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云 赟
(南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挥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2020年12月18日明确提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并以把握新时代、推进一体化、突出创新性、增强针对性为基本要求,提高思政课程的思想性与亲和力,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课程思政是国内各大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充分呈现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但是,每个专业课程均有属于自身个性化的特征,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不同专业与课程展开实际探究.而财政学作为社会科学,要做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适应国家发展现状.据此,优化财政学课程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推动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
财政学课程隶属宏观经济学领域,既是一门具备独特语言和内涵的学科,又是我国各大院校经济类专业所需设置的核心课程.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财政学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方向,掌握人才培养目标,并以目标为基准提出教学原则要求,从而拓展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深度[1].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向学生讲解财政学基础知识与理论,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财政在国家经济中占有的地位及作用,提升学生应用财政理论和知识剖析并解决经济问题的良好能力.从国内各大院校经济学教育现实状况而言,重视经济学理论及方法教授,注重经济学逻辑思维锻炼和技能培训,轻视法治观念强化、道德品质塑造等现象普遍存在.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则必须掌握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内涵.从本质角度而言,“课程思政”主要魅力在于培养其德行和人文素养,而财政学课程思政发展建设内涵即是在财政学课程教育教学进程中全面发挥其魅力,从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到评价教学成效等环节,均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通过“三全”育人,协助学生构建社会责任、公民意识以及思想品德等综合性价值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精神塑造以及价值培育方面的作用.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利用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客观合理的财政案例引导大学生,利用国家改革开放对应的宏观经济成就鼓励学生,利用财政理论知识的有效讲解,加强学生对国内现实国情的了解.根据财政现象的全面剖析,令学生通晓国家大政方针,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除此之外,在实际授课进程中,任职教师要把价值引领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将财政数据和事实资料作为价值导向支撑.譬如,在教授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列举自改革开放后,中国财政体制的变化,根据一系列讲述,阐述财政在我国发展与国家治理中发挥的支柱性作用,使学生明确财政改革的重要性,继而推动学生更好学习财政理论知识.
财政学是国内各大院校财经类专业普遍设置的核心课程,亦是财政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国家涉及的财政分配关系.由此,财政学必须紧跟现代社会发展脚步,更好适应国家现实发展状况[2].但是,国内财政学课程仍旧运用西方财政学理论,传统财政学理论无法适应我国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更不能提高财政学课程思政发展建设成效.故而,广大教育工作人员必须优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财政学,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从而推行“三全”育人.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国之栋梁,教师则是启迪学生思想、发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工程师,承担着提升全民素养、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使命.由此,教师必须忠于教育事业,积极履行自身教育使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还要注重强化学生思政文化素养.与此同时,优秀的教师定然会成为学生道德模仿的榜样,所以,各大院校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提升自身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坚持以德行做人,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从而真正肩负起为国家培育现代优质青年的重要使命.另外,财政学是针对经管类专业所设置,而经管类专业是培育财经人才的关键渠道,是国家培育治国理政精英人才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应将培育有抱负、有责任、有道德、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作为首要教学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各大院校既要培育具备扎实牢靠专业知识基础的人才,又要培育德才兼备、能有效应用专业知识剖析并解决各类公共问题的综合型人才.
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发展建设的关键主体,其建设能力与个人重视程度尤为重要.根据相关调查得知,财政学专业教师针对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存在以下两点误区:首先,教师个人课程思政改革主观意识薄弱,只停滞在“守底线”表面,即只“坚持正确方向”,缺少从教材中全面发掘德育元素对学生实施正确价值引领的自主性,缺少借助财政学本质优势打造学科课程思政典范的内在动力.其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及改革能力亟须提升,主要体现在从财政学教材中发掘隐藏德育元素并将其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吸引学生积极自主参加课程思政改革的能力、将课程思政元素内化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与“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学生是课程思政发展建设的核心,教师是课程思政改革的主体,财政学课程潜藏德育元素是否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引领,依托于对学生是否进行全面研究及教师对学生群体发展规律和需求喜好的认知程度[3].但是,根据调查可知,此项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教师无法在固定课程教学时间内,精准掌握学生个人特征和群体异质性;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缺少有效沟通,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群体学习主观偏好及改进诉求;最后,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未能将学生作为核心,认为课堂教学只是简单的重复性任务,过于重视职称晋级和考核成绩,这些情况的存在对学生更好学习专业知识及培养思政素养具有不利影响.
