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思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5)
伟大的建党精神指引着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丰富着人民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作用,要求全党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要不畏艰苦、不怕流血,勇于为人民为理想献身,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以崇高的理想信念投入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大潮中,恪守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服务好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这32个字系统全面地对积累沉淀了一百年的伟大的建党精神的深刻阐释,明确锚定了一代代共产党员努力奋斗的革命精神的源头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来源于百年前共产党的先驱们凝聚而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要有坚持真理的恒心、不忘使命的初心、不怕牺牲的决心和对党忠诚的真心。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是人们通过主观理论思维对客观实际内容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进行抽象、揭示和概括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彰显了其强大的客观真理性、规律性。历史已经证实,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就会取得辉煌成就。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起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始终在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前行道路,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想追求,彰显了真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方向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最先提出的便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一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中,对真理的笃定和坚守是最重要的基础,坚持真理是每一位青年人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政党。百年前,民族和国家历经沧桑巨变与荆棘塞图,最终李大钊等人带来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激励着我党发扬光大,奋力向前,带领党和人民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的征程。因此,坚持真理的恒心不仅是党和国家稳步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思想品质[2]。在中国革命经受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严峻考验时,中国共产党度过艰难的时刻并开创了革命斗争的新局面,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来源于对真理的坚持和决心。
初心即是初衷,是指做事的最初意图和动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的,是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终极认知,在所有阶段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实现初心而采取的手段。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自觉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到今天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中国,离不开革命先辈的使命担当,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初心使命的指引。百年前,社会整体环境处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是当时人民迫切的心愿,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拯救苦难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今天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质的飞跃。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初心使命始终放在心上、责任担在肩上、不断努力奋斗,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在新征程中阔步前进。因此,在这样一个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时代之下更不能忘记当时的初衷,要始终做到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放在首位,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努力奋斗。不忘使命的初心不仅是党和国家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政治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牢记党的初心,时刻鞭策自己,勇于担当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党的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翻开这本历史画卷,一代代无惧风雨、不畏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显现在眼前,他们为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奉献终身,贡献力量。为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始终坚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将这种伟大精神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据统计,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的革命者是370多万。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有370名共产党人牺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为夺取红色政权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处于新时代的每一位共产党员也应该时刻将不怕牺牲的精神牢记于心,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人民奉献自己。因此,不怕牺牲的决心不仅是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练的红色基因,也是我们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道德品质。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永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实现在危机中把握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
忠诚,是一个政党发展壮大最基本的要求。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是每一位党员在入党前在党旗下的宣誓,对党忠诚是每位党员最基本的党性品质,也是最深刻的政治情怀。截至2021年6月,全国共有九千多万党员,要求每一位党员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恪守以党章为根本的规章制度,以真心对党忠诚,以真意践行承诺,真正做到思想和组织入党的统一[3]。对党忠诚不是一句空洞的概念,是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中,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从朱德、陈云、习仲勋、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领袖,到焦裕禄、孔繁森、郭明义、杨善洲模范人物,哪一位不是老老实实的党员,哪一位没有留下于人民有利并使自己被历史铭记的事迹?他们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他们襟怀宽广,光明磊落,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实际行动,始终鲜明地表现了共产党人优良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样,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是坚持对党忠诚是否纯粹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危难限重时刻能挺身而出,体现责任担当,例如在面对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等“啃硬骨头”“涉险滩”的重点攻坚中能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对党忠诚是终身行为,在不断淬炼中越来越纯粹、历久弥新。对党忠诚的真心是党和国家快速发展的人民保障,也是我们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优良品质。
