致的文学语言迥异表达。时代性更是英美两国艺术生活而外直指社会生活的更加深刻且更具现实意义的反映,这种时代性的标签绝非后世人为钤刻,而是文学作品中形诸于语言的自然流露,从而成为研究英美两国文学,及其语言的登堂入室的窗口,时代性是决定语言表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英美两国的符号化语言而言,时代的变迁甚至可以将语言的差异改变得面目全非。相对而言,时代性显然是一种大而化之的宏观研究语境,进一步针对具体语言的符号化分析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微观的进阶研究方略。实际上,远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语言文学即已达到了一种辉煌的巅峰,这一极具时代性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传世经典,为英国文学语言建构起了完整、深刻、强烈的时代视野;而在文化发展至全球化的同一时代,美国显然首当其冲地以其极度开放性与多元文化的绝对自由化大融合快速取代英国成为了全球文化的引领者,肇始了英美文学基于这种时代性的迥异开端。

(三)英美文化文学性差异所引致的文学本质迥异表达。文化性是一切文学、语言、艺术表达的根源,英国悠久的严谨传统文化,更加侧重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规训,而美国作为一个“新大陆”的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大融合与大碰撞,使得“五月花”号清教徒所带来的崇尚自由的不羁表达,将文学语言锻造得更加风格多变,更加侧重于底层人物的奋斗,文学语言在无拘无束大有作为的近乎空白的时空之中焕然获得了人类文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速发展。地域性与时代性所叠加建构起来的美国文学语言,在“新大陆”获得了一种近乎无极化的发展,而英国的文学语言则在踵继传统道德的规训下,失去了新时期极速发展的动态表现,英国的文学传统成为了英国文学语言发展的阻碍,反而为其在美国这块“新大陆”上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文学语言极速发展的新高潮。

二、英美文化细微差异引致抽象化层面进阶迥异

(一)句法学方面英美文学语言迥异表达。英美文学评论界曾经有一种调侃的说法:英国作家们的禁忌题材,说不定却能够在美国这片热土上大行其道,甚至还有可能在美国,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学语言流派。事实上,越是多元文化、多元碰撞、多元融合的土壤,越容易在这种丰富的冲突、矛盾、奋进中诞生出卓越的文学作品。语言学研究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实际上恰恰在于,针对英美文化的细微差异所引致的文学语言迥异,进行一种剔除时代性、个体性、文学性而外的句法学、语用学、语义学等方面的更为进阶的抽象化表达。由词义而句法的迥异,从句法学的范畴而言,英美文化并不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异,而从句法学的结构主义入手则可以清晰看到,英美文学语言在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等线性结构与层级结构等诸多方面的迥异性表达;其次,从直接成分分析,以及向心结构与离心结构分析,更能够显而易见地看到,英美文学语言的迥异性表达。提及句法学,即不得不提及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那句永恒经典般的名句:“Love loves to love love”,从这一句法的依次切分分析可见,英式的文学语言表达显然更具正式表达的中规中矩性,同时,其更由进阶的高级结构而以一种隐喻的句法构造出了一种具语用与语义倾向的形而上表达。

(二)语用学方面英美文学语言迥异表达。语用学其所研究的是泛语境下的句法进阶应用的语言运用及其解释表达,语用学上承语形学下启语义学,成为针对符号化语言的能指与解释的关键中介,其主要研究的是语言行为的运用及其效果考量,在语用学的层面,语言的针对性研究,实际上已经深入到了一种进阶认知、社会学交互、新格赖斯哲学等层面等的理论高度,换言之,任何语言的交互运用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不仅生成语用,而还能够不断地改变语用的渥徹伦式(Verschueren)的顺应表达,这一理论进一步地揭示出了英美文化细微差异,所引致的查尔斯·莫里斯符号理论基础视阈内的文学语言迥异表达的根源所在,美国的多元文化大融合的过度自由化的语境下,为语言的彻底的基于语用学的无极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绝佳契机与绝佳语境。[2]英美文化细微差异发展至文学语言的抽象化层面,已经能够由句法学的层层切分与层层或向心或离心等句法手段,构造出更为进阶的语用学与语义学表达,从而实现其由原始功能生成的形而上的交际力表达。例如,在美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爱玛》中,我们即能够从其中的大量对话,观察到英国文学语言中所缺乏的那种基于非标准会话的语用策略,与语用隐性内涵等的语用学表达,而在英国文学语言之中,这些会话显然只能透过更符合英式礼仪规范,与合作原则视阈内的语用学表达加以优雅体现。[3]

