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图书馆馆刊功能发挥的路径选择
——以长沙图书馆《知书》为例

2022-03-18 05:42
关键词:刊物长沙交流

姚 倩

(长沙图书馆 办公室,湖南 长沙 410008)

作为自办刊物,图书馆馆刊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类刊物。它既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图书馆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意识形态阵地,更是图书馆打造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图书馆馆刊的功能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当下图书馆馆刊仍然以传统平面媒体为主,要在全媒体背景下有效发挥其功能,必须选择适宜的路径。

一、图书馆馆刊的功能

1915 年浙江省立图书馆首创出版《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标志着我国近代图书馆馆刊的问世。然而,我国近代图书馆馆刊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图书馆馆务馆藏信息为重点。时至今日,经过百余年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馆刊的主题内容、形式载体和传播手段日趋丰富,从最初提供馆务馆藏信息的基础性功能,拓展出学术研究、交流导读、信息服务等功能,从而成为一种知识型、服务型、综合型刊物。

(一)学术研究功能

公共图书馆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组织、管理与利用的专业机构,其自身管理有专门的学科支撑。作为图书馆“发言人”,图书馆馆刊自然成为图书馆相关学科学术交流的平台,面向图书馆行业交流学术思想、总结研究成果、探寻管理科学规律,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这种功能主要面向图书馆、高校、科研单位的专业人士、研究学者等,以图书馆情报专业研究为主,反映图书馆专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图书馆学刊》,其定位就明确为:以促进图书馆学研究、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宗旨,积极关注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及相关学术动态,展示最新学术成果和发展动态。以这种功能为主的刊物大多为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备较强的权威性,为图书馆业界提供了学术交流、思想交融的平台与阵地。

(二)交流导读功能

交流导读功能,即图书馆馆刊为普通读者提供阅读与交流服务的功能。这种功能通过对馆藏资源、社会热点议题、学术热点问题等信息的筛选,引导读者运用图书馆资源独立思考、交流互动,体现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功能定位。特别是随着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取免费赠阅、内部交流等方式,将馆刊作为推广全面阅读的手段,馆刊内容偏重于推介新书、阅读分享和传播本土文化等,其目的是让更多读者接受并喜爱阅读。如由江阴市图书馆主办的文学刊物《读读书》, 设有“本期专题”“在书房”“在写书”“在读书”“在生活”等栏目,文章的主题围绕着书、读者和图书馆,全部与阅读相关,倡导一种阅读的知性生活,具有易读性与可读性。又如杭州图书馆主办的《文澜》,以反映杭州风土人情、文化掌故为主要内容,设有“孤山听雨”“湖畔小酌”“笕十八味”等栏目。从刊名到栏目设置到装帧设计,都有着浓厚的文化质感和地方特色。[1]

(三)信息推送功能

信息推送服务是指,图书馆馆刊围绕读者阅读偏好、知识结构和实际需求,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判断后,精准推送信息服务。这种功能主要是基于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通过图书馆馆刊发布馆藏资源、文献研究、馆内服务等信息,着力将可提供的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精准送达至读者。复旦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通讯》、清华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与读者》等馆刊,将这种功能体现得比较明显。

(四)馆务动态功能

馆务动态功能侧重于图书馆馆务管理的动态发布。与学术研究功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学理性不同,这一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刊载主办图书馆自身和业界在馆务馆藏等方面的动态资讯,主要展示其主办图书馆的内部关系和行业动态,提升主办图书馆自身的品牌形象,更像是图书馆的内部刊物。有统计表明,有75.86%的馆刊内容仅仅是报道和介绍图书馆的活动, 在信息推送与导读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2]126当然, 馆务动态功能并不是完全不涉及学术研究、交流导读或者信息推送,而是信息推介上更偏向于图书馆自身的新闻报道。

二、全媒体背景下图书馆馆刊功能发挥面临的挑战

就本质而论,图书馆馆刊是集信息推介、知识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刊物。信息革命带来全媒体时代的全方位变革,作为传统媒体的图书馆馆刊,面临诸多挑战。

(一)办刊特色不明

我国著名出版家邹韬奋曾指出:“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 生存已成问题, 发展更没有希望。”[3]客观来说,由于图书馆行业本身具备较强的闭环属性,各级各地图书馆在工作性质、工作方法等方面趋近趋同,进而导致相应的图书馆馆刊在刊名栏目、版式装帧、内容主题等方面同质化严重,本土本馆的特色不足。在我国29 种省级公共图书馆馆刊中, 其中用图书馆名称或简称+指南/动态/快递/简讯的形式命名的就有13 种,另外,还有6种则是以馆情通报、馆情通讯等命名[2]125,在名称上就高度同质化。长沙图书馆主办的馆刊《知书》也存在定位不清、服务对象不明确的问题。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从“一对多”转向分众化、差异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增加,如果没有特色鲜明的内容和平台,图书馆馆刊很难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到达。

