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社会地位关系研究

2022-03-18 10:36:44李沛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坚韧性韧性主观

李沛玲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从大学到社会的重大转型,要求他们调动自身资源,应对周围环境,以适应周围环境,由此导致个人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韧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自我效能感[1],进而在繁杂的选择中选择一个适合的职业。因为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有限,国外研究人员进而提出了主观社会地位用来表示个体所知觉到的其在社会等级中所处的位置。主观社会地位是个体对当前社会地位的知觉,包括对过去和未来的知觉。[2]主观社会地位与个体社会资源的主观感知紧密相连,而社会资源的主观感知又会带来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3]知觉到自己处于较高社会地位,能使大学生感到更高的自尊水平。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与自尊呈正相关。[4]那么,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能否对其感知到的社会地位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值得深入探析。本研究以心理韧性为出发点,选取坚韧性、自强性和乐观性3个维度进行研究,探讨其与主观社会地位的关系,可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为心理弹性因素的分析和提升提供新的视角。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法在内江市内江师范学院随机选取328名2020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28份,剔除乱答漏答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样本91份(28.6%),女性样本227份(71.4%)。

(二)研究工具。

1.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心理韧性量表采用于肖楠、张建新[5]2007年修订的Connor-Davidson量表,该量表包含25个题目,13道题目测量坚韧性,8道题测量自强性,4道题目测量乐观性。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得分法,从1—5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越高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2.大学生主观社会性地位。采用陈艳红[4](2015)自编的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该问卷共7个题目,包括学业成绩、家庭条件、人缘状况、社会实践能力、才艺水平、感情状态、形象气质满意度。采用10级评分,总分越高代表该学生的主观社会地位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四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社会地位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见表1、2)。

表1 对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性别在心理韧性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性大四学生心理韧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四学生。在坚韧性(F=1.04,P<0.05)和自强性(F=1.13,P<0.05)维度上性别存在显著差异,均为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得分;在乐观性维度表现为边缘显著,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得分。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杨登红的研究表明,大学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明显高于男生。[6]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女生性格相较于男生更安静、内敛;女学生比男学生倾向于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成绩,更高的动机,更多的纪律和更好的时间。[7]另一方面,女性在面对困难时,相较于男性更愿意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例如寻求他人帮助、获取社会支持等;而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会正向促进个体的心理韧性。[8]另外,心理韧性在专业上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可以采用较为一致的问题解决策略。

表2显示,心理韧性得分在专业上不存在差异。主观社会地位上在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分别进行分析得出艺术类学生与理科学生、艺术类学生与文科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艺术类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得分高于理科与文科学生得分。主观社会地位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艺术类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首先艺术类专业的学习需求消耗较理科、文科专业更多的物质资源。其次,艺术体育类学生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使得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满足感和社会地位认知。另一方面,主观社会地位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这与李一顺研究结果相同。[9]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所学校中大多数都处于相同的社会阶级,同质化程度较高,国外有研究者提出学生在大学规模上的评价自己比在社会规模上更高[10];且学校人际交往、信息交流有限,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表2 对专业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二)心理韧性及其各因子均与主观社会地位存在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主要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将大四学生主观社会地位与心理韧性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表3:心理韧性与主观社会地位存在显著相关r=0.53。主观社会地位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均呈现显著相关,其r值分别为0.53、0.40、0.46。首先,就坚韧性方面,现代社会的资源共享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们各方面都很快,这也滋生出许多人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这时,面对挑战时的毅力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研究表明,较低的主观社会地位可能会加剧健康状况,因为慢性疾病的压力可能会使自我评价状态较低的人比那些自我评价状态较高的人感到更大的困扰。[11]其次,就自强性方面,自强的人可以独立于他人,积极参与工作,并用勤奋的双手不断努力,使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追求一生的价值和理想;具有抵制好吃懒做、饱食终日的思想,履行当下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促进自己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自力更生意识,可以更好地把握在大学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仍有少数同学在自强精神方面存在问题。[12]也有研究者将自强作为因子归入大学生积极品质。[13]本着这种品质,大学生就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工作,学习,生活和压力各个方面的困难,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他们的主观社会地位。另外,就乐观性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乐观是与个体的未来定向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乐观以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作为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内部资源,它可以调节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考虑到情绪低落对人的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都有很强的影响,而主观社会地位也一直与情绪相关。例如,在感知的社会等级中感觉较高的人与没有主观社会地位评分的人相比,经历抑郁症状况要少得多[14]。因此,主观社会地位的下降可能会使学生对学习能力缺乏信心,而这种自我怀疑可能会损害认知能力,影响学生学业成绩[10]。