首先,提高教师个人能力.从本质角度而言,教师能力既要求其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又要求较高思政素养,系统挖掘该课程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学习资源,以此全面了解财政学的内在价值及社会价值,并将教学目标和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求任课教师全面掌握财政学课程知识和思政有机融合展开教学的实际意义,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素养,构成内在动力,及时关注社会时事,积极将社会最前沿的时政动态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国家制度构建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4].其次,任课教师应明确财政学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其不但是经济学课程,而且还是思政课程.据此,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通过对财政学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之间契合点的了解,让学生全面思考该学科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课堂教学选用经典案例或时事动态想传递给学生哪些社会价值观[2].再次,任课教师课堂思政教学态度应从传统“会教”转变成“乐教”,带动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剖析、解决问题,进而为祖国未来发展建设而贡献巨大力量.为此,若想落实财政学课程思政政策,需要明确思政教育摆位,合理规划,发挥教师课堂主观能动性.
4.2.1 加强国情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为基准,根据对财政历史的全面梳理和剖析,让学生掌握国家财政具体发展变化,使学生明确国家各时期财政制度设置原因与形成的政策效应,正确认识世界、客观了解世界、理性改造世界,为日后更好治国理政铺垫道路.另外,根据教学过程中财政数据图表的更新变化,全面展现国家财政发展整体历程及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判财政制度,明确制度价值,建立制度自信;应用专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财政一线,加强其对国家实际财政状况的认知,加深对财政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5].其次,增强公共观念.财政学属于经济学与政治学相融合的课程,是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想真正实现财政职能,必须从公共物品、公共需求、公共利益这一逻辑主线入手.故而,在实际教学进程中,要以这一特点为基准,引导学生树立公共意识,了解公共问题,分析公共风险,关注公共决策,使其成为具备公共责任感的优质治国理财人.譬如,在财政支出方向以及预算管理等知识内容的讲解中,任课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公共决策及私人决策的差异,阐释公共决策具备的国别特征与规律.
4.2.2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教学
伴随网络教学日臻深化,混合教学模式已逐渐发展成财政学课程思政改革中主要依靠的全新教学模式.课前,任课教师可利用网络向学生发布本周课程计划,安排预习任务,推行线上学习,并为学生预习制作一个讨论平台,便于任课教师全面掌握并解决学生线上学习的疑、难点[6].与此同时,线上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协助下全面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在线下课程教学开展中,任课教师可运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利用抽查提问手段让学生回顾线上预习内容,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因在线上学生对课程整体结构已经有相应了解,所以在实际讲授中,教师可依托思维导图,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结合图片与视频来教授知识内容.譬如,在讲解公共物品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视频案例,加强学生对公共物品及混合物品的了解,并使学生体会到财政学和现实生活具有的联系性,从而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7].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教师应适当延伸和课程教学有关的热点话题,以供学生课下讨论并进行整理归纳交给教师[8].比如,与公共物品息息相关的“公共悲剧”及“搭便车”情况的成因,怎样防止此类现象发生等.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看待学科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明确自身见识增长对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迭代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中心,将认知迭代逻辑作为线索,根据课前调研全面了解学生个人知识储备,制定迭代起点,确定任务目标及迭代路径,利用问题动机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挖掘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将迭代教学法应用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不但能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背景下财政学教学目标,而且还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优质财经人才.
微观经济主体——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都与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财政学课程里提到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比如说教育:在校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就是来自财政拨款,许多学校是靠财政投资建立发展起来的;再比如说非物质生产部门:医院、科研单位、行政机关等需要靠财政拨款维持其运作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比如地铁、高铁、机场、港口等都是国家财政投资兴建的;一个国家的稳定安全,需要有军队、国防、司法、公共安全等开支.若任课教师能够准确认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财政教学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再合理恰当地嵌入教学过程中,同时辅之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认同感[8].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提升育人质量.
综上所述,财政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经管类人才方面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必须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发挥课堂主渠道在思政工作开展中的作用.思政建设旨在挖掘思政资源,整合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财政学课程思政发展改革,更要注重以中国文化、传统和特色为基准,将思政教育与财政学知识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共鸣,进而使其成为国家发展复兴不可或缺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