(三)语义学方面英美文学语言迥异表达。语用学抽象化的隐喻及其象征性表达,在英美文学语言之中,有着非常广泛且深刻的运用,尤其是抽象化的象征性表达,更是将英美文化细微差异中的文化思想更进一步地以语言映现出了一种人文思想的巨大迥异,这种巨大的迥异已无关文学语言中的修辞手段与著述技法,以一种文化语境的眠熟直指文学语言的迥异表达,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迥异且鲜明的文学表达,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深层思想、文化、社会义涵。例如,《尤利西斯》一书中,即以这种语义学表达,而在学术层面上,极具迥异性地建构起了一种精神象征性的不可谓不深刻的形而上表达,并且,更由语义学触及了心理语言学等更为进阶的深刻义涵,与之相较,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作品中的语义学义涵则关注于整个社会制度现象中的本质,作为美国文坛上的一面旗帜,西奥多·德莱塞以其震撼心灵且发人深省的语义学表达为文学语言赋予了更具形而上意义的社会普世价值。

三、英美文化细微差异引致意象化层面进阶迥异

(一)个体化方面的英美文学语言迥异表达。个体化实质上是某段时期某位作家某部作品的具体而微针对他者的迥异,与传统意义上针对英国文化所进行的评价有所不同,事实上,英国文化亦不乏锐意进取与著述创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绝对保守乃至于固步自封。例如,个体著述涉猎深度迥异表达的詹姆斯·乔伊斯的那部荣膺20世纪英语小说百佳之首,唯一获此耀世殊荣的《尤利西斯》一书,即以其对于文学和语言二者的传统突破达致了一种令后世所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与创作高度,以一种深及意识流的表达引领读者的思想,进行着一次次无穷无尽的形而上的意象化升华,为英国文坛语言表达树立起了一个令举世为之瞩目的新高度,擘划出一个相对公允的中世纪与先锋派的文学语言表达的转捩点,其极具个体化的著述文风的语言迥异表达,以其大胆且极富创新的语言表述俨然成为了迷茫一代的一座崇高的精神殿堂,为文学语言意象化层面开启了由语言学术而语言理论的进阶跃迁。

(二)多模态方面的英美文学语言迥异表达。文学个体性极致发展的进阶阶段,即多模态化表达的发展阶段,英美二语几乎共同在19世纪迎来了文学的多模态化发展的表达,以19世纪的美国与英国为例,其时的美国与中国20世纪末叶的发展情形类似,而英国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的全盛发展,正在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冷静务实的现实主义运动,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以其与英国其时期文学相迥异的表达,采用一种深刻的触及灵魂的多模态技法,将更加趋向于情节性、戏剧性、感官性的文学进行了后现代式的电影化的多模态式表达;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与狄更斯等人的作品则仍然以其批判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笔法映现着英国乃至于整个欧洲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繁荣。同样,美国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与英国诗人济慈的《夜莺颂》,美国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与英国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等,亦皆在多模态化方面大相径庭。[4]

(三)意象化方面的英美文学语言迥异表达。对比英美二语同一时期的诗歌,我们看到在意象化表达方面,英国的弗林特与美国的庞德,即表现得十分迥异,这种迥异的根源依旧是文化的细微差异所致,同时,也是英美两国文学语言未来最大的分歧所在。例如,美国的庞德以其美国式的个性化表达,而在进行诗歌的意象化表达过程中由有我之境进入到审美之境,再由审美之境进入到脱离说教的忘我之境;而弗林特则以其英国式所固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固执的刻板直接切入到针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在描绘的过程之中,弗林特的英国式表达会刻意地剔除掉那些与表现无关的个性化模态,而不是如庞德那样天马行空。而在韵律方面,美国诗歌的韵律反而与英国诗歌的韵律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反差,反而是英国诗歌的韵律更易还原为乐句而美国诗歌中的韵律表达则较难还原为乐句,反而更依托于传统的呆板节拍,这种现象显示了英美两国诗人在搜集诗性化体验与展现诗性化意象效果方面的巨大迥异。[5]

结语

英美国两文化间的细微差异有着原生的清教徒与宗教权力的分歧,以及原生的地域性本土性的分歧所衍生而来的文化分野,这些看似细微的文化差异最终形成了一种文化塑造文学的伟力,英美文化细微差异所引致的文学语言的迥异,由语言表象的形制而语言抽象的义涵,由语言抽象的义涵而语言理论的意象化表达。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时代性进阶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中华诗词(2022年8期)2022-12-31 07:39:34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中华诗词(2022年2期)2022-12-31 05:57:58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名家名作(2022年24期)2022-02-23 07:58:56
诗词的时代性
中华诗词(2020年11期)2020-07-22 06:30:58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北方文学(2019年18期)2019-07-25 04:41:47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1:02
领克进阶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32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4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30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