(三)大四学生主观社会地位与心理韧性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心理韧性各维度预测主观社会地位指数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以大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为模型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心理韧性对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结果如表4:大四学生心理韧性中坚韧性维度对主观社会地位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自强性与乐观性预测作用不明显。各维度共预测了2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中坚韧性维度对主观社会地位效益尤为显著。国外研究探讨了大脑中坚韧性工作的区域,发现前扣带回皮层是大脑中执行坚韧性所需的成本/收益计算的重要网络枢纽[15]。当面对困难的挑战时,例如,掌握复杂的公式或进行考研备考时,许多人会发现这项工作的成本太高而选择退缩。然而,有些人会调动其自身资源,即使在没有立即获得回报的情况下,也将继续努力应对这个挑战。这种个体差异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挑战性环境下坚持具有不懈品质的个体在健康、学习成绩和职业成就等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生活成果[16]。而主观社会地位对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预测高于客观社会地位[17]。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开设心理韧性、职业规划相关团体辅导。首先,在提升大四学生主观社会地位方面,为了使其更好融入社会。在大学早期通过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的形式,拉近同学间心理距离、扩展其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例如,改善人际关系和自我接纳。在大学中期,可以开展职业规划团体辅导,职业规划的设计可基于欣赏型探究4D理论进行,即:发现(Discovery)、梦想(Dream)、设计(Design)、实施(Destiny)。其中发现让学生分享过去的高峰体验经历,挖掘故事中的成功因素。那些好的方面提出后,则转向新的可能性,让学生分享扩展到对未来职业设想的可能性,充分想象那种理想未来的图景。之后,学生们需要讨论什么样的形式、结构可以保证必需的能力,从而促使这些图景、想象能够实现。最后,在实施阶段,学生有必要为接下来的相应步骤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拟定方案和分配角色。其次,对于那些过去没有表现出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弹性的人来说,通过分享那些经历过类似情况的学生的故事,找到应对外界生活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另外,当学生与同学互动时,一些小的行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持同伴关系。通过提前上课和课后接触成员,增强大学学习的共同体验。

2.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个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比如,在体育教学与锻炼过程中,增加对学生情绪的关注。适当增加挑战性项目与团队协作性项目,还可以让学生组织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认识。例如,视频课堂讲解锻炼的益处、宣传优秀运动员的运动风采;举行健身挑战赛;组织长跑活动等。其次,传授学生可以在一生中提升身心健康的技能,例如,呼吸放松法,拉伸运动。

(二)个人方面。

1.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首先,个体可以通过自省的方式反思一天中的收获与不足,针对不足方面(没能完成的任务、不完美的表演)思考如何进行改进,并付之行动;针对收获的方面(习得一个新的技能、得到他人肯定),进行总结提炼。另外,可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给予自己一些鼓励(对着镜子赞美自己、在成功时告诉自己“这是我通过努力得到的”),增强行动力和持久性。在失败时多将原因归因于不可控因素(难度、运气等)。其次,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利用埃利斯的情绪ABC法调节与维持人际关系,关注看待结果的信念,改变不良的信念。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他人,不仅要改变行为,还要改变思维方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可以考虑现有的资源和可以为实现目标而做的事情;思考行动的控制二分法,即把注意力放在能控制的事上,并尽力去完成能控制的事;直面现实的近思维,即关注事件本身、关注具体的事情而非抽象、关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三)社会方面。

1.父母支持与陪伴。首先,家庭作为个体人格和社会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发挥着教师和朋友都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民主的父母,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和坚定的个性。大四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此时,家庭如果能给予他们最大支持,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层面的,都会带给大四学生巨大的前进动力。另一方面,家长、朋友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中。通过目前最新的VR游戏形式,不仅能减少体育运动的乏味感,更能提升与他人的情感联系,让个体感到处于他人之中,进而成为完全的社会人。其次,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的不同出生顺序对其身心的影响,增加对其的认识和理解。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气质,找到专属的陪伴方式。

2.社会各界协助,丰富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加大不同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更全面地支付就学费用等系统的经济援助计划可能有利于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使这些学生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不必担心教育费用会影响家庭经济。其次,教育部可以与高等教育机构、学校合作围绕“心理韧性”这一主题,推出心理健康政策与实践。对大学新生进行的心理检测可以增加“心理韧性”与“主观社会地位”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另外,政府和媒体合理利用社交网站,营造自由向上的网络氛围,鼓励年轻人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生活方式、信仰,真诚对待自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以纪录片的形式去介绍不同的专业、20世纪的传奇和中国的朴实工匠。对于消费主义青年利用可见的地位标志来源来评价他人的声望,例如:服饰、电子设备品牌,而这种声望反过来又会引起缺乏这些标志的人的精神压力,因此需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杜绝拜金主义。例如,通过“学习强国”等手机软件为学生提供宣传,这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家发展信息同时,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猜你喜欢
坚韧性韧性主观
成都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坚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46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5:08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20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体育科研(2017年6期)2017-02-26 08:49:54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特别文摘(2016年15期)2016-08-15 22:04:26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软科学(2014年8期)2015-01-20 15: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