(二)传播时效不快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呈现即时响应的特点,特别是社交媒体带来的移动传播,更加凸显了这种特点,信息传播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在这方面,传统刊物的弱势非常明显。在现实中,大部分图书馆馆刊因受人力、投入等因素影响,出版周期普遍较长。以长沙图书馆馆刊《知书》为例,该刊为季刊,1 年发行4 期,经组稿、编辑、排版、审定、印刷、邮寄等一系列流程后,再送达读者手中时,当期内容严重过时,也就失去了可读性。

(三)交流互动不多

全媒体时代,移动传播最大的价值就是传播的互动性,由原来单向的传播模式变为人际化传播模式,形成网上网下联动,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图书馆馆刊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馆刊内容中很少有来自读者的稿件和反馈,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渠道比较少,这导致栏目策划、稿件选题与读者的需求和兴趣脱节,一些图书馆馆刊仿佛成了一台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独角戏。交流互动不足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馆刊稿源不足。以长沙图书馆馆刊《知书》为例,其稿件来源主要是3 个渠道:编辑自采、他人约稿、转载稿件。受限于稿费不足、激励不足、编辑个人视野等因素,主动投稿不多,所选稿件范围窄,从而致使刊物稿源匮乏,也就缺乏能够引起读者互动共鸣的内容。

(四)融媒应用不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移动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全民阅读推广的新时尚、新趋势。在29 种省级公共图书馆馆刊中,仅有一半的馆刊在本馆官网上提供了馆刊的电子版[2]125-126,大部分图书馆馆刊仍然沿袭传统媒体的思维,馆刊编辑人员也大多对纸质出版物存在较强的情感依赖和思维定势,习惯于传统平面出版物的工作流程,不愿意主动创新。同时,尽管很多图书馆建立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 等新媒体矩阵,但是在馆刊的融合应用方面远远不够。笔者发现,湖南省图书馆在其官网首页的显著位置设置了“馆办刊物”专栏,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的首页设置了“馆情通报”检索界面, 其他大部分图书馆馆刊都分散隐藏在网站的二级、三级网页内。长沙市图书馆主办的《知书》的主要阅读方式是纸质版,电子版则隐藏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三级页面内,更新不够及时,也没有在网站主页开辟馆刊专栏或提供有声读物。

三、全媒体背景下发挥图书馆馆刊功能的路径选择

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媒介极大丰富,读者阅读喜好和习惯更加多元,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阅读方式兴起。因此,要有效发挥图书馆馆刊的功能,必须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路径。笔者结合对长沙市图书馆馆刊《知书》办刊的思考,从办刊定位、内容打造、传播平台和“馆”“刊”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馆刊功能。

(一)明确办刊定位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而吗?”[4]这句话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推进图书馆馆刊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因而,我们理应首先明确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即图书馆馆刊的受众是谁?是业界专家,还是大众读者?

明确办刊定位就是要根据图书馆自身发展基础,精准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提炼图书馆馆刊办刊的思路和目标,进而在编辑出版、内容选择、传播渠道等方面塑造馆刊个性特色,使馆刊成为图书馆自身品牌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图书馆馆刊要赢得读者,就必须精准抓住读者的需求,打造自己的特色内容。就长沙图书馆馆刊《知书》而言,目前主要是赠阅给业界交流,比较侧重馆务动态、业务交流的功能。而作为城市公共图书馆,长沙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普通市民的阅读需求,馆刊在内容上过多注重专业主义,会抑制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功能。在这方面,长沙图书馆馆刊《知书》可以借鉴成都图书馆馆刊《喜阅》的办刊经验。成都图书馆将馆刊《喜阅》定位为读者交流展示的平台,走出了纯粹业界交流的局限,读者群体包括从刚开始阅读的小学生到八十几岁的退休老人。借助城市丰富的文化素材,《喜阅》挖掘了很多优秀作品,被当地媒体连载,在读者群体中有较强的权威性。为了方便市民阅读、收藏,《喜阅》设计成了口袋书,因此“每期刊物编印后到馆索刊的读者很多,也极大地激发了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图书馆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良性发展”[5]。长沙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所处城市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娱乐休闲氛围和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又都是中西部地区快速成长的新一线城市,城市气质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城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有较大的相似性。长沙作为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更应突出图书馆馆刊在交流导读、信息推送、馆务动态等方面的功能,可以将图书馆馆刊定位为联结城市文化与市民精神成长的标志性载体,更多地贴近城市、贴近市民,这样更有利于馆刊功能的全面发挥。