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层面、宽领域的系统教育,二者同向同行,共同发挥着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纵观百年建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坚定的思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才能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的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绝处逢生勇往直前。也正是这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支撑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弱小到强大,朝气蓬勃地走在时代前列。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成就,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并逐渐发展壮大,当下要学习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在重要位置,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开展思想文化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从红色实践教育中,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从实际出发、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增强对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积极动员高校大学生开展“大学生讲党史课”活动,通过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党史,感悟建党精神,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主动思考研究现实问题,大力推动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大思政”教育新局面。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这与一百年前共产党的创立者们践行初心、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负人民的责任是一致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方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为引领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既要有自我责任感,也要有社会责任感,既要拥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世界大局观。实践出真知,从高校管理角度,需要不断强化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责任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符合实际的责任教育目标和完善的评价体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水平,达到责任教育的目标。从教学实施角度,高校要在各类实践课程中增加责任意识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实现个人价值。
从建党的精神中教育学生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异常艰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进步就必须付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胜利,抵御和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我们才在应对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社会的、自然界的、国内的、国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了优势、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未来。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终于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屹立于东方的强大国家,不断书写着属于中国人民的发展奇迹[4]。当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新时代大学生要勇担历史使命,用伟大的建党精神来锤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昂扬的斗志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活力。
建党精神教育大学生: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把对国家的爱时刻记在心中,知道爱国主义丰富的内涵,为什么爱国,如何爱国,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切实把我的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都是家国情怀的不同时代表征。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中,要注重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国家认同。
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牢牢抓住“主渠道”。思政理论课的融入不只是描述性的介绍是什么,而是要以时间脉络为主线,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作用和内在逻辑。19世纪中叶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陷入内忧外患。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到了危难边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建国后,一代代共产党员励精图治,不断探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打造了坚实基础,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迎来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国家发展的历史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建党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自信自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在融入过程中,可以采取系列专题授课、线上线下自主讨论等方式进行,将伟大的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深刻内涵、时代价值充分传授给大学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6]。思政理论课的教育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的传授,还体现知行合一上,将思政课课堂搬到老党员、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场所,用口述历史、现场研学、调查研究等多样化实践形式,让学生主动去感受和体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用“史”实在学生心中埋下精神的种子,更真实的感受伟大建党精神。
校园文化凝练于大学的办学、发展与创新过程中,由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既有对自身传统的扬弃,又在不断与时俱进,诠释着时代育人价值。立德树人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和底色有着思维切合,立德树人是要培养中国也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党的初心使命是一致的,反映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底色。用伟大建党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实质上就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通过健康、积极、充实的特色校园文化可以极大地提升育人成效。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校园文化能够在其营造的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下发挥功用,体现了其思想导向和思想规范作用。举办道德讲堂是思政理论课堂内与课堂外融合的主要途径,一个短视频、一场报告、一段经典诵读、一篇体会,多措并举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校园内显目的文化标识是校园文化最为鲜活的育人资源,将伟大的建党精神标识放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显而易见的宣传栏上,更易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有力实现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现代人生活,也在不断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所处在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大环境内,其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响应时代要求,构筑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不断强化新媒体传播的积极影响。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新媒体宣传,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可采用相关短视频、系列纪录片等方式,立足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伟大的建党精神内涵、优秀党员人物访谈等为主题,在校园各级官方公众平台上传播,增强新媒体在宣传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升其宣传效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教育方式也受到了极大改革,线上课堂的作用愈发凸显,成为当下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线上课堂教学优势,将建党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党建教学过程中,形成建党精神为主线的网络学习体系或平台,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习交流渠道,更契合当前大学生学习实际。
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只有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伟大建党精神才真正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鼓励学生更多的尝试社会实践,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深挖思想精髓,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参加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每年的暑假社会实践,走入百姓生活,发挥专业优势,去调研现代农业、农村、农民更高更快的发展路径,让大学生体悟伟大的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励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以毕业前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为契机,结合所学专业特长,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教育大学生要像革命先辈一样“坚守理想”“担当使命”,新时代的今天要“爱岗敬业”,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真正做到服务人民,奉献青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将伟大的建党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新征程上,要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立命之本,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根、这个源出发,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激发奋进力量,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鼓励其全面发展、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