(二)打造核心内容

不论媒体格局如何转变,内容始终为王。在明确馆刊定位后,打造核心内容便成为发挥馆刊功能的关键之举。图书馆馆刊应当立足于自身馆藏资源和地域文化特点,挖掘具有核心价值的内容。

一般而言,城市的人文历史、民俗旅游、城市生活等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当地图书馆馆刊的核心内容来源。近年来,长沙先后获评幸福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荣誉,成为新兴网红城市,城市文化生活出现不少亮点。长沙图书馆被誉为长沙文化灯塔,因此馆刊《知书》在内容选择方面更应当优中选优、精中选精,让馆刊成为照亮长沙文化的一束强光。在栏目设置、内容选择、版式编排等方面,突破“只论书”的内容限制,《知书》可以从推介图书出发,延伸至倡导阅读生活理念方法、培育健康生活情趣等内容,注重长沙城市文化的挖掘与推介,从“读书”延伸到“读心”“读城”,突出地域性、资料性、可读性,以更加鲜明、丰富的内容打造“《知书》不止书”的内容品牌,挖掘出这座城市中最富有生活化、文化性的内容,架起一座读者与城市文化交流的桥梁。

长沙图书馆经过数十年积累,已经形成了种类近万的独具城市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库,涵盖地方志、史料、统计资料、年鉴、名录、族谱、期刊等多种类型的地方文献资源。其中既有与长沙相关的地域文化研究建设专题资料汇编,也有不少近现代湘籍著名人士的著作、文集手稿、藏书等资源。长沙图书馆因此专门设立了“湘籍著名作家、学者、专家、教授著作专柜”,但因保管、安全等原因知晓率、利用率不高。馆刊《知书》可以开辟专题专栏,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既让这些“养在深闺”的文化资源获得更多关注,也有利于《知书》形成以自采原创为核心、转载摘录为补充的核心内容资源,让馆刊的传播更加贴近城市生活、贴近地域文化,发挥出馆刊的交流导读、信息推送等功能。

(三)拓展传播平台

2022 年4 月公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 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6%(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6],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6%[6],较之以往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从长沙图书馆的实践来看,虽然纸质图书因为其“书卷气”的独特质感仍然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和选择,但数字化阅读已逐步成为读者阅读的主流方式之一。馆刊《知书》有必要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读者对刊物的接触率,让更多市民接触到馆刊,这也有利于发挥馆刊的交流功能。

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馆刊传播提供了更多手段。长沙图书馆地处中国第一个获评联合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城市,更应当顺应媒体融合大势,从馆刊仅是一本纸质刊物的概念中跳脱出来,拓展全媒体刊物形态。具体来说,首先要让馆刊《知书》走出图书馆。要依托现有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上千个街镇村(社区)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打造馆刊《知书》的传阅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知书》。同时,要打破纸质刊物的限制。在纸质刊物的基础上,《知书》可以从出版电子刊物入手,逐步拓展现场阅览屏、专门阅读器、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构建起纸质刊物、电子刊物、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元传播的全媒体新格局,通过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来推动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承担起图书馆馆刊在推介运用馆藏资源、培育读者阅读习惯、促进学术研究交流等方面的功能。

(四)强化“馆”“刊”互动

作为依托图书馆而生的刊物,馆刊不能从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整体环境中抽离出来,而应在“馆”与“刊”的互动融合中,成为宣传推介图书馆活动、工作的重要窗口,搭建起图书馆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桥梁,打造阅读推广的重要品牌,实现功能发挥的叠加效应。

近年来,长沙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出了红色读演、红色剧本、新时代学习空间服务党组织,“馆校共建”系列项目服务小小少年,展览、公益课堂等服务普通群众,“爱心顺风车”等志愿者项目服务残疾人、孤寡老人,文旅游学打卡、微信专栏服务线上读者等多类别多层次活动品牌40 余个,全年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000 余场次,实现了阅读活动与党建、红色、湖湘历史等元素深度融合。作为图书馆的“喉舌”,馆刊《知书》及其全媒体平台具备先天优势,可以对活动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和社交工具的利用,如微信、微博、QQ 群等,将相关背景资料与事件进行链接,为读者提供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渠道,形成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力”[7]。图书馆本身承载的地标性意义比较宏大,可以以馆刊《知书》的名义建立读者俱乐部,搭建微信、微博、QQ 群等社交群体,利用馆内的新时代学习空间、创客空间等阵地,举办读者沙龙、读书会等互动交流活动,通过话题讨论聚集人气,进而帮助图书馆了解、掌握读者喜好,找准图书馆服务的方向。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知书》这个平台,把自己对图书馆活动的感言和看法表达出来,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改进,打造开放办馆的重要生长点。

猜你喜欢
刊物长沙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长沙之旅
刊物贺词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系列刊物介绍
我眼中的长沙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